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御窯·變化中的景德鎮

《大國御窯·變化中的景德鎮》是由中共景德鎮市委宣傳部、景德鎮市廣播電視台、景德鎮陶文旅集團、央廣網聯合攝製的一部全景式系列短紀錄片(短視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國御窯·變化中的景德鎮
  • 類型:全景式系列短紀錄片
背景介紹,劇情簡介,分集劇情,

背景介紹

《大國御窯·變化中的景德鎮》短紀錄片注重人文性、故事性、時代性,透過御窯的風情小切口穿越古今,在年代的陳舊、時代的翻新不斷交織中,展開千年風煙的深邃截面。通過一個個小小的人文故事,一個個歷史淵源典故,講述新時代瓷都景德鎮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而凸顯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時代地位。

劇情簡介

該系列短紀錄片共有《龍珠之光》《牆裡牆外》《里弄煙火》《里弄拍客》《絲路瓷珍》《造夢場》《邑動空間》《傳承者》等約二十集,每集3-5分鐘不等。

分集劇情

第九集:年代記憶
陶溪川博物館,是第一座詳細記錄有關陶瓷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就像一條河流,流淌出景德鎮一百多年來陶瓷工業發展歷程。2017年,落成才兩年便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獎”。博物館原址為瓷廠的燒煉車間。窯柴是最古老的燃料,館裡展示了松木與槎柴。景德鎮有一千多年的燒柴歷史,當地有句話“一里窯五里焦”,說的就是森林破壞嚴重。上世紀60年代開始柴改煤。圓窯包就是當地工業化夢想的開端。這種間歇式煤燒倒焰窯,燒成率在80%。原理是經過煙道通風和煙囪吸力的設計,火焰通達窯爐,使坯胎儘可能地均勻受熱。館裡僅存完好的兩座,代表著當年大大小小倒焰窯133座。手工作坊時期的轆轤車,是最早使用的拉坯成型的轉盤。《天工開物》中寫道:“總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說的是瓷器經過72道工序。1920年美國記者拍了張景德鎮照片。當時美國人很震驚,一個大規模的制瓷城市,竟沒有任何工業化的痕跡。生產力的進步,是隧道窯24小時不間斷生產,就可以成瓷。當時景德鎮有十六大瓷廠,6.9萬個在冊職工,博物館就有它們各式各樣的公章。一個瓷廠就像一個小社會,工人福利待遇齊全且優越。許多老物件都顯示出他們的幸福,“三轉一響”是那時婚姻的標配。還有各種瓷器的標準規格、機械化生產流程、瓷廠管理的日常狀態。梭式窯是現在使用最多的一種,燃料已進步為煤氣和天然氣。上世紀90年代,在市場經濟轉軌時,各大國營瓷廠陷入困境,幾萬瓷工紛紛下崗。在這個博物館,人們可以觸摸到陶瓷工業在當地的這段漫長曆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