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作家群·毛尖:永遠和三秒半

大夏作家群·毛尖:永遠和三秒半

《永遠和三秒半》為知名作家毛尖的專欄結集,包括代表作和最近原創新作。毛尖從兒時對電影的觀感談起,談大學生活、六十年代的中國電影,談歐美電影與文學、上海與香港的“雙城記”……作品對世界著名電影和經典文藝片的評論,見解獨特、筆調別致。《永遠和三秒半》由知名學者陳子善作序並傾力推薦。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作家群•毛尖:永遠和三秒半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5頁
  • 開本:32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毛尖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96854, 97875617968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永遠和三秒半》編輯推薦:從童年到大學,從電影到文字,從上海到香港……毛尖在回憶自己的青年時代時說:“沒有人看見草生長”,也沒有人看到她如何從一個青澀的新銳作家成長為通行於兩岸三地華文世界的學者兼專欄作家。此次十年專欄精選結集,或許能提供一個角度夠全、距離夠近的了解毛尖的可能。

作者簡介

毛尖,浙江寧波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學士,中文系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研究涉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和電影,世界電影和英美文學。近年來,注重研究當代中國影視和都市文化狀況,在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均有專欄。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亂來》、《這些年》、《例外》、《有一隻老虎在浴室》等。

圖書目錄

序 陳子善
第一輯從童年到大學
普普通通的願望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共同記憶:六十年中國銀幕
第二輯歐美電影與文學
瑞芬舒丹:非常罪非常美
鮑嘉:永遠和三秒半
錢德勒:來到好萊塢
希區柯克:比胖還胖
伯格曼與烏曼:看看我,了解我,原諒我
梅塞德斯:別說我從沒給過你花
你的心已經乾涸在你的寫作中
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重複,堅持重複
和凡奈莎在一起
快樂、放蕩、鮮艷、同性戀的鄧肯
沒有人能和你相比
十問:關於羅傑弗萊
第三輯上海—香港及其他
所有能發生的關係
人民不怕貪官
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
二十世紀感情備忘錄
上海,1930
它到底是我們的
四季故事
上海沒有過去時
香港時態——也談《胭脂扣》
香港製造
香港電影
第四輯導演三論
《女籃5號》的房間:謝晉的美學
例外:論小津安二郎
《大路》變窄:費里尼和新現實
後記

後記

一九八八年踏入華東師大校門的時候,我沒想到會在這裡度過這么長時間。二十多年來,在師大散過的步有一萬里,在師大吃過的肉圓有一萬個,認識了一萬個師大人,一萬次,我走過華東師大出版社的門。
終於,“華東師大作家群叢書”也要讓我走進親愛的學校出版社。感謝阮光頁老師,是他的鼓勵和耐心讓我有勇氣從十來年的寫作中挑選出部分,加上新近寫就的文章,有了這本書。不過,其實我也只是提供了一個雜亂的篇目,文章的組合篩選,目錄的編排改定,都出自阮老師的親自策劃與編輯。
二十多年來,師大的老師和同學向我饋贈了無盡的幫助和友誼,尤其是我的導師王曉明和我的師兄妹,煉紅、麗敏、羅崗、文尖、啟立、薛毅、倪偉、曉忠、春林等等。有時候,我覺得,我寫啊寫,就是想讓你們說一聲“不錯”,雖然我經常得到的是批評。不過每一次,飯桌上和你們在一起,我就感覺幸福。
感謝陳子善老師為小書賜序。陳老師是世界上最可愛的老師,我們和他沒大沒小,他不生氣,我們稱呼他張愛玲的男朋友,叫他“張陳子善”,他也不生氣。這些年,他的工作其實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文學地平線,他自己卻始終沒有一點點架子。感謝朱傑人老師,多年來一直關心與督促我的寫作。感謝對外漢語系的所有師生,你們的包容和鼓勵對我很重要。感謝母校。
毛尖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序言

作家孫甘露兄說過,為毛尖作序是自取其辱。我正在做這件自取其辱的事,沒辦法,誰叫我給她上過課呢。
話得從頭說起。毛尖在華東師大中文系攻讀文學碩士學位時,導師是王曉明兄,我只給她上過一學期現代文學史料學課而已。時光飛逝,那已是決二十年前的事了,具體情景早已不復記憶。印象中她並不是特別出眾,好像還很調皮。她本科學的是英文,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
毛尖畢業後留校任教。不久,就去了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國球兄。接著又跑去旁聽李歐梵教授的課,這一聽非同小可,催生了李著《上海摩登》的中譯本。轉益多師,取法乎上的道理,她懂,而中文、英文也都派上了用場,初露鋒芒,所謂“小荷才露尖尖角”。
士別三日,真的該刮目相看。等到我在深圳與她見面,在太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年會上與她見面,我發現她好像換了一個人,已自成一番新氣象了。而且,她學問越做越大,語速也越來越快。她拿到博士學位後,重返母校,這有點出我意外,我原以為她要遠走高飛了。直到去年華東師大校慶六十周年,她應邀上台發言,語出驚人,“生為華東師大人,死為華東師大鬼”,我的疑團才完全解開。
毛尖當然能耍術語,秀理論,從馬克思到本雅明,即使不頭頭是道,至少也是獨有會心,但她好像志不在學院式的論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寫起了專欄,長長短短的專欄,從內地一路寫到香港,寫到台北,兩岸三地通吃不說,還遠達新加坡。這是要有能耐的,不是一般的能耐,是大能耐,也不知她從哪裡修煉成這樣的大能耐。她原先弄文學,後來又弄電影,都有聲有色,不同凡響。她是當年《萬象》的重要台柱,她的電影筆記《非常罪,非常美》一經問世,就洛陽紙貴。她的文字不同於一般的專業影評家,或許,可以換一種說法,毛尖寫得太好了。
對毛尖的文字,大家都說精彩,都說犀利潑辣,不可名狀,但包括我在內,恐怕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一次與華東師大另一“尖”——倪文尖兄談起,他說要寫篇文章好好分析一下“毛尖現象”,結果至今未見他寫出,可見討論毛尖文字之不易。毛尖雖然富於正義感、同情心,但冰雪聰明,不論寫人還是寫事,總是東一搭西一搭,有正經沒正經,從古到今,從雅到俗,有時不動聲色,有時又義憤填膺,經常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把人寫活了,把事說絕了,把讀者搞得暈頭轉向之後還嘖嘖稱奇。
說毛尖是文體家,可能還為時過早,但說她開了一個風氣,大概不會有多大的爭議。不過,讀毛尖的文字,千萬要小心,她妙筆生花,往往玩紀實混雜虛構玩到了家。比如承她看得起,筆下多次寫到我,有實有虛,虛虛實實,你如不信,無疑不對,但你如全信,也就真的上了她的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才是毛尖,這才是毛尖的文學創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哪。
文章高手董橋先生對毛尖不吝讚詞,認為當今文章寫得機靈的已經越來越少,但毛尖是機靈的,靈光的,他“讀毛尖文章於是驚嘆,於是拍案,於是折服”。另一位被毛尖尊為“半仙劉公”的劉紹銘教授,每說到毛尖,也總是Dr.Mao長,Dr.Mao短,十分欣賞。劉先生不輕易讚許人,但他卻認為毛尖有“獨門武功”。看電影無數的鄭樹森教授也是毛尖香港科大的老師,他說,“毛尖筆下不時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裡陽秋的機鋒,每回都不禁憶起當年最愛看的Pauline Kael(寶琳·凱爾)”,並希望毛尖繼續“迷失在電影中”。毛尖真是太厲害了,不服不行。
最近毛尖接受採訪,表示香港專欄作家往往寫專欄寫了一輩子,她只不過寫了十多年而已,言下之意,她也要把專欄進行到底,要繼續專欄語不驚人不驚艷不罷休了。毛尖這部精選集《永遠和三秒半》就是她“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證明。
跟毛尖太熟了,越熟這序就越不好寫,硬著頭皮,東拉西扯,胡謅一通,只能請毛尖和讀者諸君多多原諒則個。
陳子善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