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大河坎 原名下水渡(因設有渡口得名),
明代嘉靖癸卯年(1543)的《漢中府志》已有其名。
清朝末年及民國初年,隸屬於南區慈家營壩(舊稱漢衛壩)。
民國25年後為和平聯保處(鄉)轄村。
解放後,先後為第六區中所鄉、中所區漁營鄉、漢山區油坊公社轄村(大隊)。
1984年改油坊公社為大河坎鎮,遂為鎮人民政府駐地。
大河坎原為自然村落,1949年僅有18戶居民,一條小街。1961年縣治設周家坪後即成為南鄭縣縣的交通樞紐。
1995年,為配合漢中地區撤銷地設市的需要,撤銷南鄭縣大河坎鎮,設立大河坎街道,同時將大河坎街道劃歸漢中市管轄;1997年,撤銷漢台區大河坎街道,設立大河坎鎮,同時將大河坎鎮劃歸南鄭區管轄。
1997年,大河坎鎮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漁營、大河坎、油坊街、店子街、李家營、盧家溝、三花石7個行政村;中所鄉、草堰鄉合併設立中所鎮,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中所、張家村、康家營、蘇家山、丁舒營、董家營、回龍寺、宋家山、國慶、紅橋、五豐、高莊、草堰、齊力14個行政村;歇馬鄉面積26.2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漢群、歇馬店、觀音寺、元山、白沙寨、張家嶺、高家溝、丁家坪、黃草坪9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中所鎮併入大河坎鎮。2011年,撤銷歇馬鄉併入大河坎鎮。
2019年,漢中市人民政府同意設立漢中市南鄭區中所營街道辦事處,為南鄭區人民政府派出機關,將大河坎鎮中所營社區整建制劃歸中所營街道辦事處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新設立的中所營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範圍轄中所營社區、張家村社區、康家營社區、蘇家山村、丁舒營村、董家營村、回龍寺村(3個城鎮社區、4個行政村)。街道辦駐地標準門牌號為惠豐路138號。行政區劃界線,將按照2018年國檢第四輪邊界線聯檢核准為界。所轄社區(村)行政區域範圍和駐地均保持不變。
行政區劃
2019年5月,轄李家營、漁營、店子、盧家溝、宋家山、三花石、歇馬店、漢群、丁元、黃草坪、白沙寨、張家嶺13個村和大河坎、油坊、藝苑3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駐大河坎利民路1號,距南鄭區政府10千米,歇馬店村距縣城6千米。其中,張家村社區和康家營、蘇家山、宋家山、丁舒營、回龍寺5村由原
漢中經濟開發區南區辦事處劃歸漢中市南鄭區中所營街道辦管理。
經濟
2015年底,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0076億元,旅遊經濟總收入8.2323億元,工業總產值86.8753億元,非公經濟總產值41.84億元,招商引資4.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26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6449元。
社會事業
近年來,大河坎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市建設和管理為突破口,立足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市民、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的工作思路,堅持高點起步,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先後建成大河坎自來水廠,漢中體育館、橋南廣場、迎賓路、解放軍538醫院;全鎮有集體休閒、娛樂、農業觀光為一體的鑫源花果村和楠竹園旅遊新區;有集育苗、采玫瑰蕾和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玫瑰園;鎮內現有藝苑小區、新華小區、銀鉤橋小區、暄合小區等多個功能配套、環境舒適的住宅小區。人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有一個農村集鎮發展成為擁有城市人口7萬人的經濟重鎮。
中國鄉鎮之星——南鄭區大河坎鎮地處漢江南岸,與古城漢中一江之隔,一面依山,三面臨水,是漢中明星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中、省、市、縣駐鎮單位140餘家。 近年來,大河坎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市建設和管理為突破口,立足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市民、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的工作思路,堅持高點起步,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先後建成大河坎自來水廠,漢中體育館、橋南廣場、迎賓路、解放軍538醫院;全鎮有集體休閒、娛樂、農業觀光為一體的鑫源花果村和楠竹園旅遊新區;有集育苗、采玫瑰蕾和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玫瑰園;鎮內現有藝苑小區、新華小區、銀鉤橋小區、暄合小區、望江苑等多個設施一流、功能配套、環境舒適的住宅小區。人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有一個農村集鎮發展成為擁有城市人口7萬人的經濟重鎮。 2005年、2007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紀委書記吳官正等領導先後視察了藝苑居住區和大華房地產公司開發項目。
鎮上先後榮獲“中國鄉鎮之星”、“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小康鎮先進黨委”、“省級文明單位”、“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先進鎮”、“全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示範單位”等多項殊榮。2010年被列入國務院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2011年被確定為全省31個省級重點示範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