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及其下墊面的海洋和大陸受太陽輻射加熱,產生的內能轉化為維持風場的動能,最終通過摩擦耗散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能量循環
- 外文名:atmosphericenergy cycle
- 相關術語:三圈環流
- 學科分支:動力氣象學
描述,大氣中能量轉換事實,北半球大氣能量循環內容,
描述
大氣中能量的主要形式有基本形式和組合形式兩種。基本形式包括內能、位能、動能、潛熱能和壓(力)能;組合形式包括全位能、顯熱能(感熱能、焓)、靜力能、總能量等。大氣能量循環是診斷大氣環流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正確地反映氣候系統中多圈層相互作用和轉化的真實物理機制。
大氣中能量轉換事實
(1)平均經圈環流:哈得萊環流和費雷爾環流。哈得萊環流又稱正環流或直接環流,指相對暖的空氣上升,相對冷的空氣下沉,則大氣平均重心下降,平均重力位能減少,使平均全位能減少,即平均全位能轉換為平均動能。費雷爾環流也稱負環流或間接環流,指相對冷的空氣上升,相對暖的空氣下沉,則大氣平均重心升高,平均全位能增加,則平均動能轉換為平均全位能。總體講,高、低緯度(主要是低緯度)為平均動能製造區,而中緯度為平均動能耗損區,所以動能必須由低緯度向中緯度輸送才能維持全球平均動能的平衡,從而維持大氣平均經圈環流。
(2)局地垂直環流:局地熱力作用形成的擾動環流。如出現上升氣流對應暖中心,下沉氣流對應冷中心,則表示溫度場與垂直運動場正相關,此時平均全位能轉化為擾動動能;如出現上升氣流對應冷中心,下沉氣流對應暖中心,則表示溫度場與垂直運動為負相關,此時擾動動能轉化為平均全位能。
(3)發展的長波(斜壓不穩定長波):又稱發展槽或前傾槽,溫度槽落後於氣壓槽。槽前暖空氣一邊向北運動,一邊上升,槽後冷空氣一邊向南運動,一邊下沉,平均全位能轉化為擾動動能,有利於槽的發展;若溫度槽先於氣壓槽,槽前暖空氣一邊向北運動,一邊下沉,槽後冷空氣一邊向南運動,一邊上升,則擾動動能減少,槽將衰減。
(4)斜槽(螺旋行星波):如果槽線呈西北-東南向,稱為導式槽或導式波,如果槽線呈東北—西南向,稱為曳式波。將羅斯貝波槽脊線的傾斜統稱羅斯貝波的螺旋結構,也稱螺旋行星波或斜槽。
北半球大氣能量循環內容
大氣能量循環有如下內容:(1)由於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低緯輻射加熱和高緯輻射冷卻,形成了基本氣流的有效勢能;(2)通過中緯度的斜壓經向擾動(溫度槽落後與流場槽)對感熱的輸送,使得基本氣流的有效勢能轉換為擾動有效勢能;(3)通過中緯度斜壓經向擾動形成的暖空氣上升和冷空氣下沉,使得擾動有效勢能轉換為擾動動能;(4)通過中緯度羅斯貝波的螺旋結構對西風動量的輸送,使得擾動動能轉換為基本氣流的動能;(5)平均經圈環流(哈得萊環流和費雷爾環流)的淨作用使得基本氣流的動能轉換為基本氣流的有效勢能;(6)基本氣流的動能和擾動動能都由於摩擦而消耗;(7)年平均而言,北半球有少量能量注入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