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在側

大江在側

《大江在側》是張雁超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8月。

該書分5個部分,由《致月亮》《月亮猜想》《林邊悟》《十年茫茫》《浦東機場》等詩歌組成。該書整體踏實地彰顯出“直尋”的特質。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是由不同事件和各種瑣碎組成,張雁超對自己的社會生活,選擇用直尋方法論捕獲詩歌的能量,從而在平素的文字行走中抵達了詩歌的本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江在側
  • 作者:張雁超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 :6萬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作者個體角度出發,以其對所見社會現狀的反思、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以及對個人情感的記錄為創作內容,以現代詩歌的文體形式向讀者展示現代社會道德與人性間的矛盾衝突,關注底層生活,讚美愛情、親情、友情帶來的人世溫暖,體現了張雁超的詩學意識,也彰顯了他具有的人文精神,構建了其認識生命質詢命運的詩歌體系。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初秋
第二輯 林邊悟
第三輯 十年茫茫
第四輯 暴雨如注
第五輯 一場大霧
致月亮
為什麼繞開地上的漿果
初秋
噗通
錄死
小熊和清晨
重現
月亮猜想
鴿子
黃昏
郊區暮色
大風地的樹
後登台
錯覺
仲冬經威寧,燈火映蕭樹
六月某日
父親
黃昏一題
地震後的龍頭山
林邊悟
對月
向日葵
羅平菜花反帖
獨己書
綏江
我聽見的凌晨
大雪
給旅人的信
但字訣
垂老冷
雷雨記
滾燙之日
空山無人
山中
誰動了我的鄉村
星空
故鄉一題
山光暗
生平考
家常菜
浦東機場
手槍
十年茫茫
鹽津縣
入滇途記
出滇途記
子彈
會澤箋注
大雪咒
密林
問答錄
喊魂
我的村莊
我仍然懷念一樹孤獨的野梨花
借月亮寫給母親
月牙船
葬夢人
往事
山上的現場
暴雨如注
提訊
花前人
殺生十行
採石場說
有恨
地滑
閒雲
白鷺
破石謠
囚徒
柴火
寂靜的村莊
白骨
旅程
暮色
落日
一個未完三角形
烈日
放下你的槍
與王險峰
我們一起去看稻子吧
無樹之山
再寫豆沙關隘
一場大霧
暴雨
其妙
山頂記述
青春敘事
仿生學
洪災後
狂歡廣場
大雪覆身
落日歸心
伐木丁丁
孤飛
垂柳
審訊
路燈下有人
對鏡詞
立春逢人追山打鳥
暮年
故鄉
風吹草動
孤鶴

成書過程

由《詩刊》社主辦的“青春詩會”是中國詩歌界頗具影響力的詩歌品牌活動,是中國文化、文學事業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青年詩人正式亮相的舞台與成長的搖籃。每一屆“青春詩會”,《詩刊》社都會在全中國範圍內發掘十幾位創作實力突出、發展潛力大的青年詩人,集中進行研討改稿,並邀請詩壇前輩與大家廣泛交流創作心得,助力青年詩人的成長。2017年8月,第33屆青春詩會在甘肅省隴南市舉行,艾蔻、葉曉陽、張雁超、鄭茂明、莊凌等15位青年詩人參加此次詩會。《詩刊》社為每一位參會詩人出版一本詩集,推出“第33屆青春詩會詩叢”,《大江在側》即該詩叢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大江在側》整體踏實地彰顯出“直尋”的特質。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是由不同事件和各種瑣碎組成,張雁超對自己的社會生活,選擇用直尋方法論捕獲詩歌的能量,從而在平素的文字行走中抵達了詩歌的本質。如《致月亮》:“月亮先生,我穿過人群時/感到有光芒從我身體迸出/那時我想起在我遙遠祖先的童年/……月亮先生,現在我要去睡了/替我照耀這城池剩下的人/替我照耀十萬低垂的頭顱/替我照耀一切可照耀之物/月亮先生,作為夜晚的門把手/你要耐心,一定還有人會仰頭/扭開你身後的房門”。如《錄死》:“我把對仇人的恨和人,捆好扔下橋/我沉睡驚醒,小偷用菜刀送我死神/……何處不可謀殺/何處不可赴死/何處沒有親人被棄/何處不是人間墓地”。如《六月某日》:“……警察發現他念念有詞/請神上身,有精神病/……得知殺了母親的人患有精神病/我對世界重新恢復了信任”。如《提訊》:“引頸就戮,他抱著一刀了斷的決心/坐在對面,繁複的提綱來不及追上……/我成功將他的自白/塞回他體內/而他重重坐回審訊椅時卻像/多了一個靈魂”。
從以上詩作的節選,不難讀出作者的職業身份。“月亮、人間墓地、精神病、引頸就戮、審訊椅”,詩作使用的意象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都從作品間幻化出濃重的詩性。警察的職業,給詩人的詩歌創作提供了天然的依存,他的文字直接嫁接在與職業相關的日常活動中。詩人的個性情懷、人生立場、意識形態,從詩句里淡泊流露,這是詩的真情所在,因此具備了生命力和社會責任。安靜的言說,由日常的存在現場提取並以此派生了個性化的語言結構,自身文學精神的導向維度增強。張雁超的詩寫有別於焦灼疼痛感式的寫作,他的詩句簡潔、中和,詩路開闊走筆清澈,如同他看人的眼神,清粼粼的,沒有雜質。他的詩作中,不使用強調倫理化判斷的老舊陳述模式,擴充的包容性,將虛構和非虛構重新組合為發現的想像。意象的清澈,在乾淨地伸展,審美層次也在提升。
該書另一特點就是,幾乎完全放棄了傳統意象的使用,藉助語法意合的特點,將詞語與詞語並列合成陌生化的意象,因此,強化了詩歌的意境。如《致月亮》中“月亮”與“門把手”相聯,讀者的眼前就是一個動與靜相成一體的意境;再如《六月某日》里“精神病”和“信任”,繁衍出的是某時的心理歷程如釋重負後的意境。本來不可能黏合的兩個詞,卻有著內在的因果關係,詞語間的慣性得到暗渡。
該書中,詩人創造的意境不管是“觸景生情”或“緣情寫景”,都為所寫的詩歌勾畫了相應的場面。以《滾燙之日》為例,詩作中分列了“蟲鳴剝落”“焦躁聲響”“她的媽媽在哭”“我的媽媽也在哭”,由此構築了某日情感的凝重,從屋外到屋內,整體畫面壓抑,生活中出現的瑣碎和無奈壓得一個男人暴粗口:“這xx的生活多么滾燙啊!”純淨的詩人,連在作品中發個火也發得天朗氣清,磊磊落落。層層深入的白描,乾淨簡單的句子,人物當時的焦慮心境,卻已自然而然地跳躍而出。在意境的設計中,可以讀出詩人對有些詩作的故意留白,這樣的處理,能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審美能力去抒發個性的感知,還可以刺激讀者的創造性思緒。最終,讓讀者對詩作的意境獲得獨特的感受。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7月,該書獲雲南第八屆文學藝術獎詩歌一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大江在側》
2017年8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4861-2

作者簡介

張雁超,雲南昭通人,中共黨員。2006年畢業於昭通師專。現供職於雲南省水富市公安局。2014年開始發表作品,202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大江在側》。有詩歌發表於《人民文學》《詩刊》《星星》《大家》《滇池》等刊物。曾獲雲南省第八屆文學藝術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