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酸漿魷

大王酸漿魷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又稱巨小頭魷,英文直譯巨槍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科動物里最大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比大王魷更重,但是體型稍短同時也是更活躍的掠食者。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它的屬名 Mesonychoteuthis 源自於希臘語“mesos(middle,中等)- nychus(claw,勾爪)-teuthis(squid,烏賊)”的組合而成的詞,意思就是指有著中型勾爪的魷魚。它(巨槍烏賊)的觸腕有鉤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王酸漿魷
  • 拉丁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 別稱:中爪巨魷,巨槍烏賊,大王酸漿烏賊,英文:Colossal squid
  • 二名法: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亞門:十腕形亞門
  • 頭足綱  Cephalopoda
  • 亞綱二鰓亞綱 Dibranehia
  • 十腕目 Decapoda
  • 亞目:魷魚亞目
  • :酸漿魷科
  • :大王酸漿魷屬
  • :大王酸漿魷
  • 分布區域南美洲南非紐西蘭海域,南極海域周圍300-4000米的深海。
  • 天敵抹香鯨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天敵,主要差異,相關報導,

形態特徵

大王酸漿魷身長約5—15米,由於品種不同,重量50至400公斤不等。相對大王烏魷不同,他們的腕短於身體長度,從1980年至2010年,發現的大王酸漿魷最大的11米,但是死後的烏賊屍體都會膨脹,腕也會相對活體時更長,這樣看來活時候在10米以內。至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300——4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魷耳朵里有很小的耳石,用於分辨方向,上面有圓圈,類似年輪,一圈代表一天,大王酸漿魷生長得快。它們血液呈藍色,肛門從腮部下面穿過,有八條短腕,兩條觸腕,長的為腕,短的就是普通的;腕足上長有可360度旋轉的倒鉤,類似於老虎的利爪,最長可達8cm,可以輕易在鯨脂中劃出2英寸深的傷口。雄性比雌性更罕見,雄性進化出交接腕,向雌性體內注射精液,其卵子直徑約為1mm。迄今發現的大多為雌性。大王酸漿魷的眼睛與嘴喙的大小均凌駕大王魷,觸腕上沒有吸盤而是大小約5厘米的鉤爪,以此來捕捉獵物或自衛。此圖就是2007年紐西蘭船員在南極羅斯海捕獲到的雌性未成年大王酸漿魷。

棲息環境

生活在300-4000米深的南極海域。
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

天敵

雖然體型巨大,大王酸漿魷卻是南極海域抹香鯨的常規食物。巨大的南極睡鯊也是它們的天敵,
大王酸漿魷
它們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的價值,而不具有可供食用的價值。微小幼體時的大王酸漿魷天敵是以小型生物為食的深海魚類,如鮟鱇。未成熟的幼體以及成體的大王酸漿魷的天敵是抹香鯨。除此之外還有領航鯨以及南極睡鯊等等。大王酸漿魷是動物界中擁有最大眼睛的生物。它們的大眼睛主要用於對付自己主要的天敵——抹香鯨。它們的眼睛長有發光器,能產生自己的光芒,也能覺察其他生物發出的微光。在漆黑的深海中,它們通過分辨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的位置。縱然大王酸漿魷的觸腕可以抓住抹香鯨之頭部抵抗,然而最終的結果也是由抹香鯨獲勝。

主要差異

大王酸漿魷與大王魷的主要差異,在腕的鉤爪上。大王魷的觸腕無爪,而是周邊附有硬質鋸齒的吸盤。大王酸漿魷的胴體具有巨大的鰭,但在胴體與腕的長度比例上則不如大王魷。同樣長度的大王酸漿魷與大王魷比,大王魷的腕長度會超過大王酸漿魷。兩者的共同點在體色都是紅褐色。

相關報導

紐西蘭官員2007年2月22日宣布,一艘紐西蘭藉漁船在南極捕獲了一隻大王酸漿魷,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體樣本,這隻巨烏賊全長4-5公尺(包括腕),重達兩百四十五公斤,是一隻母,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學家解凍這隻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大王酸漿魷並在不破壞形體的情形下以內視鏡進行研究,這隻大魷魚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裡。
另據每日郵報,2013年12月深入南極洲的羅斯海面下,船長John Bennett和他的船員們竟從中捕獲了一隻“深海巨怪”,它不斷揮舞的觸腕好像消防軟管一般靈活有力,如同西餐盤子大的眼睛讓人目瞪口呆。這隻重達350千克,長度接近小型公交的大王酸漿魷一直被冷凍保存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直到2014年9月16日科學家才開始對其解剖以進行相關研究。右圖為剛被打撈上來的碩大魷魚還處在鮮活狀態。這隻巨型魷魚還被發現攜帶有卵子,是迄今為止第二個帶有卵子的完整魷魚標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