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前陸構造演化、流體運移與油氣遠景

《大巴山前陸構造演化、流體運移與油氣遠景》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董樹文、張岳橋、李榮西、郭彤樓、敬鵬貴、黃德志、孫東勝、曾濺輝、武紅嶺、張忠義、施煒、李建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巴山前陸構造演化、流體運移與油氣遠景
  • 成果登記號:20150216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216
項目名稱
大巴山前陸構造演化、流體運移與油氣遠景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董樹文、張岳橋、李榮西、郭彤樓、敬鵬貴、黃德志、孫東勝、曾濺輝、武紅嶺、張忠義、施煒、李建華
研究起始日期
2006-12-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9-12-01
主題詞
大巴山;陸內造山;侏羅紀變形;構造演化;油氣運移
任務來源
橫向委託;

成果摘要

項目劃分大巴山造山帶構造單元與變形樣式,深反射地震剖面探測揭示出大巴山典型的薄皮造山帶。確定大巴山造山帶定型於晚侏羅世。構造物理模擬與數值模擬實驗再現大巴山弧形前陸的物理過程。證實陸內造山過程伴有大規模地質流體排泄與運移。大巴山陸內造山過程控制有機流體運移與油氣二次成藏。提出大巴山前陸油氣勘探新的戰略方向,明確大巴山前陸發育“兩個油氣有利聚集帶”、“兩個有利聚集區”以及“兩個次級聚集區”。確定大巴山前陸三角構造域作為油氣二次成藏的有利部位,鎮巴斷裂下方與拆離帶之上的構造隆起為重要勘探靶區。總結了遠離匯聚板塊邊緣的陸內造山帶形成機理,提出大洋閉合後,持續造山的原因。 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6篇,其中SCI17篇(國際SCI8篇)。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8名。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