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文廟位於大同古城東南隅,明初時由雲中驛改建而成。《大同府志》有這樣一段記載:“舊學在府治東,即元魏中書學,遼西京國子監,金時之太學,元之大同縣學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 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蕃府第,改雲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同府文廟
- 外文名稱:Datong fu Confucian temple
- 地理位置:山西大同
- 作用:文人墨士“祭祀參拜”
- 簡稱:孔廟
- 建成時間:明初
簡介
建築情況
文廟又稱孔子廟,簡稱孔廟。在封建社會裡,它是文人墨士“祭祀參拜”“大成至聖先師”的場所。大同文廟這一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體原先的布局分為三個組群:一是供祭祀的場所孔廟,雲路坊、大成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和尊經閣,從前到後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兩側分別建有義路坊、禮門坊、齋明廳、潔清廳、東廡、西廡、神庫、神廚,另外還有鄉賢祠。二是講學場所。在中軸線上的有大門、儀門,明倫堂和東西齋房。三是府治的教育機構,即教授署和訓導署。後來,這些建築大部均已改建,明倫堂和教育機構的建築多已塌毀而廢弛。至今僅存戟門、大成殿、神庫和神廚。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築物,為明代所建。清順治、乾隆時期多次進行修葺。整個建築置於月台上,座北朝南,呈“凸”字形,面闊五間(30.5米),進深三間(18.5米)。單檐歇山頂,斗拱六鋪作,每間兩朵。橫拱正面下部均砍成斜面,為明、清常見做法。轉角斗拱繁縟複雜,其結構意在承托翼角。柱網排列屬減柱做法,從而大大增加了殿內前部的活動空間。
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欄圍繞,欄桿中間嵌有宣武岩石刻。整個建築在月台的烘托之下更加氣勢雄渾,莊嚴肅穆。欄桿中的石刻,以明快的線條,簡練的構圖,雕刻著我國古代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此中,有反映意識形態方面的畫像,有社會生產勞動和音樂舞蹈的場面,還有花草禽獸等,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可以說是一幅歷史的畫卷和石刻藝術的佳作。欄桿上的柱頭圓雕石獅,千姿百態,意趣橫生,更是引人入勝。1983 年國家撥款對大殿進行了整修。如今,這一建築更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供人遊覽。
歷史情況
20世紀90年代,大同市第六中學將校址遷入大同府文廟內,府文廟殘存的文物只余大成殿、神廚、神庫、鄉賢祠、名宦祠、戟門六處。2005年,文物部門對大同府文廟神廚、神庫兩大配殿進行了落架大修。[2008年大同市啟動府文廟保護修復工程,同年7月20日,大同六中從府文廟遷出,建造不足15年的教學樓也被拆除。[投資三千萬人民幣,歷經近兩年的修建,大同市依史籍原樣重建了府文廟的尊經閣、東西配殿、東西廊廡、碑亭、碑廊、泮池、欞星門、義門,對尚存的六處古建進行了修復,使得整個文廟占地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同時整治了府文廟的周邊環境,復建了府文廟中軸線南、北、東、西的雲路坊、大成坊、義路坊、禮門坊。2010年11月,府文廟正式竣工。
地理位置
大同市府學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