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熱源

太陽的熱輻射是地表和大氣的最主要熱源;地表是大氣的二次熱源,地表熱力狀況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直接引起大氣物理狀態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熱源
  • 外文名:atmospheric heat source
  • 來源:太陽、地表
  • 種類:太陽輻射、有效輻射
  • 主要:太陽輻射
  • 影響因素:地面溫度、濕度、風速等
簡介,種類,太陽輻射,有效輻射,

簡介

太陽的熱輻射是地表和大氣的最主要熱源。據近年來宇航觀測資料,大氣層的上界面每cm2面積上每分鐘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約8.16J。由於大氣的主要成分氮和氧幾乎不吸收太陽輻射能,水汽和二氧化碳則主要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線,而太陽輻射主要是短波輻射,故大氣所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僅占15%,其餘部分約有42%通過反射和散射返回宇宙空間,43%達到地球表面。地表接受輻射增熱後,自身再向大氣和宇宙空間輻射能量。此類輻射主要是長波輻射,故大部為大氣吸收而增溫。此外,空氣與地面直接接觸,由於熱傳導、對流而升溫,更是大氣增溫的主要原因。因此,地表是大氣的二次熱源,地表熱力狀況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直接引起大氣物理狀態的變化。

種類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的波長範圍很廣,在電磁波譜中,從波長0.15um至4um之間集中了大部分太陽輻射量,其中波長小於0.4um的為紫外線波段,波長在0.4-0.76um之間的為可見光波段,波長大於0.76um、小於4um的為紅外線波段,太陽輻射總能量的一半在可見光波段,43%在紅外波段,紫外波段的能量只占總能量的7%。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氣唯一重要的能量來源。在大氣上界垂直於陽光的單位面積上、單位時間內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為太陽常數,
這些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一部分被大氣吸收(主要依靠臭氧),一部分被雲層反射掉,還有一部分被大氣散射。如果把從大氣上界進入大氣層的太陽輻射作為100個單位,以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約有41隻因反射和散射返回宇宙空間,14%被大氣吸收,45%到達地球表面。在碧空區,被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占到達地面輻射能的70%左右。可見,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很少,而地球表面卻可大量接受太陽輻射能。所以,一般認為,大氣對太陽輻射而言是透明物質。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兩部分,一是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直接輻射;另一部分是以散射形式到達地面的散射輻射,兩者之和你為總輻射。

有效輻射

在自然條件下,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總是存在的,不斷進行的,這些輻射主要集中在電磁波譜中3-120um的紅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範圍內。
地面一面接受太陽的短波輻射,提高自身溫度,一面向大氣放射長波輻射,失去熱量而降溫;緊靠地面的對流層大氣依靠二氧化碳、水汽和水滴等成分吸收大量的地面輻射,因為這些成分財長旋輻射有強烈的吸收作用。與此同時,大氣又向外放出長波輻射。
地面輻射的方向向上,大氣輻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向下的那一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Ea)與大氣逆輻射(EA)之差稱為地面有效輻射(E)。
即 E=Ea-EA (2. 3)
決定有效輻射的因素有地面溫度、氣溫、空氣濕度、大氣透明度、雲量、海拔高度等。
綜上所述,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氣的主要能源,但大氣本身尤其是對流層大氣對太陽輻射的直接吸收很少,它可以使太陽幅射透過大氣到達地面。而地球表面卻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然後通過地面長波輻射將熱量傳給大氣,對流層大氣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來増熱。從這個意義上說,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鑒於這種情況,通常把地球表面稱為空氣的下墊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