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

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

《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匯集重要書信、檔案,深度披露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五十年的秘密。赫德,英國人,19歲來華,28歲擔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掌權近50年。在任內創建了稅收、統計、檢疫等一整套嚴格的海關管理制度,主持創建了中國的現代郵政系統,為清政府創造出唯一廉潔不貪腐的高效衙門。赫德為人自製、沉著、圓通,熟悉中國官場,與當時最重要的大臣恭親王、文祥等相從甚密。他擅長“業餘外交”,是總理衙門“可以信賴的顧問”,“不但在稅務和商務等方面,而且在外交和內政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趙長天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089154, 7020089151
  • 品牌:人民文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只有十六萬字,小開本,精裝。材料全部來自檔案,用了小說筆法,敘事簡潔而乾淨。《大清王朝的英籍公務員:赫德傳》帶你重返歷史現場,解析鴉片戰爭風雲,呈現清政府貿易、外交實況。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終曲

序言

1
和赫德相遇,很偶然。
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個愛爾蘭人占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海關的真正創立者,同時開創了中國現代郵政和海務等事業。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晚清政府的經濟命脈,又是中國和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多次重大談判的外交代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退入舞台側幕,在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視野中消失了。
當然,很多人都從歷史課本上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對詳細情況的了解卻朦朦朧朧,弄不清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鴉片戰爭後來到中國的英國人(愛爾蘭),自然嘍,是個帝國主義分子,殖民主義者。我們的思維經常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攪得很模糊,卻對模糊的概念從來沒產生過追根究底的欲望。所以,1998年當我由於一項寫作任務接觸到有關赫德的歷史資料時,我非常吃驚。
多年寫小說養成的職業習慣使我意識到,我遇到了一個特別的人物,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一個值得為他寫一本書的人物。
2
我正在走進一個人的生命。這個生命存在於一百多年以前,卻似乎就在我的面前,伸手就可以觸摸到。
這種感覺很奇特。我是在讀兩個人的通信的時候產生的這種感覺,通信的一方即是赫德(Robert Hart)。這批來往信件(包括電報)多達8024封,持續了整整34年。在閱讀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我感到了空間和距離的消失。
3
過去,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我常常想,我所讀到的,果真就是歷史嗎?歷史學家們在編纂厚厚的學術著作時,依據的是一些什麼呢?當然是有依據的,比如歷史典籍、考古發現等等。但這些東西往往只是留下了一鱗半爪的歷史印跡,真正客觀真實反映生活原生狀態的文字,實在不多。於是歷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變成了某些人所理解所解釋的概念,讓人讀起來不那么踏實。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感覺到這批函電的珍貴。
這批函電已經全部翻譯成中文並彙編成書,書名叫做《中國海關密檔》。除了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恐怕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套書。因為這兩個英國人來往函電的彙編,總計將近500萬字,編成了厚厚的九大本。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誰會有耐心、有動力來閱讀一百多年前兩個外國人洋洋灑灑500萬字的書信呢?所以,中華書局1990年出版該書第一卷和第二卷時只印了兩千冊,到1992年出版第三卷又減至一千五百冊。在藏書豐富的上海圖書館,這部書僅館藏一套,所以不準外借。即便是這僅有的一套書,看來也沒什麼人認真讀過,因為在我閱讀時常常發現有些書頁被裝訂時的膠水粘在一起。偌大一個中國,這樣的發行量,自然不可能引起社會反響。
我由衷地覺得可惜。這些材料太珍貴了。因為它們是書信,是真正的書信而不是仿書信體的創作,就具有了創作的文字所無法替代的真實性。並且,這樣大的數量、在整整34年裡從不中斷、每周不少於往返一次的頻率,又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就極其難得了。
從1861年到1911年,赫德在中國海關當了將近50年總稅務司。總稅務司,就是現在的海關總署署長,其職權,則比現在的海關總署署長大得多。一個人,連續50年主管一個政府的重要部門,就已經非常罕見了。一個外國人,連續50年主管著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重要部門,就更加罕見了。我不知道在世界歷史上,是否還有第二個這樣的例子。
上海的常德路在1949年以前叫做赫德路。北京以前也有一條赫德路,在東交民巷附近。上海外灘現在豎立陳毅市長塑像的地方還曾經有過一個赫德的全身銅像,日本人攻占上海以後拆掉的。這些都象徵著這個人在中國曾經有過的地位和影響。
和赫德通信的是金登乾(James D.Campbell),1833年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長赫德兩歲。金登於1862年起在中國海關工作,後成為赫德的親信,於1873年被赫德任命為中國海關駐倫敦代表,擔任這個職務達34年。赫德和金登乾之間除1900年6月到8月間因義和團運動,通訊一度中斷外,34年間一直定期函電往返。
4
在中國從傳統的封建社會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赫德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他的人生履痕是一面鏡子,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記錄了近代中國從封閉走向世界的最初腳印。當然,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對這個人作出政治的評價以及通過他重讀晚清歷史;同時我關心這樣一個人,一個外國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外國人,一個作為中國政府高級雇員的外國人,他由於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處境所帶來的獨特感受。
在特殊的環境中,人往往更容易表現出人性本質的一面。我試圖以這些信件為基本素材,還原出一個具體的、真實的、活生生的歷史人物。
在寫作準備階段,我閱讀了大量論述晚清歷史的著作和資料。我忽然發現,中國20世紀的一百年,和19世紀的一百年,居然有那么多的相似之處。
20世紀,經過了無數的災難和動盪,中國終於在70年代後半葉走上了全面中興的道路。如果把中國的近代史往前推移一百年,在19世紀70年代之後,中國發生過一些什麼事情呢?赫德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是19世紀下半葉中國對外開放史的一個註腳。
赫德是一個複雜的人物,這個人物在中國現代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樣是複雜的。他是個英國人,他是作為英國的外交官到中國來的,這種民族血緣關係決定了他會處處維護英國的利益。但是,從1854年到1908年,他在中國整整生活了54年,對這塊土地也自然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除了洋務派官僚和外國傳教士,海關的外籍稅務司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資本主義的、高效率的海關,對腐敗落後的封建王朝的國家機器,會產生多么巨大的衝擊。
我不是歷史學家。我想用一個寫小說人的眼光,去裁剪現有的真實資料,畫出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並展示西方文明進人東方文明過程中的深刻衝突。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說得好:“我絲毫不想通過自己的虛構來增加或者沖淡所發生的一切的內外真實性,因為在那些非常時刻歷史本身已表現得十分完全,無需任何後來的幫手。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甭想去超過它。”
2003年,我曾在文匯出版社出版過一本赫德的傳記,叫《孤獨的外來者》。以上是我那本書的“開場白”。如這個“開場白”所說,這是一本依據赫德本人的文字來構成的真實的傳記。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任何一本書用這樣的視角來評價赫德,為了在學術上能夠站住腳,全書三分之二篇幅的文字直接來自赫德自己的書信,而只能把可讀性放在次要的地位。我曾經打算再用讀者比較能夠接受的小說形式,再寫一次赫德。
2003年以來,中國海關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兩部赫德日記,這樣,關於赫德的第一手資料就比我寫作依據的《中國海關密檔》更加豐富了。同時,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在中國的外國人關於中國的記錄文字,也大量地在國內翻譯出版。我積累的資料越來越多,但要完全真實形象地再現一百多年前這一個人物的生活狀態,包括當時的社會習俗、風貌,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所以遲遲沒有動筆。
但是我非常希望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赫德這個人,所以運用了一些原本打算寫小說的材料,也略微用了一些小說筆法,重新寫了一本赫德傳。因為是傳記,我還是嚴格保持了材料的真實性,很少虛構,但可讀性大大加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