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內容簡介:朱自清先生用淺明而切實的文字,於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煩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寫於1942年,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闢,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 此次出版,收錄朱自清先生《指導大概》、《指導大概》和葉聖陶先生《重印序》和《讀》四篇文字,希望有益於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
-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 頁數:191頁
- 開本:16
- 定價:19.80
- 作者:朱自清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008744
- 品牌:恆緣之星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寫於1942年,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闢,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此次出版,收錄朱自清先生《指導大概》、《指導大概》和葉聖陶先生《重印序》和《讀》四篇文字,希望有益於讀者。
《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大師經典文叢:經典常談》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蘇揚州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畢業後成為丈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參與發起“中國新詩社”和創辦《詩》月刊。1923年出版抒情長濤《毀滅》,影響很大;1925年起轉以創作散文為主,寫有大量雜文、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等。作品有詩歌《雪朝》《蹤跡》散文《歐遊雜記》《你我》論著《經典常談》《論雅俗共賞》等。
圖書目錄
序
《說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
四書第七
《戰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柳宗元《封建論》指導大概
《說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
四書第七
《戰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柳宗元《封建論》指導大概
文摘
著作權頁:
《史記》《漢書》第九
說起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有兩個原因。一則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的歷史,再早雖然還有《尚書》、《魯春秋》、《國語》、《春秋左氏傳》、《戰國策》等,但《尚書》、《國語》、《戰國策》,都是記言的史,不是記事的史。《春秋》和《左傳》是記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簡短,《左氏傳》雖夠鋪排的,而跟著《春秋》編年的系統,所記的事還不免散碎。《史記》創了“紀傳體”,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漢書》採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後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二十四史里,《史記》、《漢書》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這稱為“正史”。《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二則,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大概東漢、魏、晉到唐,喜歡《漢書》的多,唐以後喜歡《史記》的多,而明、清兩代尤然。這是兩書文體各有所勝的緣故。但歷來班、馬並稱,《史》、《漢》連舉,它們敘事寫人的技術,畢竟是大同的。
《史記》,漢司馬遷著。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卒年不詳。他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小時候在本鄉只幫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兒。司馬談作了太史令,才將他帶到京師(今西安)讀書。他十歲的時候,便認識“古文”的書了。二十歲以後,到處遊歷,真是足跡遍天下。他東邊到過現在的河北、山東及江、浙沿海,南邊到過湖南、江西、雲南、貴州,西邊到過陝、甘、西康等處,北邊到過長城等處;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今寧夏一帶)、嶺南幾個新開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遊,相傳是父親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處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寫的史料,沒有明文,不能知道。
《史記》《漢書》第九
說起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有兩個原因。一則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的歷史,再早雖然還有《尚書》、《魯春秋》、《國語》、《春秋左氏傳》、《戰國策》等,但《尚書》、《國語》、《戰國策》,都是記言的史,不是記事的史。《春秋》和《左傳》是記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簡短,《左氏傳》雖夠鋪排的,而跟著《春秋》編年的系統,所記的事還不免散碎。《史記》創了“紀傳體”,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漢書》採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後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二十四史里,《史記》、《漢書》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這稱為“正史”。《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二則,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大概東漢、魏、晉到唐,喜歡《漢書》的多,唐以後喜歡《史記》的多,而明、清兩代尤然。這是兩書文體各有所勝的緣故。但歷來班、馬並稱,《史》、《漢》連舉,它們敘事寫人的技術,畢竟是大同的。
《史記》,漢司馬遷著。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卒年不詳。他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小時候在本鄉只幫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兒。司馬談作了太史令,才將他帶到京師(今西安)讀書。他十歲的時候,便認識“古文”的書了。二十歲以後,到處遊歷,真是足跡遍天下。他東邊到過現在的河北、山東及江、浙沿海,南邊到過湖南、江西、雲南、貴州,西邊到過陝、甘、西康等處,北邊到過長城等處;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今寧夏一帶)、嶺南幾個新開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遊,相傳是父親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處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寫的史料,沒有明文,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