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嚇村

大嶺嚇村,位於南澳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新圩村、碧洲村。地處南澳新大平原地帶;插旗山在村西側,海拔244米。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因該村位於大山嶺下而取名大嶺嚇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嶺嚇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新大社區
  • 地理位置:南澳街道東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汗捉套擊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南澳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南澳鎮;2004年,屬南澳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新大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張姓、謝姓、林姓、李姓、劉姓等。第一大姓為張姓。第二大姓為謝姓,祖輩來自福建漳州。2015年末,戶籍人口226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120人;80歲以上13人,最年長者8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8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90人、台海同胞4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5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到香港務工,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商貿交易開始興旺,村中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1987年,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及集體投資;2015年,公司收入11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人、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人。縣道X260線格贈淚新大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初通電,80年代中期通自局府料應來水,80年代末通電話重肯,90年代中期通網際網路,200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有全民健身路徑、籃球場、羽毛球場、老人活動中心等文體設施。該村有古榕樹,樹齡125年1棵、145年1棵、165年3棵、265年1棵,均為國家三級保護樹木。
該村整體坐西南朝東北,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約5286平方米。西側靠山,東側緊靠新大路,在村內北側有一大片風水林,裡面有數棵百年榕樹。村內現有大量的新式居民樓,集中在村入口一帶。舊村位於村內西側,現存約50座傳統閥灑舟民居,現整體保存一般。舊村劃分上圍和下圍,上圍整體三橫兩縱巷道清晰,下圍建築格局則較為雜亂。古建築為磚木結構,灰瓦頂,大部分於民國時期重修。在該村後排張氏民居牆壁上現保存1941年款壁畫,以江南山水畫為主題,在旁題有詩句,至今依然清晰可見;據傳連拘殃該民居曾作張氏宗祠使用。2012年1月13日,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埋良付移動文物。謝氏祖祠,位於該村前排的一小巷中,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建築朝向東北,門上有“謝氏祖祠”石刻,建築材料以土石為主,現已荒廢。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常常對大亞灣沿岸一帶村莊進行破壞。村民們為了躲避日軍侵擾,便派人在村後山上看守,如發現日軍前來,立即插上旗幟,吹響螺貝,提醒附近村民趕緊躲避。待日軍離開後,又插上不同顏色的旗,告訴村民日軍已離開。因此,村民稱該山為插旗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