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肥鄉縣四區。
1953年,撤區,設大西韓鄉。
1958年秋,改為大西韓管理區,屬天台山公社。
1959年3月14日,劃歸永年縣。
1961年6月,恢復肥鄉縣建制,設大西韓公社,屬肥鄉縣。
1984年,政社分設,復置大西韓鄉。
1996年初,大寺上鄉併入。
2015年12月28日,大西韓鄉正式更名為大寺上鎮。
2016年9月30日下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肥鄉縣,設立邯鄲市肥鄉區,以原肥鄉縣的行政區域為肥鄉區的行政區域。大寺上鎮改屬肥鄉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寺上鎮轄大西韓、大寺上、馬小屯、寨中堡、呂家堡、杜湯堡、西荊科、東荊科、西張莊、東張莊、南西韓、小南頭、程莊、西李莊、鄭莊、韓屯、唐町、西崔莊、粉房頭、東莊上、後寺上、南相公莊、北相公莊、柳莊、逯家堡、小寺上、西高家寨、東高家寨2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寺上鎮轄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寺上村。
地理環境
人口
2011年末,大寺上鎮轄區總人口3380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38人,城鎮化率14.6%。另有流動人口392人。總人口中,男性16949人,占50.1%;女性16855人,占49.9%;14歲以下6500人,占19.2%;15~64歲24566人,占72.7%;65歲以上2738人,占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9.97%;有滿、蒙古、苗等少數民族,占0.03%。人口出生率13.1‰,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7.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3人。
2017年末,大寺上鎮常住人口32884人。
截至2018年末,大寺上鎮戶籍人口為3758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寺上鎮財政總收入607萬元,比上年增長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0萬元,比上年增長9%。人均財政收入179.6元,比上年增長33%。
2018年,大寺上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1個。
農業
2011年,大寺上鎮耕地面積5.5萬畝,人均1.6畝。
2011年,大寺上鎮農業總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6萬噸,人均1065千克,其中小麥1.7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棉花種植面積1.9萬畝,產量1976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0萬頭,年末存欄2.0萬頭;羊飼養量6.2萬隻,年末存欄2.8萬隻;家禽飼養量98.2萬羽。
工業
2011年,大寺上鎮以中小企業為主。工業總產值3085萬元。工業企業29家,職工264人。
金融
2011年末,大寺上鎮各類存款餘額130萬元,比上年增長5%;各項貸款餘額150萬元,比上年增長7%。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寺上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各類圖書室27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00餘人。
學校體育場2處,村內活動廣場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遠程教育播放站點28個,有線電視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寺上鎮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1520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7所,在校生2095人,專任教師11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0%,比上年增長0.1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寺上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9個,其中門診部(所)30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萬人次。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寺上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76戶,人數1400人,支出101.6萬餘元,比上年增長0.9%,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3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9萬人,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寺上鎮有郵政代辦處2個,報紙、期刊累計征訂0.7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戶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30%;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寬頻接入用戶500戶。
交通運輸
大寺上鎮境內有邯濟鐵路、邯鄲繞城高速等幹線經過。
2011年底,大寺上鎮實現柏油路村村通。
歷史文化
因原鄉政府駐大西韓村而得名大寺上鎮。
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榮獲2020年度河北省衛生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