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血(大散血)

大散血(大散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散血,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小茄Lysimach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散瘀接骨之功效。常用於跌打瘀腫,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散血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報春花目
  • :報春花科
  • :珍珠菜屬
  • :小茄
  • 分布區域:江蘇、安徽、浙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
  • 採收時間:4-5月
  • 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藥理作用,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辛,性溫。

歸經

入脾、膀胱經。

功效

散瘀接骨。

主治

用於跌打瘀腫,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鮮品加酒搗敷。

採集加工

4-5月採收,鮮用。

形態特徵

莖細弱,四棱形,常自基部分枝成簇生狀,初傾斜,後匍匐伸長,高7-15 (30) 厘米,節間長2-5厘米,密被灰色多細胞柔毛。葉對生,闊卵形至近圓形,長1-2.5厘米,寬7-20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截形,兩面被柔毛,密布半透明腺點,乾後腺點呈粒狀突起,側脈2-3對,纖細,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 (10) 毫米,具草質狹邊緣。花單生葉腋;花梗長3-8毫米,果時下彎;花萼長3-4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背面被毛,果時增大,長7-8毫米;花冠黃色,直徑5-8毫米,與花萼近等長,裂片三角狀卵形,通常具透明腺點;花絲長2-3毫米,基部合生成淺環;花葯卵形,長約1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近長球形[ (31-33) ×(24-25) 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被毛,花柱長2-3毫米。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徑3-4毫米,頂部被疏長柔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田埂上,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下及路旁岩石縫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治骨折。”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抑制Na+,K+-ATP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