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峽水電站是黃河小三峽梯級、流域、滾動、綜合開發建設的第一座水電站。混凝土重力壩擋水前沿總長257.88 m,最大壩高72 m,正常蓄水位 1480m,總庫容0.9億立方米,為日調節水庫。電站安裝4台7.5萬kW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14.65億kW·h,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等綜合效益的大Ⅱ型水電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峽水電站
- 所處位置:甘肅省白銀市、榆中縣
- 所處河道:黃河
- 裝機容量:30萬kW(4×7.5)
- 級別:大Ⅱ型水電工程
- 總庫容:0.9億立方米
簡介,地理位置,工作能力,水庫結構,壩址處河道,電站樞紐,主體工程,工程量,工期,總投資,
簡介
地理位置
工作能力
電站以發電為主,裝機容量30萬kW(4×7.5),保證出力14.3萬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4.65億kW·h;還可發展自流灌溉和改善灌溉給水條件約13萬畝。電站建成後主要供電蘭州市及其附近地區,併入陝甘青寧電力系統。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2.78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37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5900立方米/秒。經上游龍羊峽、劉家峽兩大水庫的調節,1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6500立方米/秒,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83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0.52億t,實測最大含沙量306kg/立方米。
水庫結構
水庫為帶狀狹谷型,當正常蓄水位1480m時,庫容0.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0.35億立方米,為日調節水庫。水庫淹沒土地4026畝,因系高漫灘地,沒有移民問題。
壩址處河道
壩址處河道全長約500m,水面寬130~140m,兩岸為不對稱河谷,岸坡陡峻,發育有三級、四級侵蝕堆積階地,高出河水面30~40m。河床覆蓋層最大厚度為34.13m。壩區處於北西兩大褶帶之間相對穩定的地塊上,壩址區斷層未見新滑動跡象,不存在發震構造,加之壩區岩體透水性弱,斷層帶物質擠壓緊密,水庫水位僅抬高30m左右,誘發水庫地震的可能性甚小。經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大隊鑑定,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電站樞紐
電站樞紐為河床一列式布置,壩頂高程1482m,壩頂總長度241m,最大壩高70m。泄水排沙建築物為:左岸設溢洪道,堰頂高程為1459.5m,三孔弧形工作閘門,孔口尺寸(寬×高)為11m×12m,校核泄量5340立方米/秒;在溢洪道與廠房之間的基岩上設兩孔泄水底孔,孔口底高程為1446m,孔口尺寸(寬×高)為6m×8m,其出口處設弧形工作閘門,設計泄量1710立方米/秒,校核泄量1901立方米/秒;2、3、4號機組段進水口左下方各設1個排沙孔,出口設平板滑動工作閘門,出口孔口尺寸(寬×高)為4.4m×2m,設計泄量397立方米/秒:校核泄量441立方米/秒。左右岸擋水壩段各設1個灌溉進水口,中心高程1466m,引用流量均為4立方米/秒。右岸設河床式廠房,長105.5m,最大高度70m。廠房內安裝4台單機容量7.5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水頭23m,單機引用最大流量390立方米/秒,安裝高程1444m,吸出高度-6.5m。開關站設在右岸岸邊。溢洪道左側還預留了航運過壩建築物的位置。
主體工程
工程量
工程主體工程量(含導流明渠):土石方開挖232萬立方米,混凝土52萬立方米,固結、帷幕灌漿1.25萬m,金屬結構安裝6900t,鋼筋1.27萬t。
工期
施工工期,從導流明渠開工至第一台機組發電計畫5.5年,全部竣工6.5年。
總投資
工程總投資,按1988年價格水平計算的靜態總投資為5.5億元,以1990年價格水平計算為7.67億元。工程由國家能源投資公司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合資建設,投資比例各占50%。甘肅省電力局於1988年5月成立大峽水電站籌建處,全面負責電站工程的籌建工作。
工程於1990年國家列入預備開工項目,1991年國家計委正式列入基建年度的新開工項目,同年10月15日正式開工。施工單位為集團公司水電三局,勘測設計工作由西北勘測設計院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