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地區蘇家河群時代及含礦性研究》是由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調查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葉伯丹、簡平、許俊文、崔放、李志昌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別山地區蘇家河群時代及含礦性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20374[05633]
- 第一完成單位: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調查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20374[05633] |
項目名稱 | 大別山地區蘇家河群時代及含礦性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調查隊 |
主要完成人 | 葉伯丹、簡平、許俊文、崔放、李志昌 |
主題詞 | 混雜堆積;年代;含礦性;大別山;蘇家河群;構造混雜 |
成果摘要
研究以現代變質岩石學和板塊構造學理論為指導,套用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生,系統探討了桐柏-大別山鏈北坡蘇家河群的時代、構成和變質變形特要成果: 首次在原蘇家河群符灣組大理岩透鏡體中,發現具古生代足類、海百合莖及有孔蟲化石(羅山縣定遠鄉熊店村,大悟縣宣化店鎮出定遠雙峰式裂谷型未變質火山岩外來岩塊,測得其成岩年齡為391Ma為是元古界的蘇家河群中有下古生界的存在)。這是大別山地區變質地層突破性進展。 同位素地質年齡學研究表明:區內不同區段的變質岩明顯差異,商城縣長竹園地區為1526±40Ma、新縣千斤地區64s±31Ma地區404±34Ma,桐柏縣固廟地區為536±20Ma,不同變質時代的地區分崗岩所分隔。 全面論述了原蘇家河群並非是一個元古宙地層單位,宙到古生代的不同時代、不同變質程度和變形樣式的不同類型岩塊拼合混雜岩,其內部構造岩石單位間均為構造接觸,從而顯示出在區域上形布的頗具規模的構造混雜岩帶。這不但從根本上解體了蘇家河群,而且地質構造格局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從蘇家河群解體,構造混雜岩帶代及相互接觸關係,以及各地質單元的PTt軌跡的綜合判斷,提出現今北坡(千斤一定遠)構造混雜岩帶是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拼接完成的,較確切的記錄,即少村、晚加里東和海西-印支期。 將蘇家河群解岩塊,即熊店構造混雜岩塊、千斤構造混雜岩塊(統稱滸灣構造混雜岩塊、西雙河岩塊、雙河鎮岩塊及長竹園岩塊),統稱蘇家河構造塊體拼接以之取代蘇家河群。 對與蘇家河群毗鄰的信陽群南灣組和紅安群七了同位素地質研究,初步資料表明:蘇家河群北側信陽群南灣組是晚古南側紅安群七角山組的變質時代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