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棲息地地震滑坡體植被恢復早期的關鍵種研究

大熊貓棲息地地震滑坡體植被恢復早期的關鍵種研究

《大熊貓棲息地地震滑坡體植被恢復早期的關鍵種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曾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熊貓棲息地地震滑坡體植被恢復早期的關鍵種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曾濤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擬在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以地震滑坡體上處於恢復早期的植物群落為研究對象,在群落中通過去除實驗操作、長期野外監測和定量化方法,調查和監測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及各物種的多度、重要值等定量指標,得到這類生態系統中的植物群落在演替早期的群落結構和動態特徵;觀察和監測系統內物種組合對去除的反應,並計算可能關鍵種(或關鍵種組)的功能重要性指數,確定在這類生態系統的群落中的關鍵種(組);綜合長期監測結果及環境特徵,揭示關鍵種(組)與群落中的生態優勢種等其他物種的關係。本研究可以為汶川地震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恢復提供借鑑和參考,還可豐富我國關鍵種研究的案例,為將來我國關鍵種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豐富群落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具有理論和套用價值;同時,本項目在關鍵種及群落中各物種相互作用的關係和過程等研究領域具有很好的持續性。

結題摘要

本研究在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以地震滑坡體上處於恢復早期的植物群落為研究對象,在群落中通過長期野外監測和定量化方法,調查和監測地震滑坡體植被恢復早期的群落結構及動態,篩選出可能的關鍵種組合併進行去除試驗,並探討可能的關鍵種與群落中其他物種的關係。本研究共在2個樣地設定30個大樣方、180個小樣方,每個大樣方由6個2mⅹ2m的正方形小樣方組成(5個去除試驗樣方,1個對照樣方),所有樣方都可作為今後的長期監測樣方持續調查監測,以分析去除試驗的影響並追蹤群落動態,為進一步研究關鍵種及群落作用和過程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調查到的維管植物共有27科85種,以菊科(15種)和 薔薇科(7種)物種最為豐富,其餘科的種類都較少;群落中優勢種為無毛川柳(Salix hylonoma f. Liocarpa)和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亞優勢種為禾草(Poa.L.sp);研究區域內都無豆科植物,苔蘚、蕨類和一年生草本可能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起重要作用;經過4~6年的自然恢復,震後滑坡體上灌木、小半灌木和喬木幼苗逐漸占優勢。滑坡體植被蓋度和高度總體上都隨恢復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並存在著明顯的優勢物種替代現象,優勢物種的組成逐漸趨於多樣化;滑坡體生境中維管植物種類數量變化隨時間的增加呈慢—快—慢的“S”型曲線,表明滑坡體生境中植物物種種類數量正逐漸趨於飽和;樣方內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物種新增率和減少率基本持平,維管植物物種組成的年間群落相似性逐漸增大,表明滑坡體植物群落物種組成已逐漸趨於穩定;小尺度範圍內地形條件、地表基質狀況等對植被的恢復有著顯著的影響,滑坡體下部植被的恢復要好於中部和上部,緩坡區域好於陡坡區域,地表大量裸露的礫石對植被恢復起著阻礙作用,而殘留植被的存在對植被的恢復尤其是灌木層的恢復起著促進作用。已針對可能的關鍵種組合苔蘚、蕨類、莎草科植物、燈心草科植物、菊科植物分別進行了去除試驗,但去除時間尚不足以觀察到群落對去除的反應,今後將繼續追蹤監測,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