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問題研究》是劉艷梅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0月。
該書分析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的理論,對比分析中美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提出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策略。該書提出,中國需要建立農業產業安全的危機意識,首先是要融入國際定價體系中,然後在這個體系中爭取談判博弈的優勢地位和影響力,這既涉及短期的對策和技巧,更包括長期的國際貿易環境建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問題研究
- 作者:劉艷梅
- 首版時間:2016年10月
- 字數:22萬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展開。首先,提出中國在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劣勢地位和表現;其次,進行理論分析,研究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的經濟學分析;再次,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大宗農產品定價權博弈中的優勢地位及經驗啟示,分析中國處於劣勢的成因和教訓;最後,提出爭取並行使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的總體戰略規劃、長期策略和短期措施。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的理論分析 第二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中美政府行為對比 第三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中美農協職能對比 第四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中美期貨市場對比 | 第五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博弈中的信息價值 第六章 棉花產業在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戰略選擇 第七章 大豆產業在國際定價權博弈中的戰略選擇 第八章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博弈中美國農協的力量 |
創作背景
在農產品貿易中,有一種中國現象應該引起中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即中國進口什麼農產品,什麼農產品就漲價;中國出口什麼農產品,什麼農產品就跌價,巨大市場需求的“中國因素”逐步演變成了中國劣勢。2004年的大豆高價買單風波;2009年,受美國農業部的信息影響,中國棉花企業損失慘重;2012年,大豆和玉米兩個品種,同樣版本的事件重複上演。究其原因,就是中國在大宗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缺乏定價權和話語權,直接影響是中國涉農企業損失慘重,間接影響是威脅中國的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問題涉及巨觀和微觀各個層面,既有內因又有外因,而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在主導著世界大宗農產品市場的定價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如何做出戰略應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基於此,《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問題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強調,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缺失的本質性原因不在於國際賣家的“操控”,關鍵在於中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對國際遊戲規則不熟悉,風險防範意識較差,因此,必須從各個方面積極融入國際定價權體系中,爭取話語權。
- 中國需要形成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三位一體”的高效協同體系,即“政府搭台、協會客串、企業唱戲”,三者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政府部門應該賦予行業協會更多的權力和職能,指導涉農大型企業充分利用海外資源。
- 中國必須加快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加強同國際期貨市場的交流合作。同時,行業協會的力量必須加強,與世界接軌,增強國際的交流合作。
-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是獲取國際定價權、應對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必經之路,金融國際化是降低大宗農產品金融化風險的根本途徑。中國本土金融機構應介入大宗農產品金融交易,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大宗農產品需求和金融交易信息泄露的風險,增強中國在大宗農產品市場的金融安全和定價權。
- 建立大宗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監測預警體系,包括國內市場的價格監測預警,綜合考慮政府調控措施、產業發展現狀、國際經貿關係、對外貿易等相關因素;國際市場的價格監測預警,綜合考慮國際貿易、國際資本等因素;國內與國際重大價格風險監測預警。
-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對農產品的補貼力度較大,中國也必須大力加強農產品的補貼力度,完善農產品的流通體系。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大宗農產品國際定價權博弈問題研究》 | 2016年10月 | 新華出版社 | 9787516628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