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與游皇城

大明殿是元大都宮城中的正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明殿與游皇城
  • 朝代:元代
至元七年(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按照當時帝師八思巴的建議,在大明殿御座上設定素緞白傘蓋一頂,傘上泥金書寫梵文經咒,意思是鎮伏邪魔護安國利。此後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都在大殿中立白傘蓋做佛事,號稱為大家祓不祥。並且命中書省移文樞密院,於八衛中選鼓手128人,殿後軍甲馬500人負責抬運監壇聖神轎,還有500名雜差。移文宣政院,下轄宮寺360所,專門負責掌管供應佛像、壇面、幢幡、車鼓、頭旗之事;下轄360壇,每壇管扛抬運輸的26人,鈸鼓僧人2人。移文大都路,掌供各色金門大社120隊;教坊司雲和署負責提供大樂、鼓板、杖鼓、篳篥、龍笛、琵琶、箏等藝人共400人;興和署提供舞女雜扮隊戲子150人;祥和署提供雜把戲子男女150人;儀鳳司負責提供管理漢人、回民、西河三種細樂,每種各三隊,一共324人。所有這些服役之人,都由官家供給鎧甲、袍服、器仗,以鮮麗、整齊為標準。他們穿上這些奇裝異服,排起長隊,足有30多里,引來大都城裡的男男女女觀看。禮部負責檢錄、點名,刑部負責治安、秩序,樞密院分守城門,中書省派一位官員總負責。此前二日(即農曆二月十三日),在城西鎮國寺中迎取太子塑像,遊歷皇城四門,然後把像抬得高高的,列儀仗人城。前一日,帝師八思巴率領西藏僧眾500人,在大明殿內做起佛事。農曆二月十五日,從御座上把傘蓋恭敬地請到寶輿上,各儀仗隊在殿前站好,各社直壇面列於崇天門外,迎接帝師等僧眾出宮,到慶壽寺用齋飯。齋畢起行,從西宮門沿外牆過海子南岸,進厚載紅門,再由東華門過延春門往西。各儀仗隊社直護送金傘返宮,還置於龍床之上。元帝與后妃、王子們在玉德殿門外搭起的金脊吾殿彩樓上觀看。這樣,帝師與僧眾們所做的佛事到二月十六日才算散場。這叫做游皇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