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植物體大形,黃綠色或綠色,有時帶褐色。
莖
莖匍匐,可長達10厘米。莖橫切面圓形,皮層細胞厚壁,4-5層,中部細胞較大,薄壁,中軸稍發育,紅褐色。
枝
規則或不規則羽狀分枝;分枝平鋪或傾立,扁平或近圓柱形,長可達1.5cm。假鱗毛少數,黃綠色,絲狀或披針形。
葉
莖葉基部不下延,闊橢圓狀或近心臟形,漸上闊披針形,漸尖,尖端一向彎曲,長1.8-3.0毫米,寬0.65-1.0毫米,上部具縱褶;葉緣平展,尖端具細齒;中肋2條,短、細弱。葉細胞狹長線形,厚壁;基部細胞短,胞壁加厚,黃褐色,有壁孔;角細胞大,薄壁、透明,無色或帶黃色,在上部有2-4列較小,近方形細胞。枝葉與莖葉同型,小於莖葉,闊披針形,長1.4-2.1毫米,寬0.5-0.8毫米,中部細胞較短,長40-60微米,寬約3微米,在背、腹面有時具疣,薄壁或厚壁,角細胞與莖葉角細胞相似。雌雄異株。
果
雌苞葉直立,基部闊,上部具長尖,呈闊披針形,葉緣平直,具細齒,中肋不明顯,有縱褶。蒴柄黃紅色或紅褐色,長30-50毫米,乾燥時下部向右旋轉,上部向左旋轉。孢蒴長圓柱形,弓形背曲,黃褐色或紅褐色,長2.5-3.0毫米,孢蒴開裂後蒴口下部收縮。蒴齒髮育完全,齒毛2-3條,與齒片等長。環帶由2-3列細胞構成。蒴蓋短、鈍、圓錐形。孢子小,直徑12-18微米,春末至夏季成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50-4200米處竹林、冷杉、雲杉、黃櫟、高山櫟、杜鵑、鐵杉、高山柳、樺林等林下腐木上、樹幹上、樹枝上、樹幹基部、岩面薄土上、石壁上、石縫中、草叢中、土壤上、沙土上、溪谷邊路旁、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永善、大關、彝良、巧家、嵩明、德欽、貢山、香格里拉、維西、福貢、麗江、華坪、鶴慶、劍川、賓川、大理、大姚、昆明、元陽、綠春、西雙版納、保山、騰衝、潞西等地;分布於西南、華中、華東、華南、東北、西北。尼泊爾、越南、日本、朝鮮、菲律賓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該種為東亞廣泛分布種。
生長習性
大灰蘚四季常綠,覆蓋效果好,成草坪狀,耐粗放管理,再結合大灰蘚的前期試驗認為其極耐乾旱,並且較適宜生長在泥炭、鋸末等質量較輕的有機基質上。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高,在庭園綠化、室內園藝、屋頂牆面以及道路邊坡綠化、枯山水園林等方面有很大的開發套用價值。
繁殖方法
苔蘚植物的孢子在遇到適宜的濕度、溫度和光照條件便開始萌發,首先是通過吸脹作用將外壁脹破,然後原生質突出開始活躍的生命活動,或者在孢壁形成萌發管。有報導認為,苔蘚植物的孢子在缺乏光照的情況下一般不能萌發,並且苔類孢子萌發需要的溫度一般比蘚類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