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黧豆

大山黧豆

大山黧豆,中藥名稱。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的種子。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痛經,月經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山黧豆
  • 別稱: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山黧豆屬
  • :茳芒香豌豆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

用於痛經,月經不調。

相關配伍

治痛經:大山黧豆50g。水煎服,每日2次。(《長白山植物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茳芒香豌豆:又名茳芒決明香豌豆。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莖近直立或斜升,圓柱狀。葉互生;托葉大,半箭頭形,全緣或下緣稍有鋸齒;偶數羽狀複葉,小葉6-8片,上部葉軸頂端常具分歧的卷鬚,下部葉軸多為單一的卷鬚或成長刺狀;小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有時為菱狀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1.5-6cm,先端鈍或圓形,具短刺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下面帶蒼白色;葉脈網狀。總狀花序腋生,通常有花10餘朵;萼鐘形,萼齒三角形至錐形,花黃色,長1.6-2cm,雄蕊10,二體,子房無毛。莢果條形,兩面膨脹,長6-10cm,寬約5mm,無毛。種子多數,近球形,徑約3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或林緣、草坡灌叢中。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鎮痛。治子宮內膜炎及痛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