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燈盞》是江少賓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5月。
《大地上的燈盞》刻錄已經或即將被生活和歷史湮沒的民間技藝與民間記憶,讓那些卑微的民間藝人的生命重放光彩。作者不隱惡、不虛美、不煽情,寫下的既是個體的經驗,更是時代的鏡像,顯示出真實深廣的社會歷史蘊涵和沉著悲慨的審美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地上的燈盞
- 作者:江少賓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4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5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匯集了作者20篇散文作品,包括《剃頭,剃頭》《指尖上的舞蹈》《斜風細雨不須歸》《磨剪子嘞戧菜刀》《打鐵,打鐵》等等。該書著力刻畫了20種盛行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民間手藝及其從業人員,如木匠、篾匠、鐵匠、瓦匠、裁縫、貨郎、剃頭師傅、算命先生、鼓書藝人等等,形象再現了逝去的鄉村生活以及民間藝人的命運遭際。
作品目錄
剃頭,剃頭 指尖上的舞蹈 花開天下暖 斜風細雨不須歸 流徙的信使 月光光,麥芽糖 光影流年 菸灰色的蒼穹 生縫寸尺心 弄斧記 | 磨剪子嘞戧菜刀 草澤醫人 打鐵,打鐵 最後一個銅匠 紙紮 入殮者 嗩吶聲咽 血脈里的路標 漫遊的燈盞 遠去的花神 |
後記:人與村俱老 |
作品鑑賞
《大地上的燈盞》是一本向民間藝人致敬的書。作者在書的扉頁上寫道:“從前慢,一輩子只夠練好一門手藝。我無寫史的野心,卻想為這些民間藝人立傳——這些卑微的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嘔心瀝血,生命與手藝融為一體,留下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在該書中,民間藝人不過是一個個線索,由民間手藝引出民間藝人,由民間藝人引出鄉村生活的一個個截面,引出一個個卑微小人物的命運,引出一段段安詳靜謐又暗潮湧動的時光,引出千百年來鄉村底層人物的悲歡得失牽絆,引出讓人心疼和心暖的鄉愁。
該書寫出生命與手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人的命運,日漸式微的民間技藝與鄉村與藝人一道漸漸老去。從泥土裡生長出來的村莊,曾經需要他們粗糙的大手去支撐,去摩挲,千瘡百孔的生活,需要他們去縫縫補補。他們精湛的手藝讓簡樸的鄉村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讓鬱鬱寡歡的童年多了些情趣,讓遼闊的鄉野大地多了一些光亮。鄉村文化的消亡,農耕文明的退場,民間藝人的走失,那些遠逝的背影,帶走了鄉村的生機和希望。空落落的大地上,作者孤獨站立在舊時光中,懷想風中一盞漫遊的燈,如豆的火焰,照亮了那些在地上匍匐的人,照亮了童年,照亮了濃稠的鄉愁。
對筆下的生活,江少賓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既熱情又冷靜,既深情又克制。“既直面紛繁複雜的世相,也正視幽微深邃的人心。”江少賓說:“散文是活出來的。”讀這樣有生命體驗的文字,能觸摸到作者的呼吸、心跳和體溫,作者用他帶著呼吸、心跳和體溫的文字讓讀者去觸摸鄉村的呼吸、心跳和體溫,去觸摸那段歲月的呼吸、心跳和體溫。馮驥才說:“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成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盡力把歲月變成永存的詩篇或畫卷。”作者一次次在紙上還鄉,是慰藉,也是救贖。
作品評價
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安慶師範大學教授江飛:“莊重虔誠地匍匐在鄉村大地上,與鄉人村民聲氣相通、情意相連,是江少賓始終堅持的寫作姿態。在《大地上的燈盞》里,他試圖通過小說化的敘事,為我們刻錄已經或即將被生活和歷史湮沒的民間技藝與民間記憶,讓那些最卑微的民間藝人的生命重放光彩。不隱惡、不虛美、不煽情,這樣的散文書寫,寫下的既是個體的經驗,更是時代的鏡像,顯示出真實深廣的社會歷史蘊涵和沉著悲慨的審美風格。”
作家汗漫:“江少賓是21世紀湧現出的散文文體實驗者之一。在《大地上的燈盞》中,他繼續從徽地經驗和個人遭際出發,及物、辨世、從心,行文充滿時代劇變所帶來的陣痛感,是‘技’的輓歌,更是‘道’的頌詞。其語調沉鬱頓挫,新異與洞見迭現,為清除當下散文的流行性陳腐與偽飾,作出了勇敢而真誠的探索。”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大地上的燈盞》 | 2021年5月 | 黃山書社 | 978-7-5461-9381-6 |
作者簡介
江少賓,20世紀70年代生人,安徽樅陽人,現居安徽合肥,供職於安徽廣播電視台,業餘寫散文,作品常見於《人民文學》《散文》《天涯》等核心文學期刊,著有散文集《愛著你的苦難》《味蕾上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大地上的燈盞》等多部。曾獲2007年度人民文學獎、第四屆老舍散文獎、第四屆冰心散文獎、第五屆西部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