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理州電影檔案館(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
- 類別:國有行業博物館、公益性事業單位
- 地點:雲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復興路459號
- 竣工時間:2011年04月
- 開放時間:每周一至周日早09:00——22:00
- 館藏精品:電影膠片,放映機,海報
概述,布局,展品,大理電影歷史,社會意義與公眾價值,科普文化宣傳,社會活動,1.五朵金花與大理電影,2.少數民族電影展研討活動,
概述
大理州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文化節產業的發展,為進一步弘揚大理歷史傳統文化,搶救、挖掘和整理大理電影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大理對外開放的文化品質,促進民族文化強州建設,決定建設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 2011年2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省級旅遊度假區按照“修舊如舊、保留原貌”的原則,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對原大理電影院的基礎、牆體、層頂及周邊環境等進行加固、改造。大理州廣電局按照“先趨起步、不求其全、逐步完善”的原則,完成電影放映老設備、電影膠片拷貝、老電影海報和老照片等6000多件展品的展覽。2011年4月17日大理“三月街”民族節開幕時正式開館。
目前,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已成為遊客聚集之地,是遊客在大理古城體驗電影文化的重要場所。2015年接待遊客92萬人次。
布局
中國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項目總投資約800萬元,分為序廳、大型電影放映設備展示區、農村電影放映場景復原區、精品電影放映及服裝導具展區、老電影放映體驗區等10個展區,以農村電影放映為主線,見證電影放映百年歷史,集中展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大理電影放映的經典之作,通過老圖片、老電影劇照、海報,以及膠片電影放映設施設備、電影拷貝、電影宣傳品等,向社會公眾系統展示建國60多年來大理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歷程。
展品
展品徵集從2010年底開始,以實物收購、接收捐贈、借展等方式,面向國內1外廣泛徵集膠片電影放映老設備、電影膠片拷貝、老電影海報和老照片、書刊雜誌、服裝道具、電影票、電影放映用品等展品共6200多件。從無聲電影時代的放映機、卓別林電影的“原裝”海報,到《五朵金花》等大理題材電影劇照,展品種類繁多,彌足珍貴。
大理電影歷史
清末民初,法國傳教士在大理古城東門天主教堂放映幻燈片,即民眾所謂的“土電影”,打開了大理從方寸間看世界的視窗。今天,大理作為天然影視攝製棚,在這裡誕生了風靡一時的《五朵金花》,眾多的國內外大製作電影選擇了在大理拍攝。從簡單的放映幻燈片到頻繁的電影放映活動,從看電影到拍電影,中國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為我們清晰勾勒出大理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社會意義與公眾價值
“感謝大理,電影永存”——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側記
“能在大理見到這樣一座電影博物館是一個驚喜,歷史中有美存在,在今天的偉大中依稀可見過去的身影,應該感謝大理的創意,電影永存,文化永存!”我國著名導演陳凱歌最近在參觀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時激動地說,這不僅是一個旅遊項目,更是一個文化項目,大理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是我省第一個專題電影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家專題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今年4月17日在大理古城建成。“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文化發展,投資800多萬元將一個老電影院打造為大理農村電影博物館,就是要弘揚歷史傳統文化,搶救、挖掘和整理大理電影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大理對外開放的文化品質,促進民族文化強州建設。”博物館負責人老舒自豪地介紹說,場館改造堅持“修舊如舊,保持原貌”,設計布展充分體現大理特色,“剛剛起步,不求其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面向國內外徵集到電影放映老設備、電影膠片拷貝、老電影海報和老照片、書刊、服裝、道具等6290多件,為文獻名邦大理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博物館濃縮了大理農村電影歷史文化。序廳里,“五朵金花”電影彩色大型劇照,全州各縣市鄉鎮電影院黑白照片,來自民間收藏的電影老海報,美國好萊塢首部雲南大型風光音樂紀錄片《大理·一見鐘情》循環播放,讓人重新打開塵封的童年記憶,同時感受時代發展的滄桑巨變。展區內,不同年代、不同型號的電影放映機,規格各異的電影膠片,五彩繽紛的電影服裝、道具、書刊,真是琳琅滿目,大開眼界。從《五朵金花》到《村官普發興》的大理題材電影,從《紅燈記》到《紅色娘子軍》的“樣板戲”,從《列寧在十月》到《卡桑德拉大橋》的外國名片,觀眾可以重溫1100多部經典老電影。白族堂屋實景復原區的家具擺設,原汁原味,特色濃郁,門聯也格外有趣,上聯是“青松嶺上看山間鈴響馬幫來翠崗紅旗下五朵金花在艷陽天裡講述柳堡的故事”,下聯是“楓樹灣畔聽永不消逝的電波革命家庭內黨的女兒沂蒙頌中歌唱閃閃的紅星”,橫批為“喜盈門”。
“我館每周二至周日對公眾免費開放,剛開始時,每天觀眾少時有200多人,多時有500多人;現在,每天平均有1000多人,到現在參觀人數已達16萬人次。”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講解員“金花”楊福玉向記者介紹說,當地人喜歡看,外地客人也喜歡看;老年人喜歡看,青年人也喜歡來。有位青年人在白族堂屋懸掛的“雲南農村電影普及工作會議代表合影”中發現自己的父親時非常激動;有位外國青年整整一天坐在小木板凳上觀看《大理·一見鐘情》。
留言簿上,記者看到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王珏留言:“在這些還沒有被人們遺忘前,收集整理和紀念,讓人喜歡和充滿期待。祝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越辦越好,成為承載電影故事的堡壘”。一位署名劉尊玉的觀眾稱讚:“重溫童年記憶,沒有金錢慾念,太美,太好了。”一位署名“老觀眾”的寫到:“我今天懷著喜悅的心情參觀了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作為大理市的電影忠實觀眾,使我回憶起來在大理市看電影時的許多美好往事。感謝大理州委、州政府為電影觀眾做了一件大好事,祝願該館長久保存,越辦越好。”
科普文化宣傳
為進一步發揮科普文化惠民的作用,州科協通過與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大理州電影檔案館)合作,積極搭建科普宣傳平台,廣泛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有特色、有實效的科普活動。每天晚上,電影博物館都在前台廣場免費放映一部主旋律電影,同時加映一部由中國科學技術館信息網路中心提供的《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科普影像短片,用最直觀的方式向民眾進行科普宣傳,培養公眾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反映科技前沿和社會熱點問題,吸引了周邊眾多市民及遊客前來觀看,每晚觀看民眾都在200人以上,反響較好。同時,充分利用這一平台,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一是設計製作了一批電影知識科普宣傳小冊,向到館遊客免費發放,通過科普小冊,遊客可以了解電影的技術原理、中國電影發展的歷程、目前最新的電影技術;二是與周邊中國小、社區、村委會進行合作,定期組織青少年學生、民眾等到館參觀,通過安排講解,實物展示等方式,向到館民眾展示電影科普知識;三是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這一平台,積極向大理學院實習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四是廣泛號召社會力量,積極發展科普志願者參與到科普基地的科普宣傳活動中來。
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大理州電影檔案館)現為大理州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是我州重要的科普陣地。通過“電影﹢科普”的形式,至今已播出《百慕達神出鬼沒的天氣》、《西夏王陵》、《機器人大比拼》、《伽利略教室》等180多部科普短片。
社會活動
1.五朵金花與大理電影
4月26日上午,電影《五朵金花》和電視劇《五朵金花的女兒》主要演員相聚在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在參觀博物館之餘,暢談了他們內心多年的感慨,以及再次“回家”的喜悅。
金花仍然是大理的一張亮麗名片
54年前,一部《五朵金花》先後在國外54個國家和地區放映,創下了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拷貝最多的記錄,讓大理成了全世界的人都嚮往的地方;23年前,電視劇《五朵金花的兒女》又以大理人民的新生活,再次讓世人領略到大理的山水,別具一格的白族民居和濃濃的鄉音鄉情。對大理而言,“金花”已成為大理一張亮麗的名片,“金花”、“阿鵬”們與大理也有著深厚的情感。
《五朵金花》的主題曲《蝴蝶泉邊》被幾代人傳唱了幾十年。原唱趙履珠女士現場又一次動情地唱了起來:“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許多人都跟著唱,時光仿佛倒流到半個世紀以前……
當年拍攝的時候,沒想到有這么大的影響
《五朵金花》中畜牧場金花的扮演者譚堯中說,沒想到50幾年前的電影,大理的父老鄉親們現在還這么喜愛。她感覺自己就是白族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五朵金花》要繼續拍下去,那我就該演老祖宗了”她笑著說。
《五朵金花的兒女》到導演張進戰這樣說,當時比利時大使館的人還給他轉來了一封信,表達了對電視劇的喜歡,而這,源於藝術的魅力、大理的魅力,他也希望五朵金花能成為一個系列劇,向世人展現不同時期的大理。
“《五朵金花的兒女》是我實習的第一部戲,大理的烙印特別深,自己也把大理當第二故鄉了。別人問‘你給是小金花?’覺得特別親切。能被大家認可,自己也很欣慰。”女主角海月的扮演者王昌娥說。在現場,王昌娥還即興唱起了電視劇主題曲《金花花喲遍地開》。
另外,《五朵金花的兒女》演員范春霞(阿麗麗扮演者)、段秉媛(阿芳扮演者)、楊樹泉(段祥的扮演者)、陸勇昆(楊茂的扮演者)也表示,五朵金花的傳播速度超過了想像,只要一說起,大家都知道。希望繼續挖掘本民族的東西,將金花、阿鵬的故事傳得更遠更廣。
《五朵金花》為什麼54年不衰?
潘偉行是《五朵金花》中畜牧場金花的丈夫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員、導演、梅花獎得主。他說,不刻意去描寫階級鬥爭、儘量貼近百姓生活,這是《五朵金花》的最大特徵,另外,音樂、喜劇色彩、白族文化與世界接軌等,也是其經久不衰的原因。
最後,“金花”、“阿鵬”在博物館門前拍照留影,記錄下他們重返“第二故鄉”的美好瞬間。多年後,這將是記錄歷史的珍貴鏡頭。
2.少數民族電影展研討活動
2016年4月26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雲南省文聯和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辦的“海峽兩岸電影展映周——少數民族電影展研討活動”在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舉行。
據了解,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是以農村、少數民族電影放映為主線,通過老圖片、老電影劇照和海報以及膠片電影放映設施設備等,向社會公眾系統展示大理農村電影放映事業的發展歷程,傳播電影文化。該館於2011年4月17日建成開館,目前收藏各類電影藏品47305件,開館至今已免費接待參觀300萬人次,放映公益廣場電影2000多場,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此外,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每晚8時(周五除外)還在博物館前廣場陸續展播《花腰新娘》、《大理行》、《諾瑪的十七歲》等一系列優秀少數民族電影,市民可免費觀看。
活動期間,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李景富、台灣知名少數民族紀錄片導演潘朝成、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知識研究所教授關曉榮等來自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多位海峽兩岸學者和藝術家以及雲南省文聯、雲南藝術學院的專家匯聚一堂,就雲南和台灣的少數民族電影等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收集、保存了很多農村少數民族電影影片、資料,非常珍貴,也很難得。與會人員現場觀看了大理白族歷史電影《大理行》。
該活動旨在通過雲南和台灣兩地電影的展映,展現兩地少數民族文化魅力,促進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和影視交流,共同推動少數民族電影發展,助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