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及其生態整合

大慶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及其生態整合

《大慶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及其生態整合》是依託哈爾濱師範大學,由王繼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慶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及其生態整合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繼富
  • 依託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石油污染生態修復是目前具有挑戰性的世界科技熱點,也是油田區域生態與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領域單項修復研究取得了許多成就,但生態修復整合有待於深入和拓寬。本研究在對大慶油田石油污染已有研究工作基礎上,以生態系統和生態工程原理為指導,選擇利用俄羅斯的以及部分本土化的微生物技術和功能化材料,結合利用對油污具有一定抗性和修復性的植物,強化或最佳化修復濕地的物理、化學狀況,進行技術集成和生態整合的原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現場實驗與實踐,進行生態風險評價、生態整合性評價以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以構建原油污染濕地生態安全、技術可靠、經濟可行和社會接受的生態修復模式。.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將促進石油污染生態修復研究內容的完善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並可為大慶等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的生態修復和進一步的恢復與保護利用奠定基礎,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和技術方法支撐。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生態系統原理為理論基礎和指導,通過實驗、實踐套用等研究,初步建立了大慶油田濕地石油污染生態完整性快速評價指標體系和簡要標準;根據文獻和選擇場地生態完整性評價等,通過室內、野外試驗,從俄羅斯和國內的生物製劑中選擇並利用了綜合效益比較優良的微生物製劑即列諾伊爾(Lenoyl)和傑斯特洛伊爾(Destroyl),設計了生態修複方案步驟和構成,在三處試驗場地進行了濕地石油污染修復研究。研究過程中,使用了複合肥、攪動、翻耕等措施和技術手段,調整了濕地物理、化學和生物狀況,並結合蘆葦、黃菖蒲等植物進行生態整合模式研究,構建了以微生物修復為主的大慶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模式,進行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綜合效益的分析與評價,提出了不同模式的適用修復條件和對象。研究表明,列諾伊爾和傑斯特洛伊爾是生態上適應大慶區域地理和生態環境的高效、安全、經濟、技術可靠的和操作性簡單的濕地石油污染修複製劑。對於污染歷史比較短暫的僅是濕地水體污染的濕地,選擇利用的修復材料和模式,一次性修復就具有非常顯著的理想效果;對於多數濕地水體非冰凍季節不斷排入排出,非意外泄露和突發排放導致污染的濕地,污染積累有著很長歷史的濕地,其石油污染物主要存在於底泥之中,並隨著水體修復不斷釋放油污的特點,提出必須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或先後利用多種類微生物製劑異位修復污染底泥,或者水體相對穩定期反覆攪動底泥多次修復水體的方式,來比較徹底地修復油田油污濕地的模式,並展開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項目通過引進成功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了大慶油田區石油污染濕地生態修復的套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並擬推廣和利用這一成果,為大慶等油田石油污染濕地的修復和進一步的恢復與利用提供科學技術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