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平蠻碑

《大宋平蠻碑》雖然字大刻深,但仍經不起長年風化的破壞,現存刻痕已經變得很淺,只有寥寥數字可以看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宋平蠻碑
  • 創作年代:宋
  • 文學體裁:書法
  • 作者:余靖
大宋平蠻碑簡介,大宋平蠻碑文獻記載,

大宋平蠻碑簡介

欽定四庫全書
武溪集巻五 宋 余靖 撰

大宋平蠻碑文獻記載

大宋平蠻碑(皇佑五年1053年)
聖宋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徳皇帝,在宥[注1]之三十一年,天宇之內,海渚之外,氈裘卉服,罔不率俾[注2]。粵五月,蠻賊儂智髙寇邕州,陷其郛,賊虐衣冠,驅虜稚艾[注3],遂沿欝江東下,所過郡縣,素無壁壘,倐然寇至,吏民棄走。因得焚盪剽鈔,無所畏憚。乃攻圍廣州五十餘日,不克大掠其民而去。然所存者,官舍倉庫而已,百年生聚,異域珍玩,掃地無遺矣。
國家於嶺南不宿重兵,故賊起三月而後師集。蔣階、張忠素號驍將,相繼覆沒。由是畏懦者望風潰走。賊鋒益熾,逼連、賀,毀昭、賔,再穴於邕矣。
驛騎繼聞,上甚憂之。樞密副使狄公青以為,將帥之任古難其才,若再命偏禆,事一不集,則二廣之地禍連而不解矣。亟自請行,天子韙之,遂改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都大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盜賊事。
九月拜命,既授禁旅,仍啟以舊鎮騎兵,荊湖銳卒從行。十二月至桂林,督部伍,親金皷,然後兵知節制矣。明年正月甲辰至賔州,先是鈐轄陳曙領歩兵八千,潰於崑崙之關,公推其罪,首斬曙及佐吏已下三十一人,然後人知賞罰矣。兵將股慄,鹹思用命。
是月已來,引師至邕城一舍,賊悉其徒以逆戰。公之行師雖倉卒,道途皆有行列。賊至,駐先鋒以接之。公憑髙望,撝[注4]騎兵以翼焉。賊徒大敗,追奔十五里,斬首二千二百餘級,生擒五百人,屍甲如山,積於道路,偽署將相死者五十七人。是夕,智髙焚營自遁,復入於蠻中。
先是,命湖南、江西路安撫使樞密直學士孫沔、入內押班石全彬過嶺,與廣西經略使余靖同其經制東西路賊盜。故命公督大提舉[注5],然孫、石賛謀,而軍中悉稟公之節制。
賊之再據邕也,農者輟耕,商者輟行,逺邇惶惶,不聊其生。及公之拜命也,朝野之論,中外歡然。以方、召之才,兼機軸之重,出剪狂蠻,無噍類矣。
賊之巢穴曰廣源州,交趾之附庸也。父為交趾所戮,遂棄其州奔南蠻界中淵藪。悖慠以僣稱號,自名其居曰“雲南道”,又曰“南天國”,再名其年曰“景瑞”,曰“啟歴”。雜名其左右之人,自侍中開府已下署之。其主謀者黃師宓、儂廷侯、儂志忠等戰沒於陣。未有剪其羽翼而能飛,刳其腹心而能全者也,故宵遁矣。
嗚呼,智髙之謀,十餘年間招納亡叛,共圖舉事。十餘月間連破十二郡,所向無前。夫豈自知,破碎奔走在於頃刻之間。乃知名將攻取,真自有體哉!
二月甲戌改乗轅,其月丁亥至桂州,詔徙護國軍節度,復以樞密副使召。仍曲赦嶺南,民得休息矣。遂磨桂林之崖石,以書其勲。其詞曰:
有宋之大,天覆地載。四海正朔,百蠻冠帶。
蠢茲狂寇,起乎徼外。父戮於交,逃死獠界。
招納亡命,浸淫邊害。邊臣罔上,習尚以懈。
卒陷邕郛,乗流東邁。志圖全越,肆其蜂蠆。
廣城言言,梯衝附焉。攻之五旬,掠民而旋。
賊鋒一至,千里無煙。還據於邕,五嶺騷然。
天生狄公,輔聖推忠。情存義烈,志嫉頑凶。
請纓即路,仗節臨戎。英材遴集,猛將風從。
賊之敢鬭,實惟天誘。來迓於郊,奄喪羣醜。
當我摧鋒,易如拉朽。僣補偽署,叢然授首。
羽翼既剪,心腹既刳。雖欲自舉,人誰與圖?
焚廬而去,回巢以逋。六親不保,曰獻其俘。
厥推邕邊,南國之紀。九洞襟帶,列城唇齒。
險固一失,兵糧無峙。庶民蚩蚩,鳥獸驚跂。
我公之來,電掃雲開。叛渙斗破,綱領重恢。
師成廟筭,民得春台。天聲逺振,繄公之材。
[注1]在宥:宥,寬也,赦也。在宥,任物寬宥,無為而化,多用以讚美帝王仁政德化。
[注2]率俾:順從,率領。俾:使也。
[注3] 艾:本義草名,此處指老年,五十曰艾。
[注4]撝:指揮,後作揮。
[注5]先是:在此以前。多用於追述往事之詞。
[注6]提舉:古代掌管的官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