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044畝(其中:田322畝,地722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7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橡膠、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畝;荒山荒地190畝,其他面積672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9.26萬元,占
農村經濟總收入86.76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4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28.88萬元,占總收入的42.28 %;
畜牧業收入30.38萬元,占總收入的44.48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0頭,肉牛15頭);
林業收入1.76萬元,占總收入的2.58 %;第二、三產業收入1.38萬元,占總收入的2.02 %;
工資性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8.64 %。農民人均純收入1102元,農民收入以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3人(占勞動力的45 %),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47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4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1.18萬元,農村
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84戶通自來水。有8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5%和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戶(分別占總數的58%和46%)。該村到鄉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4輛,機車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戶。耕地有效
灌溉面積為200畝,有效灌溉率為1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 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南矮完小完小,
中學生就讀到大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該村距離中學42公里。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3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4畝(其中:田322畝,地722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7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橡膠、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畝;荒山荒地190畝,其他面積672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9.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6.76 %。該村正在發展松脂、木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橡膠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4戶,共鄉村人口411人,其中男性215人,女性196人。其中農業人口411人,勞動力116人。該村以布朗族、傣族為主(是布朗族、傣族混居地),其中布朗族342人, 傣 族68人,其他民族1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1人;享受低保15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3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南矮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該村距離中學42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3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1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4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1.1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