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社會經濟效益協同耦合研究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社會經濟效益協同耦合研究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社會經濟效益協同耦合研究》是2012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社會經濟效益協同耦合研究
  • 作者:呂康娟
  • 類別:市政建設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412674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城鄉結合部的問題十分複雜,現實和理論都沒有統一的基礎,研究難度極大。次提交的課題報告得到國家社科基金五位匿名專家的評審意見。他們給出了中肯的批評意見。正是這次修改意見讓課題的後期研究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針對專家一致地反映城鄉結合部範疇不明確的問題,只有直面本課題研究中問題十分複雜,研究難度極大的現實,採用經濟學、管理學、空間經濟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研究方法來克服學科基礎薄弱的現實。終,突破了城鄉結合部動態性和範圍難以明確的現實與研究困惑。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項目選擇的時代背景
1.1.1 大城市是中國經濟的增長極,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體現
1.1.2 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是中國非均衡發展的集中體現
1.1.3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協同耦合發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1.1.4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1.2 項目研究動機及目的
1.2.1 研究動機
1.2.2 研究目的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邏輯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創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創新之處
第二章 關於城鄉理論的演進機理探究
2.1 城市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演進綜述及評價
2.1.1 基於勞動分工的古典經濟學
2.1.2 基於地理的中心城市運行模式--城市區位論
2.1.3 基於經濟要素的城市擴張模式--城市空間
2.1.4 基於制度的城市經濟分析
2.2 城市複雜管理科學的空間動態模型
2.2.1 基於複雜科學的新經濟地理學
2.2.2 基於複雜科學的城市拓展模型
2.2.3 基於超邊際分析的新興古典經濟學
2.3 城市社會學研究的理論演進綜述及評價
2.3.1 基於社會結構的城市運行機理--城市社會結構體系
2.3.2 基於城市"社會一空間"系統的觀點
2.3.3 基於現代城市空間結構、人類體驗等的後現代主義觀點
2.3.4 基於城市開放空間的現代主義觀點
2.3.5 基於大中心城市擴張模式
2.4 基於組織生態學的城市拓展研究
2.4.1 以城鄉結合部為城市拓展區的研究
2.4.2 基於實證分析的中國城鄉結合部研究
2.5 基於空間一體化的城市群體空間研究
2.6 城鄉發展理論的歸納與評價
2.6.1 城鄉發展理論的規律歸納
2.6.2 對中國城鄉結合部研究的啟示
第三章 國外典型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發展比較及借鑑
3.1 國際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發展情況分析
3.1.1 美國紐約市城鄉結合部的發展
3.1.2 日本東京市城鄉結合部的發展
3.1.3 法國巴黎市城鄉結合部的發展
3.2 國際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發展機制的借鑑分析
3.2.1 大城市病和逆城市化是城鄉結合部發展的市場驅動力
3.2.2 規劃是調整城市發展方向的重要行政力量
3.2.3 基礎設施建設先行是政府開發城鄉結合部的主要模式
3.3 中外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發展的比較分析
3.3.1 中國與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鄉行政建制和土地制度
3.3.2 中外大城市結構特徵的差異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界定、特性與動態測度
4.1 國內外城鄉結合部界定的理論辨析
4.1.1 國外大城市區域的結構形態和界定研究
4.1.2 本研究對城鄉結合部空間區域概念的界定
4.2 我國城鄉結合部的地緣特性及其經濟社會發展表征
4.2.1 區域位置的空間鄰近性
4.2.2 區域屬性的複雜性
4.2.3 區域空間的動態變化性
4.2.4 管理體制的過渡性
4.2.5 土地利用的多樣性和交叉性
4.2.6 本研究對城鄉結合部的認識
4.3 城鄉結合部空間地域範圍的測度研究
4.3.1 定性分辨城鄉結合部的方法
4.3.2 定量劃分城鄉結合部的方法
4.3.3 本研究劃分城鄉結合部遵循的原則
4.3.4 基於GIS技術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4.3.5 基於ArcGIS的城鄉結合部空間插值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因子分析與滿意度研究
5.1 社會調查的基本情況
5.2 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問題聚類分析
5.2.1 問卷反映的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問題聚類
5.2.2 問卷反映的社會問題的具體表現
5.2.3 問卷反映的產業和企業問題的具體表現
5.2.4 問卷反映的制度問題的具體表現
5.3 調查問卷的因子分析
5.3.1 指標提取和因子分析方法
5.3.2 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KMO檢驗
5.3.3 大城市中心與城鄉結合部社會經濟因子協調分析
5.4 城鄉結合部居民主觀滿意度的結構方程(SEM)研究
5.4.1 城鄉結合部居民滿意度評價指標
5.4.2 居民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5.4.3 城鄉結合部居民滿意度的結構方程研究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基於GIS方法的大城市核心與城鄉結合部經濟、社會和環境空間影響關係研究
6.1 基於GIS技術的空間經濟計量研究的發展
6.2 基於GIS的空間數據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建立
6.2.1 全局空間相關性的測度:G1oba1Moran's I係數
6.2.2 局部空間相關性的測度:1oca1Moran's I係數
6.3 數據與空間權重矩陣
6.3.1 數據的選取與獲得
6.3.2 空間權重矩陣
6.4 四城市核心區與城鄉結合部全局空間影響關係測度
6.4.1 上海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全局空間關係
6.4.2 北京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全局空間關係
6.4.3 武漢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全局空間關係
6.4.4 西安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全局空間關係
6.5 大城市核心區與城鄉結合部整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分析
6.5.1 大城市核心與結合部的經濟關係:正向空間鄰近效應
6.5.2 大城市核心與結合部的社會關係:空間異質性
6.5.3 大城市核心與結合部的環境關係:負向空間鄰近效應
6.6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效益影響模式研究
7.1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四種空間影響模式
7.2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空間影響模式計量模型
7.2.1 相關模式的測度:G統計
7.2.2 城鄉結合部空間影響模式的判斷
7.3 典型大城市核心區與城鄉結合部的全局空間影響模式
7.4 四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三種效益的局部空間影響模式
7.4.1 上海市與城鄉結合部三種效益的空間影響模式
7.4.2 北京市與城鄉結合部三種效益的空間影響模式
7.4.3 武漢市與城鄉結合部內部空間的影響模式
7.4.4 西安市與城鄉結合部內部空間影響模式
7.5 中國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相互影響規律分析
7.5.1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協調發展的時間關係:由低級到高級演進
7.5.2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的空間關係:與城市結構和地區經濟發展有關
7.5.3 大城市核心區、城鄉結合部與郊區的內部空間變化關係:梯度轉移
7.5.4 內部空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特徵
7.5.5 四種空間影響模式的發展建議
7.6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協同發展的切入路徑
8.1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經濟效益的耦合:嵌入式發展模式
8.2 社會效益的耦合:互補式發展模式
8.3 環境效益的耦合:支撐式發展模式
8.4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耦合
8.4.1 三種效益的縱向耦合分析
8.4.2 我國大城市綜合效益分析
8.4.3 我國大城市綜合效益與產業嵌入度的相關分析
8.4.4 我國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三種效益的耦合
8.5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大城市與城鄉結合部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
9.1 城鄉結合部管理組織架構的創新
9.1.1 創新城鄉結合部組織結構創新的必要性
9.1.2 建立城鄉結合部管理委員會
9.2 城鄉結合部的制度創新系統
9.2.1 規劃先行,樹立統一規劃的理念
9.2.2 資金集中使用、設施轉移運營的財政途徑
9.2.3 增強弱勢群體實力,設定土地發展權
9.2.4 採用信息技術實現流動人口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
9.2.5 最佳化城市核心區發展
9.2.6 多種方式平衡利益主體
9.3 本章小結
結論
附錄1 2006年四個城市城鄉結合部範圍示意圖
附錄2 2008年四個城市城鄉結合部範圍示意圖
附錄3 主要調查問卷
附錄4 大城市核心與城鄉結合部插值運算結果
附錄5 主要空間矩陣數據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