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村(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杜村地處東營區最南部,位於鎮政府以東3公里處,東與東張村相連,西隔引黃灌渠新加八支與賈劉村相望;南與東武村接壤,村北邊牛四路橫穿全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杜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牛莊鎮
  • 車牌代碼:魯E
村名由來,隸屬沿革,人口與姓氏,村委會,村莊建設,

村名由來

大杜村杜氏先祖雄飛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先攜其子暫棲身於身於直隸棗強,後又遵明太祖“祖籍棗強者不動,外籍民悉遷”的敕命,移居濱州預先關。三世祖鐘自明朝正統(1436年左右)由濱州貿易唐頭營遂居之;五世祖增盛與其叔兄弟增義於明天順年間(1456年)遷至樂安北隅,在此立村,取名杜家,後稱大杜;增盛之叔兄三弟增能復遷至大杜西北角3餘里處立小杜村,至今已有550多年歷史。

隸屬沿革

明朝及前清時期,大杜村隸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樂安縣崇信鄉燕兒社管轄。當時,崇信鄉(在樂安城正北)轄丁家、營兒、車裡、段家、東寨、牛莊、辛鎮、田家、神堂、鹽垛、菩兒、紀家、五股、官莊、王署、碑寺、尹家、草橋、枯河、張家、石辛、通濟、席橋24社。清末設保甲制,保下設甲,甲統到戶。崇信鄉設崇一、崇二、崇三、崇四、崇五、崇六總計六保,轄171個村莊,大杜村隸屬崇信鄉崇六保轄。民國初年,創辦自治,樂安縣改稱廣饒縣,全縣劃為首城區、孝區、悌區、忠區、信區、社區、義區、廉區、恥區共9個區,大杜村隸廉區崇信鄉崇六保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廣饒縣建置改為8個區。區下設鄉、鎮,百戶以上街市地方為鎮;25戶為閭,5戶為鄰,大杜村隸屬廣饒縣第八區轄。第八區轄45鄉,2鎮,88個村,區公所駐牛莊。抗日戰爭時期,隨著急劇變化的鬥爭形勢,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國民黨政權並存的局面,但隸屬關係未變,仍沿用抗戰前的規制和隸屬。1941年1月,廣北行政化署在牛莊一帶成立,轄小清河以北各區,大杜村隸屬廣北行政公署第八區(我公所駐牛莊一帶)所轄。1943年2月,廣北行政公署必稱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北隋、牛莊一帶),磊杜村隸屬廣北縣八區(區公所駐牛莊一帶)所轄。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廣饒縣建制,大杜村隸屬廣饒縣第八區管轄。1946年6月,廣饒縣八區改稱拙園區(區公所駐牛莊),大杜村隸屬拙園區管轄。1984年12月,拙園區復稱廣饒縣八區,大杜村仍屬八區管轄。1956年6月,廣饒縣八區改稱牛莊區,並建立東武鄉,大杜村隸屬牛莊區東武鄉管轄。1957年底,開始撤區建立縣轄牛莊鄉,並成立檔武管理區,大杜村隸屬牛莊鄉東武管理區轄。1958年9月,牛莊鄉改稱廣饒縣東風十三社,大杜村隸屬東風十三社東武管理區管轄。1958年底,成立廣饒縣牛莊人民公社,大杜村隸屬牛莊公社轄。1964年3月,復建縣轄牛莊區,並成立魏家公社,大杜村隸屬牛莊區魏家公社管轄。1970年10月,撤銷牛莊區,建立縣轄牛莊公社,大杜村隸屬廣饒縣牛莊公社管轄。1983年10月,成立東營市,建立縣級牛莊區,大杜村隸屬東營市牛莊區牛莊公社管轄。1984年7月,進行撤銷人民公社、改建鄉鎮建制的政治體制改革,大杜村隸屬東營市牛莊區牛莊鎮管轄。1987年7月,東營市東營區與東營市牛莊區全並為新的東營區後,大杜村從1987年7月至今,一直受東營區牛莊鎮所轄。

人口與姓氏

大杜村自明朝天順初年(1456年左右)由五世祖增盛遷至此地居住,經過550多年的繁衍生息,先後有張、玉、解、桂、胡、譚等姓遷入。全村1485口人,杜姓1069人,其次是張姓162人,王姓170人。

村委會

村黨支部有黨員53名,村黨支部書記杜廠,為本次換屆選舉連選連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杜小傑,本次換屆選舉連選連任村委會主任。村兩委成員4人,其中支部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職2人。村兩委班子團結一致,村情穩定。村主導產業種植業和農業。

村莊建設

自從農村規劃以來,2004年建立了10間房的大隊部,修建了文化廣場,讓工作和娛樂者都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大杜村黨支部立足村實際,著力打造村級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提高村文化水平。1983年成立了“莊戶劇團”(以呂劇為主),2002年成立了百餘人的秧歌隊和24人的鑼鼓隊。從2001年開始自辦春晚已有15年,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為了大家出行便利,大杜村先後硬化柏油路達到8000多米,解決了大家出行困難的問題,在為村民服務的同時,大杜村也對全體黨員以支部為基本單位,以組織生活為基本形式,採取黨員集中學習,認真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