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寡鱗蝦虎魚

大口寡鱗蝦虎魚

大口寡鱗蝦虎魚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目蝦虎魚亞目蝦虎魚科蝦虎魚亞科寡鱗蝦虎魚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口寡鱗蝦虎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形態特徵,生物學描述,分類討論,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VI, I-10;臀鰭I-11;胸鰭20;腹鰭I-5;尾鰭18-19。縱列鱗29~30;橫列鱗8;背鰭前鱗0.鰓耙1-2+5~6。椎骨26枚。
體長為體高4.5倍,為頭長3.7倍。頭長為吻長2.9倍,為眼徑5.0倍,為眼間隔10.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2倍。
體延長,側扁;背緣淺弧形隆起,腹緣較平直;尾柄頗短。頭大,側扁,鈍圓。頭背具5個感覺管孔(A', B, C, D, F)。頰部具2縱行感覺乳突線,兩縱行感覺乳突線的中間具4行很短的垂直(或橫列)感覺乳突線。吻短而圓鈍。眼中大,上側位,在頭的前半部。眼下緣僅具1很短的感覺乳突線(圖495)。眼間隔窄而平坦,約為眼徑的1/2。鼻孔每側2個,分離:前鼻孔具一短皮瓣;後鼻孔較大,卵圓形,位於眼前方。口特大,前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多行,外行齒稍擴大,下頜縫合部後方及外行最後一齒擴大成大犬齒狀。犁骨、齶骨、舌上均無齒。上頜骨後端向後伸達眼中部下方或稍後方。上、下頜齒5~6行。唇厚。舌游離,前端截形。鰓蓋骨上方具3個感覺管孔(H', K', L'),前鰓蓋骨後緣具2個感覺管孔(N', O')(圖495)。峽部寬大,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短而鈍尖,呈片狀。鰓孔中大,向頭部腹面延伸,僅止於胸鰭基部下方。
體前部被較大圓鱗,自第一背鰭下方起的體後部被櫛鱗。頭部的項部、胸鰭基部、胸部及腹部均裸露無鱗。無側線。
體略呈透明,淡棕色。體側具一縱列5個不規則的大型黑斑,最後一個較明顯,位於尾鰭基部。背側散有許多小黑斑。眼下緣至上領骨後緣具1明顯的“L”形黑色條紋。第一背鰭及第二背鰭具3~5行黑色縱紋。臀鰭外緣色深,基部色淺,並具3~4行暗色縱紋。腹鰭褐色,並具淺色邊緣。胸鰭、尾鰭淺色,尾鰭上半部具數條黑色弧狀帶紋。

生物學描述

大口寡鱗蝦虎魚為暖水性的底層小型魚類,生活於河口鹹、淡水水域及近岸泥沙底淺水處的周圍。喜好在河灣或緩流區的棲地中活動,往往掘穴而居。以小型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有機碎屑為食。體長一般40~60mm,大者可達80mm。

分類討論

大口寡鱗蝦虎魚首次由陳義雄和方力行於1999年在台灣沿岸採獲。我們未採到大口寡鱗蝦虎魚的標本,以上描述依日本宮內廳生物學御研究所的標本及摘自文獻(陳義雄、方力行,1999; Akihit et al., 1988, 1993, 2002a, 2002)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海(中國近海)沿岸、中國台灣地區,日本,菲律賓及印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