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記錄了2020年武漢抗疫戰爭,疫情期間,作者紀紅建在中國作協的統一部署下,逆行採訪武漢,深入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等醫院,街道、社區、小區、企業、隔離點、派出所、警務室等場所,採訪當地及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患者、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保潔員、超市工作人員等數百人,挖掘抗疫細節,收集武漢方方面面的抗疫故事。書中記錄武漢從無序到有序、從緊張到從容、從“封城”到“解封”的抗疫歷程,呈現了人民戰“疫”的艱辛歷程。
作品目錄
| |
第一章 我們沒時間流淚 來不及戴防護面罩 我們沒時間流淚 月光照耀下的心靈 病毒不相信眼淚 人性的本真 |
第四章 春天的使者 47街坊:一條街道的縮影 一條街道與一座城 春天的使者 含著眼淚往前沖 戰“疫”地圖 在心靈深處相遇 |
|
|
|
|
第二章 寂靜與火熱 分秒必爭 極限競速 生命之艙 白衣戰士的守護者 中西醫“組合拳” 人民警察的肩膀 停下與運轉 |
|
第五章 我們一起戰鬥過 我很幸運,但又心有不甘 我們也是醫院的一分子 24小時在崗 心靈導航 冰冷的剪刀,溫暖的心靈 不曾停下的腳步 |
|
|
|
|
|
第三章 心痛也不能倒下 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生死感慨 心痛也不能倒下 原來謊言也可以如此美麗 |
|
|
|
|
創作背景
2020年2月下旬,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之時,紀紅建隨同中國作家協會“赴武漢抗疫一線採訪創作小分隊”來到武漢,用文學書寫大國戰“疫”的強大力量,全面、精準反映中國尤其是武漢抗疫的實情。在武漢採訪的35天裡,作者想方設法克服交通出行、住宿飲食等困難,力爭採訪到最典型的人和事。作者先後深入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等,以及街道、社區、隔離點等一線,採訪醫務人員、黨員、幹部、患者等200餘人,採訪筆記達40餘萬字。隨後半年多時間裡,作者全身心投入創作中,並數易其稿,創作了全景式真實記錄武漢抗疫的長篇報告文學《大戰“疫”》。
作品鑑賞
作者紀紅建以報告文學的形式,根據自己在武漢的經歷,聚焦武漢戰場,立足國內國際視角,以重大事件為線索,以真實、生動的抗疫細節,展現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者採取了一種全面、深入、細緻的採訪,採訪了醫護人員、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努力去描摹完整的抗疫畫卷,從全局到局部,從個人到群體,真實可信地記錄下了武漢抗疫艱巨的過程,具有史志的價值。在作品中,作者完全沒有濫情的抒發與宣示,更沒有誇飾與煽情。相反,作者用工筆的手法來描寫普通人,把自己小心地隱藏起來,很克制地使“我”保持著一種在場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姿態,以儘量冷靜客觀的筆觸,去記錄那些可歌可泣可敬可愛的人和事,讓這部作品具有了充分、紮實的見證者的史學品質。
該書抓住“人民戰爭”這個關鍵字,以人民為主體,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全局、洞察樞機,及時敏銳抓住全國疫情防控全局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湖北和武漢作為全國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以果敢勇毅的雄偉魄力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的巨大成效。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27日,該書獲湖南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
作品評價
長沙市天心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聞驥:“該書文字行雲流水,細節刻畫傳神,故事可讀性強,真正做到了紀實性和文學性有機結合。”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紀紅建,湖南望城人,著有《鄉村國是》《啞巴紅軍傳奇》 《馬桑樹兒搭燈台——湘西北紅色傳奇》等長篇報告文學二十餘部。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 《當代》等發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二百餘萬字。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宣部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等,系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