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1是中國首顆採用中國航天項目管理流程和規範,由國內外大學生聯合研製、北航師生負責系統設計和研發的30kg級微小衛星,也是由北航牽頭開展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項目中的主星。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1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遙53成功發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1
- 發射時間:2021年
大學生小衛星-1一般指本詞條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1是中國首顆採用中國航天項目管理流程和規範,由國內外大學生聯合研製、北航師生負責系統設計和研發的30kg級微小衛星,也是由北航牽頭開展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項目中的主星。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1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遙53成功發射。
BNU-1極地觀測小衛星這是中國高校首次面向全球變化研究、特別是極地氣候與環境監測需求所研製的遙感科學實驗小衛星。2018年2月9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並共同發布了極地觀測小衛星(研製代碼:BNU-1)的實施計畫,預計於2018年12月15日前後搭載發射。性能數據 BNU-1極地觀測小衛星...
用途 1、這顆小衛星的實際用途是測試高速數據傳輸,它將把搭載的相機拍攝的圖片傳回地球。科學家相信它可以在6秒內把480×640的JPEG格式的圖片傳回來。2、據它的發明人日本福岡工業大學的教授Takushi Tanaka獲悉,除了測試在太空中使用光學通訊的可能性之外,這種莫爾斯碼發光並沒有太多實際的用途。
台北時間2004年4月18日11時5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自主研製的“實驗衛星一號”送上太空,同時還搭載發射了航天清華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納星一號”實驗衛星,這標誌著我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實驗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具有明確...
微小衛星的成功和使用,也在航天領域引發了一場技術革命。它使衛星的用戶從單一的國家,變成了國家、部門、單位乃至個人的多元化格局。它的研製單位,也將從少數國家航天部門發展到許多大學。微小衛星技術為天網———地網合一的立體化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技術支持,為21世紀的通信、航天、環境與資源等領域展示了可持續...
“空間三軸加速度計”由法國國家航空航天研究局(ONERA)研製,目標是測量衛星受到的所有非重力加速度(阻力、太陽和地球輻射壓),高精度地確定地球重力場變化對衛星軌道的影響.“先進恆星羅盤”由丹麥技術大學研製,為衛星和星上儀器提供姿態基準:CHAMP衛星採用2部“先進恆星羅盤系統”,每部由2台相機和1個共用的數據...
趙雅琴: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講師 社團活動 1.4.1培訓活動 作為一個成立於1995的科技類社團,業餘無線電俱樂部以提高成員素質、豐富校園學生科技活動為目的進行各種培訓活動,分為電台聯絡、電子培訓與製作、小衛星培訓三大版塊,各具特色。在...
立方星是國際上廣泛用於大學開展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的一種小衛星,具有成本低、功能密度大、研製周期短、入軌快的特點,通過組網形成星座,可實現對海洋、大氣環境、船舶、航空飛行器等的監測。可套用於空間成像,通信,大氣研究,生物學研究,新技術試驗平台等方面。研發背景 國際上將重量小於1噸的衛星,稱為小衛星。英...
衛星發射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本次任務還成功搭載了10顆小衛星,分別為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的2顆政府間合作微小衛星:大學生小衛星-1、大學生小衛星-2A,主要開展盤繞式伸展臂展開、星基廣播式監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