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北師大碩士畢業的黃文秀
(楊蓉飾)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生她養她的家鄉,在百色市委宣傳部任職,2018年3月,她主動請纓到廣西最貧困的一個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書記,白天她走村串戶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並全力推進。黃文秀克服困難、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時間內讓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然而一場暴雨,卻將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雖然黃文秀犧牲了,但是扶貧並沒有結束,其他人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實現了全村脫貧。而之後,黃文秀為百坭村設計的願景也一一實現,一個幸福的百坭村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
分集劇情
第1集
黃文秀是北師大研究生,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家人自然是希望她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馬上研究生畢業,黃文秀突然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同鄉的韋明傑愛慕黃文秀,認為留在北京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並建議黃文秀去國家電網面試。為了黃文秀的面試,韋明傑還專門租車載黃文秀出發,他還給黃文秀報了周末班的駕校,畢竟他們要留在北京就要有駕照。黃文秀成功通過國家電網的面試後回到學校,廣西定向選調生宣講團的工作人員找到黃文秀,知道黃文秀一直很關心家鄉的發展,擔心黃文秀錯過這次廣西定向選調生的機會。黃文秀猶豫了,腦海中浮現出家鄉的畫面,夜裡輾轉難眠,於是起身坐在書桌前陷入沉思。次日,黃文秀跟韋明傑表明要回家鄉的決定,韋明傑認為黃文秀自己就是貧困戶,勸黃文秀現實一點留在北京。可是黃文秀在看了家鄉的資料和照片,根本無法安心留在北京,更別說什麼仰天大笑。黃文秀知道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都不會想回家鄉,但總有些想回去的,而她就是那個想回去的人。韋明傑向黃文秀表白,希望黃文秀為了他留在北京。黃文秀反問韋明傑,如果自己現在向他表白,他是否願意跟自己回廣西。韋明傑明確不會,黃文秀苦笑,所以她的答案也是一樣的。2016年,黃文秀碩士畢業了,韋明傑捧著一大束鮮花前來慶賀。韋明傑聽說黃父來北京參加黃文秀的畢業典禮,主動提出去接黃父。黃文秀拒絕了,其實黃父並不知道畢業典禮的事,是一直想去天安門看看,而她馬上離開北京,一定要幫爸爸完成心愿。黃文秀帶著爸爸在北京轉了一圈,爸爸確認黃文秀是否確定回廣西,擔心黃文秀會後悔。黃文秀態度堅決要回去改變家鄉,而她也跟資助自己讀大學和研究生的吳先生聯繫,她畫了一個扇子,想在回廣西之前去看吳先生,感謝吳先生這些年來的資助。韋明傑在飯店設宴接待黃父,他不支持黃文秀回家鄉,希望黃文秀留在北京發展,讓黃父勸勸黃文秀留下,其他同學也在相勸。黃父知道大家是真心地對黃文秀好,親自敬這些同學酒。黃父表示每一個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飛的更高走的更遠,不過黃文秀現在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管去哪裡自己都會支持,自己不礙事不擋路就是愛黃文秀。吃完飯後,黃文秀找韋明傑單獨說話,知道今天的一切是韋明傑的安排,同時給韋明傑一筆錢,是報駕校以及這頓飯的錢。黃父看得出韋明傑對女兒的不同,黃文秀介紹韋明傑的情況,解釋自己跟韋明傑就是同鄉普通朋友的關係。黃文秀下定決心回家鄉,在機場和同鄉們擁抱道別。韋明傑特別不捨,直到飛機起飛還依依不捨。黃文秀告別朋友,告別了老師和母校以及一直資助的吳先生,心無掛礙地回到廣西百色市,成駐村選派第一書記,積極地開始做起準備工作。銀行貸款部的錢經理找到黃文秀說了百坭村的情況,透露村支部書記農戰山,脾氣特別倔,不接受任何新鮮事物。聽到錢經理的介紹,黃文秀突然很想去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另一邊,農戰山在知道黃文秀要來後,當著村幹部的面表示只要黃文秀不亂搞,他也不會發火。黃文秀剛到百坭村村委會,剛下車就發現廣場四處都是垃圾,根本無從下腳。黃文秀跟村幹部認識,農戰山宣布要開會了。黃文秀認為不著急,她指出村裡的環境衛生有點差。農戰山解釋旁邊是小賣部,孩子們放學之後打打鬧鬧,一會讓小賣部來打掃。黃文秀不明白村委會的廣場難道歸小賣部管,就請農戰山拿來掃把,大家一起打掃。農戰山聽了明顯臉色不悅,黃文秀見狀表示不如把掃把拿來,她一個人掃,農戰山這才不情願地答應一起打掃衛生。
第2集
村兩委會議上,黃文秀宣布以後村委會室內禁菸的新紀律。農戰山剛要點起煙來,聽到黃文秀的這番話,只好放下煙,但說明他菸癮大,不抽不行。黃文秀希望農戰山克服下,畢竟村兩委就是要帶頭把文明形象給建立起來。黃文秀還制定了一個衛生值班表,明天開始大家輪流值日。黃文秀宣布自己第一個,這時農戰山起身說是去外面抽菸,看來這是表達對黃文秀的不滿。而其他村幹部對黃文秀宣布的新紀律有很大的意見,一個個藉口去室外抽菸從會議室走了出去。黃文秀沒有放棄,既然大家都去外面,那就把椅子搬出去,今天的會議就在室外開,方便大家抽菸。農戰山認為黃文秀這是給自己下馬威,黃文秀解釋不是下馬威,而是妥協。外面下著大雨,羅姐跑來宿舍告訴黃文秀,村口發生交通事故,有兩村民被大車撞了,情況不妙。黃文秀和農戰山冒雨趕去事故現場,了解到出事的是韋其代的老公。而韋其代的公公五叔見自家兒子沒了,掄起棍子要打肇事司機。黃文秀冒險勸阻老人家,保證村兩委會,會公平公正地處理這件事。五叔問黃文秀能有多少賠償款,這人才剛去世,五叔就問賠償款的事,搞得黃文秀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蒙昌龍發現農戰山今天變化有點大,好像有點服黃文秀這個小姑娘。農戰山表示只要蒙昌龍替黃文秀挨那一棍子,自己也服他。失去丈夫的韋其代悲傷,哭得撕心裂肺的,不知道以後該怎么辦。蘭雙應建議韋其代先把丈夫的後事辦了,到時再找黃文秀試試。黃文秀洗漱準備睡下,擰毛巾時感覺手痛,這停下來才想起來剛剛挨一棍子的事,瞬間車禍現場慘烈的畫面揮之不去,有些害怕蹲了下來。羅姐來找黃文秀,原來是農戰山擔心黃文秀害怕,讓羅姐來陪黃文秀擠一個晚上。黃文秀不想麻煩羅姐,聲稱自己不害怕,讓羅姐回去。黃文秀找到農戰山解釋,她和錢經理只是見過一面,算不上什麼朋友,只不過錢經理若真的能搞來貸款,這對扶貧工作是有幫助的。農戰山堅持不會同意度假村的事,黃文秀想跟農戰山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談談,不過農戰山並不想跟黃文秀談這件事。雖說農戰山看起來不好相處的樣子,但是心裡又擔心黃文秀看到車禍現場會害怕,特別貼心地留在村委會陪著黃文秀。第二天早上,黃文秀還在睡夢中,農戰山就已經起來打掃村委會的衛生。羅姐在廚房忙著,看到黃文秀下樓,看黃文秀臉色不好應該是沒睡好,就讓黃文秀再去睡會。黃文秀不睡了,今天她值日,抬眼看見農戰山在打掃特別意外,趕緊跑了出去。農戰山讓黃文秀回去再睡會,黃文秀見狀也就不再推辭,表示明天她來值日。韋其代來找黃文秀反映情況,黃文秀決定去村里走訪,就讓羅姐留在村委會,有什麼事能及時處理。黃文秀和農戰山一行來到五叔家,黃文秀向五叔保證,村委會會盡力爭取他兒子的賠償,結果五叔卻說他們家的事自己管,不需要村委會來管。黃文秀提出去看韋其代和孩子,五叔很生氣,肯定是韋其代一早就跑去找黃文秀告狀。黃文秀解釋韋其代沒有告狀,其實韋其代一直就很尊重五叔。蒙昌龍見五叔情緒不好,建議黃文秀先去下一家。下一家是蒙昌亮的家,只是家裡沒人。黃文秀一行人又來到蒙昌盛的家,家門緊閉似乎也沒人。蒙昌盛是小楊的責任戶,扶貧措施是養豬。黃文秀看了這家的豬圈後離開,剛走沒一會,只見蒙昌盛的妻子抱著孩子從屋子裡出來,結果黃文秀和小楊又折回來,她們趕緊回到屋子裡躲了起來。黃文秀讓小楊拍下豬圈的照片發到群里批評大家,一個殘疾婦女辛辛苦苦建這么好的豬圈,可裡面卻沒有一頭豬。走村串戶的也累了,農戰山提出去蘭雙應家討水喝,這個蘭雙應是寡婦,但把家裡收拾得十分乾淨,泡的茶也特別好喝。黃文秀一刻也沒閒著,資料上顯示蘭雙應家是因病和勞動力不足致貧的。黃文秀問蘭雙應對脫貧致富有什麼想法,這時一隻馬蜂飛到黃文秀眼前,黃文秀伸手準備趕走,蘭雙應趕忙讓黃文秀不要動,這樣馬蜂很快就會飛走的。黃文秀好奇馬蜂是哪裡來的,蘭雙應讓黃文秀看不遠處樹上的馬蜂窩。黃文秀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馬蜂窩,立馬掏出手機拍了下來。蘭雙應跟黃文秀提起韋其代丈夫賠償款的事,主要是她們同病相憐,怕韋其代吃虧,擔心五叔要把賠償款拿去修祖墳,這樣就太欺負人。
第3集
黃文秀沒想到還有修祖墳這事,蒙昌龍罵蘭雙應不分真假亂說,提出去下一家,黃元軍家,黃文秀便跟蘭雙應道別。在去下一家的路上,遇到蒙昌盛,黃文秀想要跟蒙昌盛談談。蒙昌盛顯得很不耐煩,之前都建檔立卡自己還簽字畫押了。黃文秀解釋自己是幫忙脫貧的,讓蒙昌盛有什麼想法儘管說。蒙昌盛著急離開根本沒時間,要去給老婆送藥,還要回工地,晚了會被扣工錢的,騎著車就走了。黃文秀詢問農戰山什麼是定期按手印,農戰山解釋就是貧困戶建檔立卡要定期核查,黃文秀震驚他們居然是這樣扶貧的。農戰山不以為然,按規定就是這樣做的。黃元軍在知道村幹部來了後,一溜煙地跑了,蒙昌龍解釋黃元軍每次都是這樣,單身漢一個,家裡窮的什麼都沒有,雖說家裡的門開著,但跟關著沒有什麼兩樣。黃元軍是楊業博的責任戶,楊業博介紹黃元軍就是個懶漢,腿腳不好,所以四十來歲連個老婆都娶不到,除了喜歡唱歌沒有別的毛病,責任田就是讓他種就種一下不管,其他就是靠天吃飯。今天的走訪並不順利,黃文秀有些沮喪,感覺十分挫敗。今天也是周末,黃文秀去鎮上趕圩,買了一點橘子,還碰到楊業博,吃了橘子表示不如他們白坭村的砂糖橘甜,但是在那用屯,蒙昌龍和班華元一個想種枇杷,一個想種砂糖橘,叮囑黃文秀不要摻和這件事。黃文秀回了一趟家,給媽媽和嫂子買了衣服。聽說黃父在田裡,黃文秀就趕了過去。黃父關心黃文秀的工作如何,黃文秀嘆氣講了入戶訪問的事。黃父安慰鼓勵女兒慢慢來,用桂柳話跟村民交流,只有幫忙解決問題,村民才會相信她。回到村委會,黃文秀泡泡麵吃了起來。羅姐見黃文秀又吃泡麵,想拉黃文秀去家裡吃臘肉被拒。黃文秀問羅姐,班華元種的砂糖橘如何,蒙昌龍打算盤要轉包那塊地,砂糖橘和枇杷哪個效益好。羅姐也說不好,無意間看到桌子上的規劃書,交代黃文秀不能讓農戰山知道,不過農戰山已經看到了那份規劃書,明確歡迎黃文秀來白坭村當第一書記,但這個事情不要搞,轉身就將那份規劃書燒了。黃文秀看到規劃書被燒了,憤怒質問農戰山憑什麼這么做。農戰山肯定黃文秀被錢經理洗腦,黃文秀認為她跟錢經理見幾次面都不重要,但農戰山不能燒她的東西。農戰山指出貸款三千五百萬就是害人,一年要多少利息,難道要拿全村的杉樹林來抵押嗎,總之他不會同意。農戰山表態歡迎黃文秀來當第一書記,但不要拿白坭村當試驗田。黃文秀也表態自己來這裡不是鍍金,是來幫助鄉親們脫貧的,不改變面貌絕不離開。蒙昌龍找農戰山說事,想要帶著那用屯的人一起脫貧,農戰山清楚蒙昌龍心裡還是惦記著那用屯那百十畝地,只是班華元不會放手的,勸蒙昌龍找黃文秀商量,當然他不會偏向任何一方。隨後蒙昌龍找到班華元提出要包那塊地,班華元要種枇杷,還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蒙昌龍被氣得離開。韋明傑給黃文秀打電話,講了種砂糖橘的事,只是種果樹一般要三年以上才會看得到收益,建議黃文秀可以看看短平快的項目,比如養豬。黃文秀感謝韋明傑的信息,讓他以後有這樣的信息要第一時間跟自己分享。蒙昌龍來找黃文秀,正好黃文秀在練毛筆字,一頓猛夸黃文秀的字寫得很漂亮。蒙昌龍表明來意,讓黃文秀支持他幫忙勸勸班華元。黃文秀讓蒙昌龍說下情況,蒙昌龍還話裡有話提醒黃文秀要是站在班華元那邊,那他們就不是戰友。蒙昌龍又找到農戰山抱怨班華元反咬一口要倒三七,而黃文秀好像不太支持,所以農戰山要支持他。農戰山決定等黃文秀調查研究後再說,問蒙昌龍最多能讓多少,他剛剛碰到九叔,大家覺得三七比較合理。農戰山妻子說不能三七分,她媽媽打來電話說是弟弟要結婚,要他們出三萬塊錢。錢經理給黃文秀打電話,透露白坭村隱瞞了一片杉木林,對外叫集體林,這是農戰山和前任支部書記搞的。黃文秀立馬去翻檔案資料,楊業博勸黃文秀不要碰那片林子,否則就是想走了。黃文秀拍了村子裡的視頻發朋友圈,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獲得不少點讚。黃文秀今天的工作安排是繼續入戶訪問,為此給班華元打電話,不過班華元一直不接聽電話。妻子批評班華元這樣不禮貌就接起電話,結果班華元聽說黃文秀要來家訪,想也沒想直接拒絕稱自己沒空。
第4集
黃文秀準備去拜訪老支書,想要請教老支書一些事情。農戰山懷疑是有人跟黃文秀說了什麼,羅姐猜是有人跟黃文秀說了那片林子的事。老支書現在住在那片林子裡,是護林員。黃文秀看到老支書的窩棚,條件十分簡陋,一個人住在這裡多年,實在是了不起。老支書為了這片林子,還搭進去一隻胳膊,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現在不說不開心的事,問黃文秀找自己有什麼事。黃文秀今天找老支書是評理的,老支書笑了,知道黃文秀和農戰山有分歧,農戰山脾氣犟,確實只有老支書能治。老支書聽說黃文秀為卡車司機挨打的事,其實農戰山還是挺服黃文秀的,就是嘴硬。這次為了度假村的事,農戰山燒了黃文秀的東西,老支書批評農戰山有什麼事情當面講清楚就好了。黃文秀詢問老支書怎么看建度假村的事,老支書指出旅遊要有三點,名勝古蹟,特產和百坭村的環境。三點百坭村只有山清水秀,可走出百坭村,每個村都是山清水秀,這樣就沒有優勢。黃文秀的觀點是硬體是一方面,但宣傳炒作也很重要,有貸款也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其實農戰山反對度假村的事是受老支書影響,老支書看過那份規劃書,確實很宏偉,只是貸款三千五百萬,一年的利息是多少,還要全村的杉木林抵押。再說這片林子是集體共有林,要細水長流的,在沒有砍伐前,不能算在個人頭上,只有讓老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才叫脫貧。老支書的這番話讓黃文秀受益匪淺,事後黃文秀還為昨晚的事向農戰山道歉。接下來黃文秀要去黃元軍家,農戰山認為不要去管一個懶漢,黃文秀不同意,畢竟貧困戶一戶都不能剩下。黃文秀一行剛到黃元軍家門口,黃元軍一看到他們就一溜煙跑了。黃元軍家的東西放的亂七八糟,一進屋就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鼻而來,家裡也亂得不成樣。黃文秀是親自動手幫忙收拾整理,正好昨天買了兩袋洗衣粉放在車上,讓農戰山幫忙去車上拿一袋下來。黃文秀拆了被子,和羅姐去河邊洗。羅姐跟黃文秀講黃元軍的事,山歌唱的不錯,可那年三月三歌圩回到村里,不知怎么的,黃元軍就摔了送去醫院,當時蘭雙應還給黃元軍獻血。那是十幾年前的事,那個時候醫療條件不好,黃元軍的腳就這樣落下殘疾。羅姐還聽說黃元軍當時也看上蘭雙應,編的那些詞就是心裡話。不成想蘭雙應也來河邊,正好聽到這番話,不高興羅姐亂講,雖說知道羅姐沒有壞心,但是大家東講西講的,這樣沒有壞心的閒話也是會傷人的。沒一會,不少村民也來河邊洗衣服,開玩笑說是黃文秀幫黃元軍打掃收拾,擔心一會黃文秀也去她們家幫忙洗衣服。黃文秀和村民一起洗衣服聊天,唱起山歌來,歌聲久久地迴蕩在鄉間。黃元軍回家看到收拾乾淨煥然一新的家,心裡特別不好受,抱著衣服一頭扎進河裡,把自己給好好洗了一番。黃文秀去找五叔談賠償款的事,五叔堅持錢下來後不要給韋其代。黃文秀不解他們是一家人,錢到了應該好好商量。韋其代開口,相信昌明在天有靈也會讓五叔把這筆錢拿去養老而不是亂花。五叔聽了很不開心,修祖墳和投資怎么算是亂花。五叔想要投資那用屯種枇杷的項目,黃文秀建議五叔若是有投資的意願,自己可以幫他看看更合適的項目。黃元軍洗漱一番,換了身乾淨的衣裳,整個人精神多了,特地跑來五叔家感謝黃文秀,還邀請黃文秀來家裡吃飯。黃文秀爽快應了下來,不過是她請客,還要叫上老支書他們來黃元軍家。黃元軍聽了有些不好意思,黃文秀認為他們都姓黃,五百年前還是一家,以後自己就喊黃元軍一聲哥哥,黃元軍是受寵若驚。黃文秀在黃元軍家請客,黃元軍跟她講了很多心裡話。老支書夸黃文秀有耐心,希望黃元軍也要活出個人樣,黃文秀也趁機感謝三叔和五叔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喝多的蒙昌龍當著大家的面表態會支持黃文秀的工作,條件是種枇杷,並且負責那用屯那幾個貧困戶。黃文秀感謝蒙昌龍的表態,但說明那用屯的事還要再商量。五叔聽黃文秀這么一說,看來也要重新考慮投資的事。蒙昌龍聽了心裡不爽,聲稱已經跟督查組打過招呼。黃文秀第一次聽督查組,這才知道蒙昌龍老婆的親舅舅就是督查組的組長。蒙昌龍提醒黃文秀若不支持就不是戰友,以後工作別怪自己不配合。黃文秀沒被嚇唬到,明確這件事就是不行。蒙昌龍的妻子問村民龔福洋的低保是不是還沒批,有意慫恿龔福洋去找新來的第一書記黃文秀。龔福洋來村委會大喊要見黃文秀,農戰山解釋黃文秀在休息,讓龔福洋有什麼事跟他講。龔福洋大鬧還大喊農戰山打他,黃文秀聽到動靜來到村委會門口,介紹自己的身份。龔福洋向黃文秀告狀村兩委貪污他的低保,黃文秀在了解清楚後,明確龔福洋的情況沒到發放低保的標準,讓龔福洋先回去,在跟村兩委商量好後,再去他家核實。龔福洋不依不饒,今天就要結果,否則就再往上告狀。龔福洋跑去鎮裡向於鎮長狀告百坭村貪污了他的低保,於鎮長令人去查,可是資料顯示並沒有龔福洋的低保。
第5集
於鎮長查看低保人員的花名冊,並沒有龔福洋的名字,於是向龔福洋解釋不存在扶貧幹部貪污低保款的問題。龔福洋竟然要於鎮長把他的名字加上去,於鎮長說明這不是說加就能加的。龔福洋還向於鎮長告狀黃文秀不給解決問題,還包庇幹部,更是嚷嚷著要是不解決,會繼續往上上訪的。蒙昌龍老婆特地在路口等著龔福洋,問他低保有沒有要到,二人正說著話時,看到黃文秀的車往鎮上的方向開了去。回家後,蒙昌龍老婆就跟蒙昌龍八卦龔福洋告黃文秀狀的事,剛剛還看到黃文秀去鎮上,百分百是被叫去訓話的。黃文秀跟爸媽視頻聊天,聽媽媽說爸爸肚子痛就讓爸爸趕緊去醫院看看。爸爸關心黃文秀的工作,黃文秀讓爸爸放心,現在大家都很支持她的工作。黃文秀還是擔心爸爸的身體,無奈有工作走不開,於是連夜給姐姐打電話,姐姐決定明天就帶爸爸去醫院做個全身體檢。於鎮長問黃文秀來百坭村也有一段時間,工作如何。黃文秀開心表示村民基本上都接受她了,於鎮長便問龔福洋的事,蒙昌龍也來告狀黃文秀不支持他的扶貧工作。黃文秀指出砂糖橘確實是個難題,於鎮長卻覺得蒙昌龍轉包的想法可行,應該多向貧困戶傾斜。黃文秀不同意,因為砂糖橘已經掛果,若是改種枇杷三年後才會有收益,在她看來脫貧不是給老百姓算賬,而是要讓老百姓真正地脫貧,所以這件事還要再考慮。於鎮長再給黃文秀加個擔子,讓黃文秀幫忙帶兩個新的扶貧幹部覃麗和莫羽。班華元跟兄弟商量準備過了五一就出去打工,班華元的老婆在樓上曬衣服,看見來了一輛車,想到早上接到黃文秀的電話,猜是黃文秀來了,於是下樓跟班華元說了這事。班華元埋怨老婆說他在家,而他一點也不想見黃文秀,於是躲在後門。黃文秀和黃叔來到班華元家門口,只見班華元妻子鎖門離開,問話也不搭理。黃文秀抬頭看見房子沒有裝修完,王叔介紹班華元的這棟房子是在種砂糖橘前一年蓋的,班華元之前在城裡打工賺了點錢,可為了種砂糖橘把所有的裝修的錢都虧進去,房子也就沒有裝修完。這個屯一共有八戶,黃文秀決定今天都走訪完。回去的路上,黃文秀跟黃叔聊起有兩戶人嘴上講願意改種枇杷,但心裡不高興。黃叔嘆氣,畢竟地包給蒙昌龍,他們能賺的不多,承包契約上寫的是土地,以后土地經營權都歸蒙昌龍所有,農民沒了土地就兩種情況,一是背井離鄉,二是將來就得為蒙昌龍打長工,在自己的土地上給別人打長工,心裡怎么會好受呢。黃文秀苦惱班華元一直不露面,黃叔建議黃文秀可以去找老歌王,他可是班華元的親二爺。黃文秀拎著禮品來拜訪老歌王,此時老歌王正教孫女班小班唱山歌。黃文秀請老歌王幫忙,村里學校的那些孩子,一放學到處跑,想辦個歌唱班,請老歌王教他們唱歌,把文化傳承下去。黃文秀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請老歌王幫忙,老歌王以為黃文秀要讓他勸班華元拿出那塊地,為難幫不了。黃文秀解釋自己做了一些研究,班華元的砂糖橘種的很好,想讓班華元當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就是一直見不到人。老歌王當場就讓班小班聯繫班華元,在老歌王的幫助下,班華元這才答應不躲黃文秀。黃文秀接到農戰山電話,說是鎮裡督查組的人來了,直接去龔福洋家。黃文秀便跟老歌王道別,準備趕回去,抬眼看到一戶人家。班小班說是小美沙家,這個小美沙從小不能說話,但耳朵能聽得見,丈夫韋平雨也是殘疾人。黃文秀來到龔福洋家,可龔福洋一見到黃文秀就將門關了起來。黃文秀敲門希望龔福洋跟自己聊幾句,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黃文秀沒有放棄,一邊幫著整理打掃院子,一邊隔著門跟龔福洋說話。黃文秀知道龔福洋還在為低保沒批的事情生氣,雖說龔福洋不是低保戶,但肯定是貧困戶,黨和政府有很多的優惠政策,自己就是來跟龔福洋商量,早一點脫貧過上好日子,問龔福洋對脫貧致富有什麼想法。龔福洋這才打開門,開口他要種煙,就是村裡的煙都被韋家人霸占著。黃文秀鼓勵龔福洋有這個想法,但明確要先了解情況做工作,過兩天就會給出答覆。龔福洋表示韋平力不同意,什麼都是白扯,他還是要去縣裡告狀,低保不下來誓不罷休。黃文秀勸龔福洋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結果龔福洋見有人要去縣城,直接丟下黃文秀就跑了。黃文秀回到村委會,問了督查組的事,在聽說百乾村的第一書記韓立明在易地拆遷的事情上被打後,立馬打電話去了解情況,聽說韓立明在急救情況不明特別擔心,拿起包就趕去醫院。韓立明的腦袋縫了三針,現在已無大礙。聞訊的於鎮長代表鎮政府和鎮黨委前來向韓立明表示慰問,韓立明在聽說打人的人被派出所帶走可能面臨拘留後,明確不能拘留,同時往自己身上攬責任,假如他提前把工作做的細一點,也許這事就不會發生,交代於鎮長教育下就把人放了,千萬不能拘留。韓立明的這番話令黃文秀十分感動,告訴自己永遠記住不要把教育農民變成教訓,不要把幸福化為抱怨。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在喜迎建黨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此劇的拍攝製作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以黃文秀為榜樣,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銳氣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雷獻禾還在拍電影《鄧小平小道》,然後接到老朋友、《大山的女兒》總製片人嚴從華的電話,他邀請我導一部反映黃文秀先進事跡的電視劇。對我而言,這種展現年輕的,新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的片子,我還沒拍過。而且黃文秀事跡本身也很有魅力、很感人,創作空間很大,能夠創作出一個不一樣的作品,所以我就接拍了這個戲。
拍攝過程
2021年4月18日,該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開機拍攝。因為貧困戶都是住在大山裡的,劇組又是實景拍攝,每天都是盤山公路,要開很久的車。而且有的時候還大霧瀰漫,能見度大概是五六米的樣子。特別是有時候拍完戲之後,天黑沒有路燈。該劇分別在百色、南寧、北京三地取景拍攝。
播出信息
基本信息
劇集評價
《大山的女兒》以黃文秀的人生經歷和黨對她的培養為線索,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成長,還在創作時設計了第一書記群體、駐村幹部群體、基層黨員群體以及鄉村致富帶頭人群體等多元人物形象。該劇客觀展現了黃文秀“從新手到熟門熟路”的艱辛。有觀眾表示劇情很真實:“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農村有農村的現實情況。”
該劇節奏快,藝術表達方式新穎。如第一集開篇就扣人心弦,用急促緊張的鏡頭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後時刻: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發微信告知她山洪預警,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此時,該劇運用了倒敘的手法,鏡頭一轉,讓黃文秀直接面對觀眾,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無悔人生的大幕,牢牢地吸引了觀眾。
親切的廣西方言、美味的壯族米粉、甘甜的壯族米酒、別具風情的壯族服飾、悅耳動聽的壯族山歌。該劇力圖返璞歸真,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演員在劇中乾農活、拉家常都是好手。黃文秀當時工作的鄉村美麗卻貧困的狀況,也在劇中得到真實呈現。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戴著草帽,穿著扶貧紅馬甲,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既有壯鄉兒女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頗具黃文秀神韻。(人民日報海外版評)
《大山的女兒》以真實生動的細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重塑了英雄形象,弘揚了脫貧攻堅精神,在觀眾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該劇打破了傳統楷模敘事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瞬間就抓住了觀眾的心。通過黃文秀返鄉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前的一段車內獨白,倒敘引出了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非凡經歷。該劇客觀呈現了脫貧攻堅戰的艱巨性和必要性,並真實展現出黃文秀在融入這項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如何從“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到“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的成長過程。
故事貼著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生髮,又緊緊圍繞在以人民為中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上。劇中既沒有迴避黃文秀初出茅廬的稚嫩,也沒有隱匿她遭遇的挫折。該劇謳歌不忘初心使命、心繫人民、腳踩大地的黃文秀,通過弘揚以黃文秀精神為代表的脫貧攻堅精神,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奮勇前進。該劇通過將鏡頭聚焦於真實社會中的人和故事,藉助藝術性表達,向觀眾展現了黃文秀的優秀品質,更反映出我國脫貧事業的重大勝利。它讓我們看到,一部紮根人民的影視劇,能夠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傳播力,為廣泛吸引社會力量投身重大國家戰略的實現,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