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於2013年3月6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3125443A,授權公布日為2013年6月5日,發明人是張志和、侯蓉、黃祥明、王成東、羅娌、蘭景超、蔡志剛。
《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公開了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以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刻為基礎準確地檢測出了雌性大熊貓LH峰值及其出現時刻,然後依據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雌雄大熊貓是否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等條件,將正常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安排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16~30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將延遲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安排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30~36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之後再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首次自然交配的時間段由過去的48小時縮短為20小時,最終使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從過去的21.05%提高到46.15%,成功率翻了一倍多。
2020年7月14日,《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概述圖為《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
- 申請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 申請日:2013年3月6日
- 申請號:2013100707431
- 公布號:CN103125443A
- 公布日:2013年6月5日
- 發明人:張志和、侯蓉、黃祥明、王成東、羅娌、蘭景超、蔡志剛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
- Int. Cl.:A01K67/02(2006.01)I、A01K29/00(2006.01)I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大熊貓自然交配比例偏低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大熊貓成功繁殖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自1936年至1989年間,在中國內外41個動物園、研究機構及自然保護區內累計圈養的大熊貓數量超過240隻,但其中具有自然交配能力的雄性大熊貓個體卻較少;胡錦矗.1990.大熊貓生物學研究與進展.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p316,統計出這一時期共有8隻雄性大熊貓具備自然交配能力,僅占圈養雄性大熊貓總數的7%。
馮文和、張安居等.1997.不同配種方式對大熊貓產仔效果的影響.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4:43-47,對1980~1993年圈養大熊貓155次不同繁殖方式的繁殖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自然交配的個體數合計為57隻次,僅占配種個體的36.8%(57/177)。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加強大熊貓種群質量建設,適當限制了部分自然交配能力較強雄性個體的使用,並嚴格按照種群遺傳管理原則制定雌雄個體配對計畫,進一步增加了自然交配成功的難度,大熊貓2013年前自然交配的比例依然偏低。
關於圈養雄性大熊貓缺乏自然交配能力原因,2013年前尚未系統、完整的研究結論,初步認為與提前斷奶、亞成年階段缺乏學習機會、營養不合理以及運動量不足、發情雌雄個體缺乏充分自由的信息交流、受傷經歷的負面影響、大熊貓配種時機等因素有關。儘管2013年前的公開報導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大熊貓配種時機也是影響成功自然交配的重要因素,但還是有少量有關於大熊貓適時配種方面的報導。
黃炎.2006.雌性大熊貓發情期雌酮的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位論文,通過對2004~2005年度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26隻次大熊貓尿液雌酮含量進行了檢測,並且分析了自然交配與人工授精發生時間與成功產仔的關係,提出雌性大熊貓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最佳時間是尿液雌酮含量達到峰值的當天。
喻述容等.2003.繁殖期雌性大熊貓尿中激素變化的研究.畜牧獸醫學報-2003.34(5).-452-456),對大熊貓適時配種時間又提出了不同於黃炎的看法,在對39隻大熊貓發情期尿液雌酮以及配種時機與產仔結果進行分析後提出,在尿液雌酮峰值下降12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人工授精或兩者交替配種,受孕率達100%;峰值下降12—24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人工授精或兩者交替配種,受孕率達83.3%;峰值下降24小時後進行首次配種,受孕率為0。
儘管後兩篇報導的案例較多,並且通過自然交配以及人工授精時機與產仔成功的關係提出了適時配種時間,但是兩篇報導存在的最大問題在於兩位作者均未將人工授精與自然交配分開。由於自然交配並不需要麻醉,對排卵的影響較小,而人工授精則需要在麻醉下進行,若人工授精時機不當,將對排卵的產生較大的影響,若將人工授精與自然交配兩種不同的配種方式混合統計所提出的適時配種時機不能真實反映合理時機,也缺乏後續套用以及成功率的報導以資證明。
2013年前技術的主要問題:在提高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的技術方面,2013年前尚無成熟技術,影響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的原因尚不明確,關於大熊貓適時自然交配的時機方面看法不一,也沒有足夠的自然交配成功率數據來佐證。
《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在種群遺傳管理原則指導下如何提高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的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
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春季繁育期間,依照專利申請號201210191762.5所述,按時間要求對雌性大熊貓進行尿樣收集,然後對尿樣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間,繪製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值和孕酮值的變化曲線圖;
(2)以出現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的時刻為時間起點0小時,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0小時到48小時內全部尿樣的LH值;將雌性大熊貓排尿時間作為橫坐標,將LH值作為縱坐標,在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值和孕酮值的變化曲線圖上標出排尿時間及其對應的LH值所確定的坐標點,將坐標點依次連線起來,繪製出LH值變化曲線圖,找出LH峰值及其出現時間;所述LH峰值為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的最大LH值;所述LH為促黃體生成激素的簡稱,是促性腺激素的一種,它作用於成熟的卵胞,能引起排卵並生成黃體;
(3)依據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雌雄大熊貓是否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等條件共同確定首次自然交配時機;所述雌性大熊貓發情高峰行為是指雌性大熊貓出現翹尾、待配姿勢、壓尾反射、後退接近雄獸等現象,特別是待配姿勢;所述雄性大熊貓發情高峰行為是指雄性大熊貓試圖接近雌性大熊貓、對雌性大熊貓咩叫等行為。
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小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此時可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正常排卵個體;因此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16~30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放對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大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未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此時可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延遲排卵個體;因此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的30~36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所述的任何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在雌雄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完成後,若發生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則相應地對雌雄大熊貓增加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
所述的任何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自然交配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雄性大熊貓放入相鄰雌性大熊貓的獸舍;
(2)當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3)若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大熊貓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機會。
所述的任何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LH值採用犬促黃體生成激素試劑盒檢測。
在研究過程中,以出現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的時刻為時間起點0小時,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0小時到48小時內的全部尿樣LH值;作出LH變化曲線,以LH的最大值作為LH峰值,以出現LH峰值的尿樣排泄時間作為大熊貓LH峰值時刻,計算出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採用SPSS統計軟體及描述性數據頻率分析方法分析了40隻次大熊貓發情期尿LH峰值與雌二醇真實峰值的間隔時間(小時),結果見下表1:
表1.大熊貓發情期尿LH峰值與雌二醇真實峰值間隔時間(小時)
註:N為樣本數;a表示存在多個眾數,只顯示最小值。
從表1可以看到,大熊貓LH峰值與雌二醇真實峰值間隔時間變異範圍較大,從最小的0小時到最大的30.22小時,平均為13.67小時,其中大多數(60%)的個體在11.9小時到15.72小時即在約12~16小時之間。
研究結果表明,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激素峰值時刻間隔時間在不同個體間差異很大,在0~30.22小時之間,而LH峰值時刻到排卵的時間間隔通常是確定的。研究過程還首次發現,相對於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有部分大熊貓個體存在延遲排卵現象。
排卵延遲理論上講動物的發情高峰行為應隨之相應延遲,為了證明排卵延遲是否會導致發情高峰行為延遲,對此做了進一步進行分析。由於大熊貓通常只有在發情行為高峰時才接受本交、即自然交配,因此可將首次自然交配的時間作為發情行為高峰的標誌,比較延遲排卵個體是否會導致首次本交時間的延遲。以雌激素峰值時刻為零小時,並計算出LH峰值時間到雌激素峰值時間間隔,同時計算出發生自然交配的個體首次本交的時間,以LH到雌激素峰值間隔時間小於16小時個體為對照,比較LH到雌激素峰值間隔時間在16小時以上個體其本交時間是否會延遲,結果見表2:
表2.延遲排卵對首次本交時間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到,延遲排卵組其本交時間也相應晚於對照組,由於大熊貓只有在發情行為高峰時才接受自然交配,因此上述數據證明延遲排卵個體其發情高峰行為相應延遲,自然交配時間從正常情況下的22.17小時延遲到距雌激素真實峰值後29.07小時,接近30小時。由於延遲排卵個體其本交時間相應延遲,因此對於延遲排卵個體應該實施延遲配種。
為了進一步確定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發生的時間範圍,以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為0小時,統計2005~2011年度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首次配種方式為自然交配的個體,計算首次自然交配發生時刻距離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採用SPSS統計軟體對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發生時間進行頻數分布分析,採用百分位數法確定80%個體首次本交時間分布範圍,結果見表3:
表3.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發生時間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從表3可以看到,若以雌激素峰值時刻為0小時,80%的個體首次自然交配時間集中發生在16.10~29.92小時之間,而60%的個體集中在21~25小時之間,最晚的可達36小時。因此,正常情況下大熊貓適時自然交配時間一般應該為16~30小時。另外,對於部分雌性大熊貓存在延遲排卵現象,由於延遲排卵個體自然交配發生在大約30小時以後,因此對延遲排卵個體應實施延遲自然交配,由於大熊貓最晚首次自然交配時間為35.37小時,大約為36小時,因此最晚的自然交配時間可延遲到36小時為止。
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小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可確定為正常排卵,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16~30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大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未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可確定為延遲排卵,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的30~36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該結果不同於黃炎提出的雌性大熊貓交配的最佳時間是尿液雌酮含量達到峰值的當天,也不同於喻述容提出的0~24小時。
從2010年起,由於嚴格限制了部分自然交配能力強後代過多雄性個體的使用,並嚴格按照種群遺傳管理原則實施大熊貓繁殖配對計畫,進一步加大了大熊貓自然交配的難度,從2011年起,對部分大熊貓採用該發明的適時自然交配方案進行自然交配。在嚴格按照種群遺傳管理原則實施大熊貓繁殖配對計畫的前提下,比較2010年度採用原技術(以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為0小時,首次自然交配時間在此之後的0~48小時)與2011年度對13隻個體採用該發明技術,結果見表4:
表4.《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技術與原技術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的比較
從表4可以看到,採用《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技術後,在嚴格按照種群遺傳管理原則實施大熊貓繁殖配對計畫的前提下,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從過去的21.05%提高到46.15%,成功率翻了一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熊貓自然交配的成功率除受到通常的信息交流、斷奶時間、亞成年學習機會、營養與運動等方面因素限制以外,是否嚴格執行種群遺傳管理繁殖配對計畫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若僅僅追求種群數量增長,不按照配對計畫執行,讓自然交配能力比較強的雄性個體更多參與繁殖會直接提高自然交配成功率,但是會導致種群質量的下降,這也是2010年度以前整個大熊貓圈養種群繁殖中比較突出存在的問題。在2010年以後,開始嚴格執行大熊貓繁殖配對計畫,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有所下降,但是採用該發明技術在嚴格執行種群繁殖配對計畫的前提先可有效提高自然交配成功率。
由於《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以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刻為基礎準確地檢測出了雌性大熊貓LH峰值及其出現時刻,然後依據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雌雄大熊貓是否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等條件,將正常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安排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16~30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將延遲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安排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30~36小時內進行首次自然交配,之後再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首次自然交配的時間段由過去的48小時縮短為20小時,最終使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率從過去的21.05%提高到46.15%,成功率翻了一倍多。
附圖說明
圖1為《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典型正常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的雌二醇值、孕酮值和LH值的變化曲線圖;
圖2為《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典型延遲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的雌二醇值、孕酮值和LH值的變化曲線圖。
圖中標識:1-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值的變化曲線,2-雌性大熊貓孕酮值的變化曲線,3-雌性大熊貓LH值的變化曲線,A-雌二醇真實峰值坐標點,B-LH峰值坐標點,Ec ng/mg Cr表示為肌酐校正後的雌二醇濃度值,Pg ng/mg Cr表示為肌酐校正後的孕酮濃度值,LH mIU/mg Cr表示為肌酐校正後的LH濃度值。
技術領域
《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涉及一種用於圈養動物適時自然交配的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春季繁育期間,按時間要求對雌性大熊貓進行尿樣收集,然後對尿樣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間;
(2)以出現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的時刻為時間起點0小時,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0小時到48小時內全部尿樣的LH值,找出LH峰值及其出現時間;
(3)依據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雌雄大熊貓是否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等條件共同確定首次自然交配時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特徵在於: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小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之後的16~30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特徵在於:當雌性大熊貓LH峰值時刻與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的時間間隔大於16小時,且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30小時以內雌性大熊貓未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在雌二醇真實峰值時刻後的30~36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
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任何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特徵在於:雌雄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完成後,若發生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則相應地對雌雄大熊貓增加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
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任何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自然交配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雄性大熊貓放入相鄰雌性大熊貓的獸舍;
(2)當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3)若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大熊貓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機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自然交配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雄性大熊貓放入相鄰雌性大熊貓的獸舍;
(2)當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3)若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大熊貓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機會。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特徵在於:LH值採用犬促黃體生成激素試劑盒檢測。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其特徵在於:LH值採用犬促黃體生成激素試劑盒檢測。
實施例一
《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首先依照專利申請號201210191762.5所述,在春季繁育期間,按時間要求對雌性大熊貓進行尿樣收集,對尿樣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間,如圖1所示,繪製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值和孕酮值的變化曲線圖,得到雌二醇真實峰值坐標點A。然後以坐標點A的時刻為時間起點0小時,使用上海拜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犬促黃體生成激素試劑盒,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0小時到48小時內全部尿樣的LH值;將雌性大熊貓排尿時間作為橫坐標,將LH值作為縱坐標,在圖1上標出排尿時間及其對應的LH值所確定的坐標點,將坐標點依次連線起來,繪製出LH值變化曲線圖,找出LH峰值及其出現時間,得到LH峰值坐標點B。再後,計算出坐標點A與坐標點B的時間間隔為9.92小時,小於16小時,可初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正常排卵個體;再根據坐標點A後的30小時內雌性大熊貓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可進一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正常排卵個體。最後,對於正常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在坐標點A後的16小時~30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放對進行首次自然交配。雌雄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完成後,若發生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則相應地對雌雄大熊貓增加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直至雙方失去興趣為止。
首次自然交配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a.將待繁殖雌性大熊貓與雄性大熊貓挪入相鄰獸舍,讓兩者可見,每日為雌、雄大熊貓提供充分的氣味、聲音信息交流機會,包括彼此交換未經沖洗的獸舍,交換彼此獸舍內物品,將彼此尿液噴射到對方獸舍等措施;
b.一旦監測到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從峰值開始下降,同時孕酮值呈現上升趨勢和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c.若雌雄個體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動物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個體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個體自然交配機會。
其它次自然交配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d.將雄性大熊貓放入相鄰雌性大熊貓的獸舍;
e.當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f.若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大熊貓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機會。
實施例二
《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首先依照專利申請號201210191762.5所述,在春季繁育期間,按時間要求對雌性大熊貓進行尿樣收集,對尿樣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真實峰值及其出現時間,如圖2所示,繪製出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值和孕酮值的變化曲線圖,得到雌二醇真實峰值坐標點A。然後以坐標點A的時刻為時間起點0小時,使用上海拜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犬促黃體生成激素試劑盒,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0小時到48小時內全部尿樣的LH值;將雌性大熊貓排尿時間作為橫坐標,將LH值作為縱坐標,在圖2上標出排尿時間及其對應的LH值所確定的坐標點,將坐標點依次連線起來,繪製出LH值變化曲線圖,找出LH峰值及其出現時間,得到LH峰值坐標點B。再後,計算出坐標點A與坐標點B的時間間隔為23.17小時,大於16小時,可初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延遲排卵個體;再根據坐標點A後的30小時內雌性大熊貓未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可進一步確定雌性大熊貓為延遲排卵個體。最後,對於延遲排卵雌性大熊貓個體,在坐標點A後的30~36小時內、且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對雌雄大熊貓進行首次自然交配。雌雄大熊貓首次自然交配完成後,若發生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則相應地對雌雄大熊貓增加進行一次或多次自然交配,直至雙方失去興趣為止。
首次自然交配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a.將待繁殖雌性大熊貓與雄性大熊貓挪入相鄰獸舍,讓兩者可見,每日為雌、雄大熊貓提供充分的氣味、聲音信息交流機會,包括彼此交換未經沖洗的獸舍,交換彼此獸舍內物品,將彼此尿液噴射到對方獸舍等措施;
b.一旦監測到雌性大熊貓雌二醇從峰值開始下降,同時孕酮值呈現上升趨勢和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c.若雌雄個體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動物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個體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個體自然交配機會。
其它次自然交配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d.將雄性大熊貓放入相鄰雌性大熊貓的獸舍;
e.當雌雄大熊貓同時出現發情高峰行為時,將雌雄大熊貓放到同一獸舍;
f.若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即刻將雌雄個體分開;若自然交配不成功,出現打鬥行為,立刻將雌雄大熊貓分開,同時繼續給雌雄大熊貓自然交配機會。
榮譽表彰
2020年7月14日,《大熊貓適時放對自然交配方法》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