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噪聲(atmospheric noise)是自然界雷暴活動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稱天電干擾。地球上任何一處的大氣噪聲都是其他地區雷電輻射與本地區雷電輻射的疊加。受天電干擾的程度與接近雷電中心的距離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噪聲
- 外文名:atmospheric noise
- 實質:地球上任何一處的大氣噪聲
- 地點:全球
- 對象:自然界雷暴活動
- 套用學科:電信
定義,大氣噪聲與頻率的關係,大氣噪聲的干擾,大氣噪聲的測定,
定義
世界雷電活動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即中、低緯度地區較多,而極區較少。印度尼西亞、中南美洲和赤道非洲是世界三大雷電活動中心。從時間上來說,一般是夏季較多、較強,冬季較少、較弱,而本地雷電又多在傍晚發生。在雷電近區,輻射的頻譜很寬,最大值約為5千赫;在遠區,由於傳播衰減,其頻譜剩下低頻部分,而且出現兩個極大值,分別在1千赫以下和7~20千赫之間,最小值約在4千赫。
大氣噪聲與頻率的關係
從頻域特性上看,雷電近區的輻射頻譜較寬,可達 5kHz;在遠區,由於傳播衰耗僅剩下低頻部分,且出現兩個最大值。分別在1kHz以下和7~20kHz之間,最小值約在4kHz。
大氣噪聲對無線電通信的干擾主要是低頻以下的各波段。但是,本地區雷電,特別是在雷電分布集中的 熱帶地區,也會對中短波產生嚴重影響。但對30MHz以上的影響逐漸減弱。
大氣噪聲電平不僅與地區、季節、晝夜、時間及氣象條件有關,而且與頻率關係密切,一般是隨頻率增加而降低。但由於白天電離層對電波的吸收隨頻率增加而減小,因此短波波段出現的大氣噪聲電平隨頻率增高而加大,夜間電離層吸收較小,大氣噪聲幾乎與頻率無關。
大氣噪聲的干擾
大氣噪聲主要對低頻以下各波段的無線電系統產生干擾。但是,本地雷電,特別是在熱帶地區,也會對中短波產生嚴重影響。大氣噪聲電平一般隨頻率增加而降低。但白天電離層中傳播的電波隨頻率增加而吸收減小,因此短波波段出現的大氣噪聲電平隨頻率增高而加大。夜間因電離層的吸收一般較小,大氣噪聲電平幾乎與頻率無關,對於30兆赫以上電波,大氣噪聲的影響逐漸減弱。
大氣噪聲的測定
大氣噪聲通常用單位頻寬的噪聲電平的統計值表示。大氣噪聲是外部噪聲,因此具有大而快的起伏特徵。但是假如在幾分鐘的時間間隔內對噪聲功率取平均值,則在給定的小時內,這個平均值幾乎不變。除接近日出、日落時或本地有雷暴活動外,很少有超過±2分貝的變化。大氣噪聲電平與頻率有關,還與地區、季節、晝夜、時間及氣象條件等因素有關,而與太陽黑子活動的相關性不甚明顯。
設計接收系統時,人們希望接收機靈敏度接近於外部噪聲的限制。但是,如果設計噪聲因子大大低於環境無線電噪聲預期最小值,則代價太高。因此,人們比較關心大氣噪聲預期最小值和最大值。大氣噪聲的預期最小值(f>104赫)是指99.5%時間內所超過的那些值;而最大值是指0.5%時間內所超過的那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