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

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

《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是賀雪峰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10月。

該書是一本以全局視角解讀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和實踐的作品,作者在大量的田野調查基礎之上,從社會結構、鄉村建設、土地制度、鄉村治理以及組織再造等方面對當代中國鄉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振興鄉村的可行性很強的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
  • 外文名:Foundation of a great nation
  • 作者:賀雪峰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27萬字
  • 首版時間:2019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涉及諸多鄉村問題,如:農民進城、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村養老、農村現代化治理等。作者以實地調研為基礎,從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土地制度及社會結構等方面,透視了中國農村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理論與實踐展開討論。該書豐富了學界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成果,對政策制定部門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品目錄

導論
論農村宅基地中的資源冗餘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的邏輯與謬誤
如何理解征地衝突
珠三角地區農民的地權意識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
社會結構篇
農村社會結構變遷四十年
中國是倒丁字型社會結構嗎?
全國勞動力市場與農村發展政策
浙江農村與珠三角農村的比較
鄉村治理篇
鄉村治理現代化:村莊與體制
村幹部穩定性與職業化的區域差異
論村級治理中的複雜制度
農村基層治理的辯證法
鄉村建設篇
誰的鄉村建設
鄉村建設的重點是文化建設
如何應對農村老齡化
反貧困戰略中的扶貧政策與社會保障政策
精準扶貧與農村低保的制度績效問題
組織再造篇
鄉村振興與農村集體經濟
再造村社集體
如何再造村社集體
國有農場對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的啟示
土地制度篇

作品思想

該書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與策略諸問題,從幾個層次展開作者關於中國現代化實踐路徑的思考。書中的討論,對於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具有現實意義。
釐清鄉村振興起點
現代化建設一頭連著鄉村,一頭連著城市,正確處理城鄉關係是關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的奧秘之一是,中國建立起了具有彈性且開放的城鄉關係。隨著“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政策推進實施,越來越多農民通過進城定居分享現代化成果。農民是城市建設者,也是城鎮化的受益者。中國以14多億人口的體量推進現代化,既產生巨大的規模優勢,也蘊含若干風險。保護型城鄉關係,既釋放城鎮化和工業化活力,又堅持農村作為農民退路的功能,城市與鄉村構成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動一靜”兩極,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基礎。該書所指出的,“正是有了農村這個所有中國農民都有的退路,中國才形成了一個與全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同的全國勞動力市場,也才創造了在快速發展中仍能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奇蹟。”未來的鄉村建設要繼續服務於現代化大局,通過鄉村振興來鞏固“三農”的壓艙石地位。
探討鄉村振興方向
中央確定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20年基本形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第二步,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三步,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基於此,作者提出,要區分作為戰略的鄉村振興與作為策略的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是指未來30年鄉村建設的總體定位,作為策略是指因地制宜地開展具體的鄉村建設工作。實施鄉村振興,需要回答“為了誰”和“依靠誰”的問題。該書區分了四種形態的鄉村振興,分別是“三產融合”的鄉村建設、政府打造示範點的鄉村建設、滿足城市中產階級“鄉愁”的鄉村建設和為大多數農民進行保底的鄉村建設。作者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城鎮化還需要一個較長的發展階段,在此期間,鄉村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保住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底線,維持住農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只有保底這樣一種鄉村建設才是當前國家應當重點支持的……在現階段,只有為占農民絕大多數人口的普通農民進行的鄉村建設才是正義的。”
辨析鄉村振興的土地制度基礎
土地制度是最基礎性的國家制度。鄉村與城市的差別之一在於土地制度的不同。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經濟發展推動土地升值,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構成土地制度改革的焦點問題。
當前,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一個重大誤區是,按照城市建設用地價值來想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城市建設存在邊界,城市建設占用土地存在上限,只有少部分近郊農村土地存在商業開發可能性,廣大一般農村土地不會產生超額地租。也因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能通過制度調整而憑空產生巨大財富。當前,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農村建設用地超過2億畝,這部分土地構成巨大的戰略儲備資源。一方面,隨著農民城鎮化推進,一部分村莊自然消失,經過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自然演化,一些地形地貌條件良好的村莊可通過土地整理,補充耕地資源。另一方面,在中短期時間內,中國糧食安全主要通過科技進步和農業生產力水平提升來保障,無需通過拆除農民房子來耕種糧食。當前,農民進城總體上還存在雙向流動狀態,一部分進城失敗的農民需要返回鄉村。在這個意義上,農村宅基地構成現代化的“資源冗餘”,“這樣的冗餘不僅有必要,而且對於保障農民的利益,避免中國城市貧民窟的出現、應對中國經濟周期,以及保障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穩定,都極為重要。”
探索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存在城鄉差距,而且存在明顯的東中西地域差距,並因此造成鄉村發展的內部差異。總體上看,中國鄉村分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和中西部一般農業型農村兩類。鄉村振興需結合地區差別分類推進。
沿海發達地區的城鄉關係緊密,部分地區形成“大城市帶動小農村”格局,這類地區的鄉村受城市輻射,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機會。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沿海發達地區部分資源稟賦優越和交通便利的村莊,可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與之形成鮮明區別的是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以農業為主,鄉村人口流出,與城市距離較遠,這類地區的鄉村振興,應定位於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改革開放後,農民通過參與全國統一市場而大幅提高收入,目前鄉村存在的重要問題是,中西部地區鄉村空心化帶來農村文化潰敗。農民在物質生活快速改善之後,面臨著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困境。對此,作者提出了以農村老年人為主體、以國家財政支持為基礎、以鄉村熟人社會為根基的農村互助養老體系建設和文化建設思路。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12月,該書入選了南方都市報評選的“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書”。
2020年4月,該書入選了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好書”。
2021年8月,該書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21年農家書屋增補書目”。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
978-7-5207-1120-3
賀雪峰
東方出版社
2019年10月

作者簡介

賀雪峰,男,1968年生,湖北荊門人,現為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湖北省深改組專家組成員。被多個部委聘為專家或顧問。主要從事鄉村治理研究和鄉村建設實踐,長期堅持實地調研,學術研究上主張“田野的靈感、野性的思維、直白的文風”,在城鄉治理、農業政策、農村經濟、土地制度、社會政策、鄉村文化、社會理論、基層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領域發表了大量著述,發表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100餘篇次,是“華中鄉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