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世界的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在2010年9月18-20日舉辦的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明宮——世界的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
- 舉辦時間:2010年9月18-20日
2010年9月18-2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和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大明宮——世界的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的文化遺產保護及考古學領域的50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大明宮遺址的考古和保護,從多個方面和角度進行了廣泛探討。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作為始建於初唐成型於盛唐帝國的一處宮城,大明宮集中反映了整個唐代建築的成就,其布局形制與唐代皇權政治和禮儀制度有著密切聯繫,是幾乎同時期的渤海國和日本宮城建設模仿和借鑑的藍本,而且對唐以後的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的宮城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對於大明宮遺址的研究和保護,是一項具有世界意義的課題。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初步建成,立足於大明宮五十餘年的考古成果以及遺址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是中國文物保護和利用的一次綜合性、大規模的有益探索。專家們希望,大明宮遺址公園應採用中外文化遺產保護的最新手法,力求全面、生動地展示大明宮遺址的整體風貌和歷史內涵。
五十餘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直負責對大明宮遺址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會議期間,該所的專家學者對於公園建設前後遺址的變化感觸深刻,更對考古在大遺址保護中的作用尤為關注。王巍所長曾經數次來大明宮遺址進行考察,他特別回顧了考古所幾代學者在大明宮考古的艱辛歷程,並根據自己數次對大明宮遺址的不同觀感,盛讚大明宮公園的建設是文保事業一個創舉。
大明宮遺址的考古工作肇始於1957年,全國政協委員安家瑤在大明宮從事考古多年,她動情地回顧了五十年來考古工作的歷史和內容,列舉了一些著名的建築遺址發掘和重要出土遺物,展望了大明宮未來考古的方向,特彆強調了考古部門在公園建成後的責任、工作內容和地位。她指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開園,並非考古工作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大明宮的考古工作起碼還要不間斷的進行200年。
朱岩石特別回憶了公園建設前的狀況,感念在不滿三年之間大明宮遺址環境的巨變,指出大明宮遺址環境的改良,為考古人員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必將大大促進大明宮考古事業的發展。
叢德新鑒於大明宮公園的性質,希望考古人員能夠參與到未來公園管理的各個環節,因為考古工作者掌握有考古發掘的歷史,各處遺址單位的詳細資訊,對遺址最熟悉,最有發言權。
龔國強對公園內專辟的考古探索中心尤感興趣,他認為,該中心的開放和運營後,將會吸引大批遊客,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其中的考古模擬實踐活動,激發公眾對考古學一般知識的學習興趣。他強調,公園建成後,為了保持考古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大明宮的管理機構應確立考古與各部門協同工作的一般原則,為考古隊提供必備的硬體設施,確保考古工作的良性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