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孫各莊鎮

大孫各莊鎮

北京市順義區大孫各莊鎮,位於京郊順義區東南部,坐落在二十里長山腳下,東臨平谷,南與河北省三河市接壤。緊鄰順平快速路,龍塘路和京平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快捷。全鎮總面積74.3平方公里,轄區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9.5公里,其中農業用地76692.6畝,工業用地19060.1畝,下轄3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萬,鎮政府駐地在大孫各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孫各莊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北京市順義區
  • 下轄地區:39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大孫各莊村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308
  • 地理位置:北京順義區東南部
  • 面積:74.3平方公里
  • 人口:3萬人
  • 方言:地方性國語,平谷話,三河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 機場:首都機場
  • 車牌代碼:京A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轄區村落,產業發展,區位優勢,外部環境,村居介紹,大孫各莊,大段村,客家莊,西辛莊,戶耳山村,宗家店村,柴家林村,小故現,吳雄寺村,龍庭侯村,薛莊,後嶺上村,東華山,小段村,湘王莊,東尹家府,大崔各莊村,大石各莊,大洛泡村,

基本概況

大孫各莊鎮處於潮白河東部衝擊平原二級階地,鎮域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二十里長山斜亘境域,有大小山峰12座,龐山山峰為最高峰,海拔213.2米,東、南、西部大部為平原,平均海拔30米,土壤為潮褐土和褐潮土,土地開發成本較低。
北京市順義區大孫各莊鎮
大孫各莊鎮鎮域河流屬薊河水系,境風水資源較為豐富,地表坑塘水遍布各村,地下水深4~10米,含水層平均厚度為20~50米,水質較好,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大孫各莊民風淳樸,資源豐富,農業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先後建成的農業試驗示範園、高新苗木園、觀光採摘園、十里葡萄綠色長廊和萬畝紅提等項目倍受各界朋友青睞,新特新葡萄合作社被市農委命名為京郊首批三十家觀光採摘園之一。每當葡萄成熟的季節,這裡已成為北京市民休閒觀光的首選之地。
在大孫各莊農業快速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的同時,鎮黨委適時的提出了"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的發展新方針,加強招商引資力度,推進鎮、村兩級二三產業發展。正確的方向帶來快速的發展,辛勤的工作換來豐碩的成果。先後已有維根製衣、創造食品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來我鎮投資建廠。
2010年完成屬地稅收2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618萬元,同比增長6%。農村人均勞動所得9948元,同比增長7.5%。

歷史沿革

大孫各莊鎮在清代及民國時期屬河北省三河縣(今為市)所轄。
1949年4月,屬順義縣第六區。
1950年4月劃為第四區。
1956年8月撤區並鄉,建後嶺上、南聶莊鄉。
1958年1月改為大孫各莊鄉,同年9月劃為張各莊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成立大孫各莊人民公社,並設黨委。
1967年被公社革委會取代,1970年恢復人民公社,1980年2月建管委會,黨政初步分開。
1983年改社為鄉,設黨委政府,建立農工商聯合總公司。
1994年8月撤鄉改鎮。
1997年4月撤鄉並鎮,將尹家府鄉併入大孫各莊鎮。
鎮機關下設三室五科,即:黨政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村鎮建設科、民政勞動科、財政統計科、農業科、經貿科;鎮屬事業單位有:資產運營中心、種植業服務中心、養殖業服務中心、果蔬服務中心、文體聯絡服務中心、礦產資源管理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所。

轄區村落

大孫各莊鎮下轄39個自然村:
大孫各莊、客家莊、西辛莊、戶耳山、宗家店、柴家林、顧家莊、小故現、田各莊、吳雄寺、小宋各莊、小塘、南聶莊、王戶莊、龍庭侯、老公莊、大壩窪莊、小壩窪莊、大塘、佟辛莊、前嶺上、後嶺上、薛莊、東尹家府、西尹家府、前陸馬、後陸馬、湘王莊、四福莊、東華山、西華山、大段、小段、謝辛莊、趙家峪、大崔各莊、大田莊、大石各莊、大洛泡。

產業發展

空港物流東區:該項目開發面積約63公頃(939畝土地),開發範圍位於大孫各莊鎮,東至規劃一路,南至規劃四路,西至孫三路,北至龍塘路。2011年5月27日,空港物流基地取得順義區政府《關於大孫各莊鎮域總體規劃範圍內工業用地部分地塊土地一級開發主體變更為北京空港物流基地開發中心的批覆》,現已開始立項、規劃、土地等相關批准檔案的項目主體變更工作。

區位優勢

公路:京平高速公路西連首都機場,東連天津唐沽港,是北京市東部發展帶的重要交通幹線,一期工程已於2008年6月通車。高速為基地留有出口,使基地到機場高速路程縮短為26公里,到天津塘沽港130公里。
基地北臨市級龍塘路,15分鐘車程直達首都機場東門;向東4.5公里連線密三路,直接融入華北地區發達的公路網路。
鐵路:平谷馬坊專業從事貨運的火車站通過市級公路——龍塘路與基地緊密相連,距離僅有4公里,車站年可供運力為300萬噸,運輸煤炭及大件貨物極其便利。
水文情況:基地周邊水源豐富,70米可以正常采水,鎮域126家企業用水充裕。同時,該鎮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很多市民慕名到該鎮東華山、西華山兩村品嘗、取水。
環保:該鎮地處順義區東南,北側分布有二十里長山。按照華北地區常年風向判斷,我鎮處在下風向,下游為大面積耕地。距離居住區較遠,周邊村廣闊分布,不會產生影響。
電網:北側4公里為110KV、220KV變電站。同時,我們與區供電部門協商,擬在中心內建設110KVA變電站,屆時電力出線會更加方便。

外部環境

大孫各莊鎮資源豐富,民風淳樸,村風和諧。鎮內建有中小幼6所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環境優雅;建有衛生院,39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設施齊全,民眾、職工的就醫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新特新葡萄觀光園、綠奧生態休閒園區、尹家府抗戰紀念館、名勝無梁閣等景點分布鎮域,鎮域文化色彩濃郁。
在引進投資中,該鎮把“誠信做人,用心做事”作為一種理念。堅持換位思考,以誠待人,多替對方著想,使企業來得放心、幹得開心、駐得舒心。同時,堅持服務至上的原則,提高服務效率,落實專人盯項目制度,解決從項目立項、規劃、工商、稅務登記、證照變更到企業經營必須的水、電報批等投資過程中的一切問題。
該鎮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引進、發展集體、合資、私營企業1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建有維根製衣有限公司、金藍服裝廠、尹家府毛織廠三大服裝企業。以拉法基水泥廠、哲君科技有限公司、順峰混凝土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建材業平穩發展;以崇光藥業有限公司、添源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物科技產業快速發展,正在成為鎮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村居介紹

大孫各莊

大孫各莊村始建於明代。明朝初年,一位將領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張姓將領預見到朱元璋必屠戮功臣,遂主動在明朝開過後辭官歸隱於此。後發展為當地望族。但幾代之後張家眼見衰落。一日一風水先生路過,見此地大驚失色。進入張府求見張員外,言之此地勢穩重雄渾,有氣吞萬象之勢,遷移祖墳於此必,張家必長久興旺。張員外遂在村西北建一座高大墳塋,遷祖墳於此。並遵從風水先生之言,在墳塋周圍遍種松柏。自此果真家族日漸興旺。張家墳塋周圍這片松柏日漸繁茂,聚居之人漸多,逐成村落,並得名松各莊。明萬曆二十一年稱孫各莊,清光緒三十四年人口大增遂稱大孫各莊。所以,雖然名字里有“孫”字,其實,本村並沒有孫姓人家。民國初期屬三河縣;抗日戰爭期間,隸屬抗日聯合縣,當時村化名為“木村”;
大孫各莊村有農戶523戶,1691口人,土地面積4470畝,主導產業:種植業以葡萄、苜草、瓜菜為主;養殖業:養豬存欄豬16000頭,年銷售商品豬2.8萬頭,種羊場年出售種羊300頭,村級企業有東方五金福利加工廠,年產值210萬元,稅金10萬元,已承接機械加工為主。

大段村

大段村位於北京市順義區大孫各莊鎮北部,共有365戶、1121口人。俗稱段子,網路上所說段子由此而來。

客家莊

清代已成村,當時李家窪子有富戶人家在此僻一場院,並建房屋數十間,作為接待親朋賓客之用,後逐漸成村。解放之前,人們習慣稱此村為客(qie)莊子,解放後才逐漸稱為客(ke)家莊。本村的村民熱情好客,村民都是由附近不同的村落搬來。
據老人說,從他記事時起,村南、北就已經各建有一座小廟,它們是村民們祭祀的主要場所,南廟還供有菩薩的畫像。在1958年修建順平路時,兩座廟被拆除。在村北有一座大石橋,與張鎮李家窪子村相連,橋邊有一石碑,碑上記錄的是捐款修這座橋人的姓名,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石碑被破壞。再之後,由於修金雞河,石橋被拆除。 抗日戰爭時期,村民為了自身和全村人的安全,曾給附近的三個村起了個異名,分別為東村、高村和寶村,本村稱為寶村。尹家府抗日大捷前夕,八路軍就是住在本村。
客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北側,村域面積327.1畝,耕地面積1093.2畝。201戶,659人。村民收入主要以一產為主。

西辛莊

西辛莊村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村域面積0.52平方公里,有131戶,297人,對於西辛莊的由來,有這樣一段傳說。
相傳清代初年,在該村居住的老戶有邢、李和聶三個大戶,後來因為災害,於莊的老夫妻逃到此地落了戶,之後先後又有湘王莊的王家和後沙峪的王家,田各莊的郭家,陸續到此落了戶,形成了“西新莊”,後改名為“西辛莊”。
文物古蹟:在唐朝時,相傳有一和尚救過唐王李世民的名,為感謝眾僧,修了大量的寺廟,我村的廟就建在此時。二十里長山有三塔六廟,我村的廟坐落在北山頂上,有三座大殿,正殿是如來,東邊殿是關公,西邊是藥王殿。四月初二是廟會,周邊民眾紛紛前來逛廟會,每逢初一、十五敬香日,鐘聲響徹山谷。據說鐘的鼻子特別大,在58年大練鋼的時候,廟被損毀,鐘的鼻子被鑄成了190多個犁頭,此山頂上當年有練兵場和檢閱台。

戶耳山村

戶耳山村始建於唐代,戶耳山上草木叢生,野兔出沒,當地人呼之為兔耳山。後依山建村,村以山名。明代大地震村毀人亡,後重建本村,清稱老街。
民國初期屬三河縣,抗日戰爭期間,隸屬抗日聯合縣,當時村名化名為“北四”。抗戰後期屬三通順聯合縣第二區。戶耳山村自古就是戰略要地,為了防止帝國主義的侵略,山頂、山下建設了戰備公事,長達幾百米的岩石山洞,形成了人為景觀,堪稱小上甘嶺。
兔耳山山頂海拔174米,曾有晉代古寺一座,內供奉關公大地及諸神,又有關公騎赤兔馬而得名。後為紀念古寺的建成,每逢四月初二,二十七舉行廟會,廟會中有商品交易,表演以及各種小吃等。後因建造楊鎮中學與楊鎮大廟一起被拆。

宗家店村

宗家店村建於明朝,相傳明朝年間有一姓宗的家在村開店,後有山東、山西等地逃難的人來此居住。當時村有張、果、劉、石、趙等幾個大姓,宗姓人家倚靠在村西10米深的不乾水井開店。此店有北通張鎮、南通大孫各莊、東通顧家莊、西通華山的地理優勢,故稱宗家店。相傳清初井邊有棵大柳樹,1958年大躍進時伐掉,如今井邊有一石槽和一影壁防風,水井在1972年大旱時未乾,當時行人和口外倒賣牲口的人經過取水。井於1980年乾枯,後來各方來人至此,以王大姓為中心,周圍又聚集了十餘姓氏,解放初期有六十幾戶人家,後整齊了街道,對村內進行了規劃。
據村里老人張慶國介紹,店裡在最早的時候,人家以石姓為主。明初時雖有一宗姓人家來此開店,但後來宗姓的姓氏已經消失。現在村中心地帶地勢較高,是最初的石姓人家定居的地方,由此地向四面地勢漸漸低洼,也是後來的雜姓人家居住的地方,宗姓人家開店時依靠此地的一眼井,井水甘甜,數經乾旱而未乾枯。
據村郝春介紹,在宗家店的歷史上,有人的時候就已經有井了,井是石井,而且有村莊的時候就有一座小廟,56年入社的時候拆廟建造了學校。廟外有五、六棵兩人懷抱的豆槐,後來伐了之後利用所得的木材,做了板凳桌椅。

柴家林村

柴家林村位於鎮政府東北三公里處,現有165戶,農業人數483人,耕地面積837.79畝。主導產業為個體運輸、葡萄種植,入駐企業有雄特奶牛繁育中心、柴家林種豬廠、華瑞郎鑄造有限公司等。
始建於明代。據傳曾有一武士途經此地,脫下盔甲,放於石上,故始稱曬甲鱗,後諧音改今稱。民國初期屬三河縣;抗日戰爭期間,隸屬抗日聯合縣,當時村化名為“東四”;抗戰後期屬三通順聯合縣第二區;1949年4月劃屬順義縣第六區。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柴家林村積極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呈現出村莊環境美化、淨化、亮化、綠化,社會秩序安定,家庭和睦的景象。
1、環境整治工作:柴家林村在2006年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包括重建辦公場所一處,修建門牌一座,安裝路燈50盞,改造村內道路11條,硬化路面9000餘平方米,修建300平米健身場一處,柴家林村還每天對全村的垃圾進行清理,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此外為了鞏固村中環境衛生,柴家林村還建立了一套衛生管理的長效機制。
2、綠化美化:2006年,柴家林村在全村範圍內開展了美化、綠化工程,投資3萬元加強綠化建設,全村綠化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
3、改水工程:2007年,為了改善村民的飲水質量,通過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投資110萬元對柴家林村水網進行了改造。
4、沼氣工程:2007年,為了提高豬場有機能源的利用率,減輕農村柴草燃燒的污染,在上級領導的扶持下,政府為柴家林村投資210萬元建立糞便沼氣池一座。一方面減輕了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減少了柴草的燃燒使家家戶戶乾淨了許多。
二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為北京2008奧運會勝利召開作準備。
1、計畫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績。建立了村計生協會,廣泛開展基本國策教育,提高育齡婦女人口安全意識,積極主動配合政府做好一年兩次的查孕查環查病工作。全村計畫生育符合率達到100%。連年被評為區計生協會先進單位。
2、弘揚文明,移風易俗。創建文明家庭,反對封建迷信,反對聚眾賭博,反對大操大辦,反對虐待老人,提倡科學文化,遵紀守法,勤儉節約,尊敬老人,大力弘揚文明新風。開辦家政培訓班,進行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村民樹立生態保護意識,自覺養成文明衛生、保護環境的習慣。
3、活躍民眾文化娛樂生活。全村95%農戶通有有線電視,建立了閱報欄,有適合文體活動開展的室外活動場地,可為籃球、羽毛球、拔河等室外體育活動提供場地。

小故現

遼代已成村。明萬曆年間,因顧姓的人多,稱小顧現。清光緒年間稱小固現,因位於固現河(現已經不存在,新修一河名為金雞河,為70-80年代修建,為何叫金雞河也沒記載)南岸,比對岸村莊較小,故名。民國三十六年亦稱小固現。後諧音改今稱。民國初期屬三河縣;抗日戰爭期間,隸屬抗日聯合縣,當時村化名為“上村”;抗戰後期屬三通順聯合縣第二區;1949年4月劃屬順義縣第六區。
小故現原先有不少民間手藝和花會,不過都已經失傳,特別是解放後有段時間的“土秧歌”,即通俗了說就是鬥地主時所扭秧歌,是小故現的一大特色,不過目前已經無人表演。
小故現村位於大孫各莊鎮東北部,美麗的金雞河畔。北鄰張鎮工業園區,東與平谷區相鄰。環鎮公路穿村而過,小8路公車可直達順義縣城。
全村村域面積1800畝,耕地1437.72畝,魚池17個,具備一定的漁業養殖條件。全村共214戶,戶籍人口600餘人。

吳雄寺村

吳雄寺村位於大孫各莊鎮最東端,東鄰平谷,南接三河。全村365戶,1379口人,農業人口1079人,流動人口300人,勞動力541人,從業人員541人(其中農業23人,二三產業518人)。村域面積4300畝,其中耕地面積2662畝。先後獲得“首都文明村”、“北京市衛生村”、“北京市先進村委會”、“北京市運輸專業村”,順義區首批“文明富裕村”、“二三產業先進村”和“五好支部標兵”等榮譽稱號,並於2006年,被選為北京市新農村建設80個試點村之一。
吳雄寺村二三產業發展迅速,有以股份制形式進行現代化管理的運輸隊,運輸車輛200多輛;先後吸引北京創造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飛馬管業有限公司、溫順包裝有限公司、北京恒基順興有限公司、吳雄寺紙袋廠等8家企業入駐,年產值近8000萬元,綜合稅收300萬元,村集體年租金收入17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50個。其中創造食品公司為華北地區肯德基、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連鎖店加工配送新鮮蔬菜。還有一家建築隊以及多個村民合作組織,其中農產品儲銷服務中心最大,擁有保鮮庫、冷藏室、配送車等。
吳雄寺村路網交錯,交通便利。村內設有923路公車終點站可直達北京東直門站。村西約2公里處是龍塘路的起點,向西駕車30分鐘可直達首都機場東門。規劃2008年建成通車的京平高速公路在村西南約3公里處設開口,40分鐘可直達中心城區紅領巾橋。
吳雄寺村環境優美,公益設施齊全,村內建有醫療社區服務站、老年活動站、街心公園、浴池、游泳池、兒童戲水池、健身路徑。村委會院內配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檯球室、桌球室、圖書室、科普教室、多媒體教室、網路培訓教室、黨員電教室等,為村民提供了健身、娛樂、學習的場所。1000多平米的村民文體娛樂中心、污水處理場、公廁、新衛生服務站、2萬平方米停車場等工程都已完工。

龍庭侯村

龍庭侯村始建於明末清初。它名字的由來,說法不一。相傳大清年間某皇家侯爺死後葬於此,墓地附近修建了一座興龍庵,前有一座興龍亭,形成村落後,始名龍亭侯,後諧音改今稱龍庭候。又傳清朝某皇帝前往東陵(現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祭祖時,途經此地,覺得疲乏,在此歇腳,附近的大清子民們為了一睹龍顏,在皇帝所經的皇道上聽候著。或許侯爺墳和這次清東陵祭祖小插曲造就了這個三河市邊界的小村落的名稱。
據村里老人們回憶,村東頭據說有一處侯爺墳,墓前的烏龜和刻碑早不見蹤影,因而已無從考究其是否屬實。但村北確有一座庵廟,名為興隆庵,也稱姑子庵,庵的格局整齊錯落有致:前面是老爺殿,後面依次是正殿、姑子廟和塔。殿是由上等的青磚松木建成,古香古色;塔是由大石頭堆砌而成,近3米高,塔座呈方形,塔身圓形,塔尖有三層綴飾。祖輩們都來這裡燒香祈福,甚是靈驗。這座庵建於何時,已無人知曉它的歷史,然而在1983年拆建這些古建築時,曾在大殿通天柱下發現壓著一枚清朝年間銅幣,繼而發現大塔底下壓著一個骨灰缸,有經驗的老人判斷這是一位女性的殘骸,正好印證了他們先輩的說法:這裡曾葬著某位皇帝的姑姑,這就是“姑子庵”名字的由來。如今,這些古香古色的建築已不復存在,但每每說起,一到傳統春節或婚嫁喪葬等重大日子,在它上面搭起的戲台和村民們自發組織的非專業評劇表演時,老人們仍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這是一個或多或少沾著些龍氣兒的村落,龍年的到來,更讓龍庭侯村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氣十足!

薛莊

大約在明代初期,薛莊這塊土地原來還是一片荒蕪人煙的曠野。
相傳:一個薛姓人家共四口人,老兩口膝下另有兩個女兒,一家四口人早年在天津一帶以賣唱為生。小女兒長到15歲時,亭亭玉立,天資美貌,一天,在天津市內賣唱時,被一個闊佬看中,要娶小女為妻,小女不從,一家四口只好逃生。走到薛莊現在這個地方,看是一片荒山野嶺,不會有人到這裡來找麻煩,當即決定到這裡居住下來。自己動手蓋了兩間草房遮風擋雨,安頓下來以後,開荒種地,不再以賣唱為生。
以後又有山東,河北等地的逃荒者相繼投奔此地,從一戶到幾戶,從十幾戶到幾十戶,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延續幾百年發展到現在的薛莊村。
薛家墳塋坐落在現在薛莊的東南角。薛莊人沒有忘記薛莊村的創始人,每年清明節村里人總要給薛家墳填土祭掃,幾百年來從未間斷。1958年政府號召平整土地,“消滅”墳山,薛家墳從此滅跡。
由於薛姓人家最早立戶,因此存的名稱就叫薛家莊,就是現在的薛莊。薛莊這個普通的村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薛莊的文化也隨著時間推移,從初萌至繁榮的歷史進步。
農曆六月十三日,是薛莊特有的節日,三里五村,十里八鄉有這廟會,那廟會。而只有薛莊有個“六月十三”。
對於“六月十三”有這樣一段傳說,在解放前,村裡有十幾個貧苦農民給地主家打長工,長年累月的地主幹活,卻得不到溫飽。1943年六月十三這一天,下起了二十年不遇的大雨,至使地主家的豬舍倒塌,砸死了幾頭肥豬。就在這一天,地主給長工改善吃了一頓豬肉。而到來年的六月十三這一天,地主沒有給長工改善,結果十幾個長工集體罷工,連著三天不去地里幹活。地主無奈,到第四天地主給長工不上一頓豬肉。打這以後,每年的六月十三地主都給長工改善一天一伙食。
為了紀念長工和地主鬥爭的勝利,打那時起全村人每年的六月十三都要過節改善生活,一直延續到現在。薛莊有“大旱不過六月十三”的說法,也由來於此。
薛莊雕刻藝術也是遠近聞名,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北京待業青年趙潤齡,回響“我有一雙靈巧的手,不在城裡吃閒飯”號召,1967年舉家來到薛莊。當老趙看到薛莊很窮,決心闖出一條致富路。開始他率領十幾個中老年人,利用手工刻刀在核桃上刻出神靈活現的佛像,繼而又發展成在小小核桃上雕刻出十二生肖、烏龜、甲魚、喜鵲登枝等小巧玲瓏的工藝品。只用半年時間。,這些小小的工藝品欣然打入北京外貿局,很受外商的青睞。從此,有外貿局提供“藏樹籽”作為原料,雕刻佛教所用的“藏腰子”,大小如棋子,顏色為深紫色,雕上花紋,打蠟拋光,艷麗無比,產品供不應求。
70年代初,具有五六十人的雕刻廠改用麻梨木作為原料,繼續發展工藝品。在品種上也大膽突破,不斷創新。較大件藝術品有:叱吒鬧海、麻姑獻壽、吹笛魚躍、花果山、水簾洞、猴山、雙羊松、三陽開泰、松鶴延年等,價值都在五千至萬元以上。
改革開放以後,村里相繼出現雕刻個體戶,到目前已有20多家從事工藝品雕刻行業,品種繁多各有千秋。如菸斗有:美式的、英式的、法式的、德式的、中式的,形狀大小、比比皆是,不下三十種。還有十二生肖大小不等形態各異。佛珠、念珠、手串、手球、刺球、隨形、手把件、台基座、骷髏、鳴蟬、大象仰鼻長嘯、魚躍龍門等,總之,在小小的麻梨木上雕刻出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大件宏偉氣魄,小件小巧玲瓏,品種應有盡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品種不下百種,市場仍供不應求。
薛莊文化是一種平凡,是一種溫暖,是一種和諧,文化具有衝擊力、誘惑力。文化打開了薛莊自然、美好、風光的大門。

後嶺上村

後嶺上村位於大孫各莊鎮南側,緊臨龍塘公路, 230戶,650口人,黨員45人。全村村域面積3338畝,耕地面積1834畝。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棉花、葡萄等一產行業為主,以二三產業為輔的經濟發展模式。村級企業電鍍廠和紙箱廠年創產值2000萬元,實現利稅300萬元。
走進後嶺上村,華麗壯觀的東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占地20畝的村級公園。公園內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別有一番田園風趣。村健身場分立兩側,讓人在健身的同時享受著鳥語花香。
每到夜晚,你就會看到在公園的東邊一片的燈火通明歡聲笑語,那就是後嶺上村的村文娛活動中心。裡面健全的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卡拉ok室、人口學校等。加上設備齊全的後嶺上衛生院,這個村級公園可謂是後嶺上村的文化、體育、衛生、娛樂中心。

東華山

明清年間,由於戰亂饑荒,李氏、徐氏從山東逃荒來到此地,於鄰村現宗家店石氏共同在此紮根生活,因處於山的東面,叫東畫山,後改名為東華山。東華山位於二十里長廊第二段,也是山的最高峰,從高處向下看二十里長廊形成一條巨龍,東華山位於中心位置。此地原來是一片平地,後來由於火焰噴發,形成了山脈,就是現在的二十里長廊。
對於畫山的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解釋此地原來屬於三河範圍,從三河方向看此山,正中間為一個石榴,前面放著一個饅頭和一個梨,像一幅畫一樣,顧名思義名為畫山。第二種說法為在修建人民大會堂、人民紀念碑時此地出現很多能工巧匠,如劉純秀等。由於此地的人心靈手巧,後取名畫山。
要問華山為什麼是石頭山呢?有一個傳說,曾經有一個老人來到此地,問村民,你看見很多山羊嗎?村民說沒有看到,就看見堆石頭,轉眼前,老頭消失了,在他身後形成了一座大石頭山。

小段村

小段村位於大孫各莊鎮政府西北6公里處,北距順平路3公里,南靠冉家河,北臨金雞河,村域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6畝,該村總計262戶,696人。北京維根製衣有限公司坐落在該村年產值2.4億元,全村有片林665畝,現有成樹31200棵,經濟林527畝,林木覆蓋率達到42.5%。
小段村民在鎮、政府及村委會幹部的帶領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全村廣大民眾,積極開拓,勇於創新,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精品農業,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抓好經濟建設,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的,不斷提高全體民眾的整體素質,基本實現了內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標。先後獲得市、區黨委、政府評為“先進村委會”、“二三產業先進村”、“順義區充分就業村”、“敬老先進社區村委會” 、“五個好村黨支部”等稱號。

湘王莊

湘王莊村位於京郊順義區東南部,大孫各莊鎮西片,坐落在二十里長山腳下,緊鄰順平快速路,北接朝華路,交通方便快捷。村域面積375畝,耕地面積1515畝;村共有237戶,601口人,勞動力總數365人,黨員51人,村民代表30人,村兩委班子共有4人,2人為交叉任職,其中村書記兼任村主任。
在大孫各莊鎮農業快速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的同時,湘王莊村兩委按照鎮黨委提出的"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的發展新方針,加強招商引資力度,推進鎮、村兩級二三產業發展。先後已有北極狼車橋有限公司、暖民煤廠等一批企業來我村投資建廠,相信還會有更多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來到這裡和我們一起共謀發展、築就輝煌。

東尹家府

尹家府村於明代建村,首次搬遷落戶的村民以尹姓居多,並且在此繁衍生息數十代,故命名為尹家屋,後諧音成為尹家務,後來又改稱尹家府,1956年分為東西兩個村,由於該村地理位置在東面,故稱東尹家府。
對於尹家府村的由來有這樣一段故事:相傳明代有位尹姓高官,他清廉從政,大有作為,皇帝很賞識他。到了老年,皇帝念他輔政多年,為自己排憂解難,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便賞賜給他良田百頃。他毅然拒絕,跟皇帝說只希望自己在年老之際能夠重返家鄉,安度晚年。皇帝聽完之後很感動,便派人在尹老的老家為其建造了一座府邸,並筆賜“尹府”二字。
從此,此人便在此地定居,由於此人心底善良,經常救濟周邊的百姓,大家都十分愛戴他,後來該人去世之後,百姓為了紀念這位他,便以他的府邸的名字來命名該村,稱為“尹府村”,後來逐漸改為“尹家府村”。

大崔各莊村

大崔各莊村位於大孫各莊鎮西南角,京平高速公路和龍塘路穿過村域。全村248戶,663口人,村域面積3400畝,耕地面積2700畝。村民主要從事第一產業,種植大棚蔬菜、水果等。村裡有良順街、寬明街等三條主要街道,大小胡同30餘條。
近幾年,大崔各莊村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累計投資100多萬元,將村內大小街道基本硬化,並且修建了配套的花牆,安裝100餘盞路燈,其中30盞太陽能路燈。修建了一個標準的籃球場和健身娛樂場所,並配備了齊全的健身設施。2008年被區政府定為基礎設施整體推進型村莊,將投入近1000萬元,用於改水、改廁、硬化、綠化等工程。

大石各莊

明朝嘉慶年間(1522—1565)已經成村,據老人相傳,當時村里主要以石、王、張三姓為主,故稱:石王張村,後來經過時間的演變,稱之為石各莊。1980年5月改成為大石各莊村。
據村里老人描述,該村曾湧現出很多抗日英雄人物。在1933年在三河縣高等國小任教的孫秉權(號道榮,曾用名孫北平,孫輔仁)因組織窮人會被捕,後被判刑二年半。出獄後於1938年7月參加了鄭子厚在龐里組織的抗日軍,並任參謀長。1939年9月考入清河治安軍校,因在校組織“反日大同盟”被捕,後以“共產嫌疑”判刑三年,並在獄中病逝。
在抗日戰爭時期,1942年11月我村地下黨支部書記杜永和、孫少臣等去王戶莊開會,遭遇日軍,孫少臣當場被打死,杜永和被日軍逮捕,並對其嚴刑拷打,最後壯烈犧牲。杜永和被日軍殺害後,地下黨組織任命孫眾民為石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長,直至1952年連任11年。

大洛泡村

大洛泡村位於大孫各莊鎮西南角,北臨北務鎮郭家務村,南臨河北省三河市,166戶,474口人,村域面積1800畝,耕地面積1424畝。村現有黨員28人,村民代表30人,勞動力總數260人。村民主要以種植、養殖也為主,擁有成片的溫室大棚,是大孫各莊鎮蔬菜種植大村。2007年村經濟收入達到282萬元,人均勞動所得6000元。
大洛泡村作為區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村,在鎮及“一助一”單位——區精神文明辦的支持下,2007年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完成綠化美化790平方米,清理垃圾160噸,完成道路硬化3600平方米,安裝路燈100盞,安裝吊炕145個,順利完成我村環境整治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