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寄居蟹

大寄居蟹

大寄居蟹(學名:Pagurus ochotensis)是寄居蟹科、寄居蟹屬甲殼類動物。頭胸甲前半部紫褐色,後半部紅褐色;頭胸甲長約40毫米,較扁平,前部堅硬;額角短寬;第1觸角短小;第2觸角鱗片發達,棱形,內外有光澤,觸鞭長為頭胸甲長的3倍;右螯顯著大於左螯,螯肢表面和邊緣生有許多刺狀顆粒突起,無毛,腕節背緣突起較大;第2、3步足扁,腕節、掌節和指節背面亦具許多刺突,指節長而扭曲;第4、5步足細小,呈亞螯狀,末端具毛;腹肢退化,僅左側有,雄性3個雌性4個。

大寄居蟹為冷水種,常棲息於1-250米的海底,居於香螺、脈紅螺、骨螺、玉螺、蛾螺等螺類殼內,通常與環唇沙蠶Cheiconereis cydurus)共生。頭部能伸出殼外,在海底或沙灘上爬行。主要食物為海藻。分布於中國、韓國、日本北部海區、符拉迪沃斯托克、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美太平洋沿岸。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寄居蟹 
  • 拉丁學名:Pagurus ochotensis
  • 別名:方腕寄居蟹、蝦怪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寄居蟹科
  • :寄居蟹屬
  • :大寄居蟹
  • 亞種:無 
  • 命名者及年代:Brandt,1851
  • 外文名:Alaskan hermit 
  • 同義學名:Eupagurus ochotensis Stimpson,1907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大寄居蟹的頭胸甲長50毫米左右,前部寬大於長,表面平滑,額部側突後方附近有兩簇毛。額角短,己恥比兩側角略高。眼柄較短,短於第二觸角柄。眼鱗短小,近末端具刺。第二觸角棘三棱形,略抵達觸角柄的末端,其內緣鋸齒狀,表面光裸,彩紅色。
螯足顯著大於左螯足,表面無毛;長節三棱形,上半部具幾橫列棘刺,下半部具顆粒,腹外緣具小棘;腕節近方形,外表面覆有棘狀或錐狀突起,內緣具較大的棘,外緣鋸齒狀;掌部背面內外緣及腹緣均呈鋸齒狀,外表面覆有圓錐形棘突,近背面及腹緣附近凹陷,呈不明顯的縱溝狀;兩指間具小縫隙。左螯足細小,左螯背面平坦,密覆小刺或刺狀疣突。第一、第二步足長於右螯足,各節上緣具尖銳顆粒;指節很長,裸露,強列扭曲。指節長於掌節,稍彎曲,內緣具溝,爪尖廈跨悼較鈍。第五胸足底節對稱。雄性具3個單枝型腹肢,雌性具4個單枝型腹肢。
尾節兩側緣拱曲,平滑且無刺,中部凹陷;末緣由較寬的裂縫分為左、右兩部,右側具2長刺,沿長刺基部至中央裂縫有6-7枚小刺,左側具4枚長刺,其中央2長刺間具1小刺,內側2長刺間具3小刺;中央裂縫的腹側,具1隆突。其雄性精莢具有“包裝”機制,通常是2-3個管狀精莢囊錨定在一個底座上,構成一個單位,囊中充滿了形態奇異的精子。

棲息環境

大寄居蟹為冷水種,常棲息於1-250米的海底。在中國北黃海,棲息水深一般為30-50米。

生活習性

大寄居蟹常居於香螺、脈紅螺、骨螺、玉螺、蛾螺等螺類殼內,通常與一種多毛類動物環唇沙蠶(Cheiconereis cydurus)共生。頭部能伸出殼外,在海底或沙灘上爬行。主要食物為海藻。
大寄居蟹
環唇沙蠶

分布範圍

分布於韓國、日本北部海區、符拉迪沃斯托克、鄂霍次克海、白令欠熱尋海、北美太平洋沿岸;在中國分布於渤海灣口、黃海、東海北部。
大寄居蟹
大寄居蟹分布圖

繁殖方式

大寄居蟹的性成熟年齡及生殖期不詳。體外受精,抱卵發育孵化,於每年員阿凳肯2-4月能見到抱卵個體,產卵量為0.3-2萬粒/尾,卵徑0.5-0.6毫米。

主要價值

藥用:大寄居蟹主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此外還含超氧化物歧化酶。主治活血散淤,滋陰補腎,利小便。治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眩暈耳鳴,腰膝疫軟,多尿遺尿,淋巴結核等。
經濟:大寄居蟹具有一定經濟價值,每年10月後,中國大連等黃海沿海水產市場較常見。通常隨釣海螺或底拖網等漁業判拳贈作業被捕獲。沿海漁民常取其腹部做釣餌,誘捕黑舉牛隻肯鱅、真芝判歸鯛等魚類。
食用:大寄居蟹可以食用,特別是大螯的肉味鮮美;也可以加工成大寄居蟹醬。
經濟:大寄居蟹具有一定經濟價值,每年10月後,中國大連等黃海沿海水產市場較常見。通常隨釣海螺或底拖網等漁業作業被捕獲。沿海漁民常取其腹部做釣餌,誘捕黑鱅、真鯛等魚類。
食用:大寄居蟹可以食用,特別是大螯的肉味鮮美;也可以加工成大寄居蟹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