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鎮志

大冶鎮志

《大冶鎮志》是大冶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冶鎮志
  • 作者:大冶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8月
  • ISBN:7215033376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篇目設計,按先自然後社會,先經濟後政治,再教、科、文、衛、人物等順序排列,共23編。 二、本志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實事為依據,詳今略古,立足當代,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三、本志體例包括志、記、傳、圖、表等,以志為主。

作品目錄

封面
大冶鎮志
題詞
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張一弓題
圖片
大冶鎮政區圖
香山
大冶鎮人民政府辦公樓
鎮黨委書記 王振仁
鎮長 崔鐵須
原鎮長 張景耀
原始社會石磨盤
裴李崗文化典型代表·左起石鏟 石斧 石鐮 石鏟
石淙河摩崖碑(局部)
萬人吃水工程喜水亭
朝陽溝水庫風光
石淙河風光
程控電話交換機房
大冶鎮敬老療養院
大冶鎮火車站
鎮區古剎會
宏達賓館
王樓煤礦
登封第二耐火材料總廠
東施煤礦
石淙實業總公司
朝陽實業總公司
向陽煤礦
嵩山冶煉廠
大冶機械廠
王樓特種水泥廠
大冶多色水泥廠
永固水泥廠
第四耐火材料廠
鄭州石淙實業總公司少林花崗岩工藝裝飾廠產品
大冶機械廠耐磨球
登封第二耐火材料總廠名優產品
大平造紙廠水松紙
大平造紙廠生產車間
第二耐火材料總廠廠長 董遂振
第二耐火材料總廠黨支部書記 馮振德
石淙實業總公司總經理 馮振甲
嵩山冶煉廠廠長 景保太
向陽煤礦礦長 董松年
東施煤礦礦長 李長明
朝陽實業總公司總經理 梁錦業
王摟實業總公司總經理 董松會
鋁礬土煅燒廠廠長 楊遂成
機械廠廠長 趙留林
冶西幼稚園
東施村國小
大冶第一國中教學樓
《景公行樂圖》(局部) 清·陳泮僧作
鎮區原南門石匾
景冬暘像
冶東關帝廟
中嶽魂 王長水1986年7月《人民日報》發表
《三徑高秋天崖遠》(國畫) 田占峰
《嵩門待月》孫振海
年畫 楊文亮
兒童《搶種》郝曉博
大冶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
大冶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序言
凡例
大冶鎮地方志編纂領導小組
大冶鎮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輯人員
大冶鎮志採訪員
目錄
概述
第一編 大事記
第二編 地理
第一章 地理位置及概貌建置沿革及區劃
第一節 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區劃
第二章 地名
第一節 大冶
第二節 行政村和自然村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第二節 地下水
第四章 土壤
第一節 土壤類別
第二節 土種分布及主要性能
第三節 大冶鎮土壤的特點及改良措施
第五章 氣候
第一節 四季氣候變化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風
第四節 降水
第五節 主要氣候性災害
第六章 生物資源
第一節 農作物
第二節 林木花卉
第三節 畜禽
第四節 土特產
第七章 礦產資源
第一節 煤
第二節 鋁礬土
第三節 鐵礦
第四節 鎵礦
第五節 磷礦
第六節 灰岩
第七節 白雲石
第八節 藍矸石
第三編 農業
第一章 農村生產關係的變改
第一節 土地改革
第二節 農業互助合作
第三節 人民公社
第二章 農作物種植
第一節 主要農作物的種植與發展
第二節 糧食生產
第三節 經濟作物
第三章 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第一節 優良品種
第二節 植物保護
第三節 耕作制度
第四節 肥料施用
第五節 種植方法改進
第四章 生產工具
第一節 傳統工具
第二節 農機具的發展
第五章 畜牧
第一節 大牲畜
第二節 家畜家禽
第三節 飼養管理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草源 飼料
第四編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資源
第二章 水利工程
第三章 施工組織和移民
第一節 施工組織
第二節 水利工具的改革
第三節 移民
第四節 農田灌溉
第四章 水利管理和水能利用
第一節 水利管理
第二節 水利資源利用
第五編 林業
第一章 林木的種類和積蓄量
第一節 林業資源的調查
第二節 現有樹種
第三節 木材蓄積量
第二章 林業生產
第一節 經濟林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護林組織
第二節 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
第三節 林木主要病蟲害及防治
第四章 苗圃 林場
第一節 苗圃
第二節 林場
第六編 鄉鎮企業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建國前的手工業
第二節 建國後的鄉鎮企業
第二章 機構沿革
第三章 主要行業介紹
第一節 煤炭開採
第二節 鋁礬土的開採與煅燒
第三節 耐火材料加工
第四節 日用陶瓷
第五節 鑄鐵和機械加工
第六節 建築材料
第七節 磨具磨料和碳化矽
第八節 木器加工
第九節 印刷 造紙 紡織
第十節 糧油加工和食品製造
第十一節 扶持與管理
第十二節 名優產品和重點企業
第七編 商業
第一章 商業發展情況
第一節 建國前的商業
第二節 建舊後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章 商業體制
第一節 供銷合作社
第二節 合作商業
第三節 個體商業
第三章 行業貿易
第一節 農副業產品收購
第二節 生產資料供應
第三節 生活資料供應
第四節 飲食服務行業
第五節 計畫物資供應
第四章 糧油供應
第一節 糧油購銷體制沿革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節 城鎮糧油供應
第四節 糧油儲運和加工
第八編 工商管理
第一節 集鎮和集日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 契約 商標管理
第二章 物價
第一節 物價機構
第二節 物價管理
第三節 物價演變
第三章計量
第一節 度量衡演變
第二節 計量管理
第九編 財稅 金融
第一章 財稅
第一節 稅收
第二節 財政收支
第二章 金融
第一節 民間借貸
第二節 大冶營業所
第三節 貨幣
第十編 鎮村建設
第一章 鎮區建設
第一節 鎮建沿革
第二節 大冶鎮政府駐地
第三節 鎮區街道命名
第二章 住房建設
第一節 民房建設
第二節 公房建設
第三章 房產管理
第一節 宅基地管理
第二節 房產管理
第十一編 交通 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道路建設
第二節 運輸搬運
第三節 交通管理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十二編 政黨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大冶鎮委員會
第一節 共產黨的早期活動和組織建設
第二節 解放戰爭時期的慘案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的幾項中心工作
第四節 歷屆黨的代表會議
第五節 黨委機構名稱沿革
第六節 黨委會及支部的組成
第七節 黨員狀況
第八節 宣傳工作
第九節 紀檢工作
第十節 統戰工作
第十一節 檔案工作
第十三編 政權
第一章 建國前大冶鎮地方機構
第一節 明、清時期的大冶鎮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大冶鎮
第二章 建國後歷屆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政府機構名稱沿革
第三節 幹部
第十四編 群團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教育基層工會
第二節 供銷社工會
第三節 六中工會
第四節 衛生院工會
第二章 共青團與少先隊
第一節 共青團
第二節 少先隊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婦代會
第二節 婦女工作
第四章 工商聯合會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一節 工商聯合會
第二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五章 其它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會
第三節 計畫生育協會
第四節 老幹部協會
第五節 書法研究會
第六節 紅十字會
第六章 民國時期群團組織
第一節 放足委員會
第二節 仁義社
第三節 青幫
第十五編 政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鎮壓反革命
第二節 打擊刑事犯罪活動
第三節 治安綜合治理
第二章 檢查
第三章 法庭
第一節 民事審判
第二節 經濟審判
第四章 司法
第一節 法律事務
第二節 協辦公證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普法教育
第五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
第十六編 軍事
第一章 兵役制度
第一節 民國年間的兵役制度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兵役制度
第二章 駐軍
第一節 建國前的駐軍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駐軍
第三章 地方武裝和民兵
第一節 抗日戰爭前的地方武裝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地方武裝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民兵
第四章 重大兵事活動
第一節 抗日戰爭前的兵事活動
第二節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兵事活動
第十七編 教育 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行政
第二節 私學義學
第三節 教學研究與師資建設
第四節 初等教育
第五節 中學教育
第七節 成人業餘文化教育
第八節 教育經費
第九節 人才選拔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歷史上的科技
第二節 建國後科技事業的發展
第十八編 衛生 體育
第一章 衛生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醫療機構
第三節 醫療
第四節 衛生保健
第五節 藥品管理
第六節 醫學教育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武術教育
第三節 建國前後體育成果
第十九編 文化 新聞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書店報刊
第三節 劇團
第四節 電影
第五節 影劇院
第二章 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一節 著述
第二節 戲曲演唱
第三節 民間文藝
第三章 新聞
第一節 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新聞通訊
第二十編 藝文
第一章 古代詩歌、文章與書籍
第一節 古代詩歌
第二節 古代文章
第三節 古代書籍
第二章 現代詩歌 唱詞 文章 書籍
第一節 現代詩歌和唱詞
第二節 現代文章
第三節 現代書籍
第三章 書法 美術
第一節 書法
第二節 美術
第二十一編 文物名勝
第一章 古建文物
第一節 寺
第二節 廟
第二章 遺址
第三章 名勝
第一節 石淙河
第二節 紫羅池
第二十二編 社會
第一章 人口與民族
第一節 人口
第二節 民族
第二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道教
第三節 伊斯蘭教
第四節 基督教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的增長情況
第二節 計畫生育機構
第三節 計畫生育政策與實施
第四節 節育手術
第四章 風俗
第一節 婚喪習俗
第二節 喜慶習俗
第三節 生活習俗
第四節 節日習俗
第五節 移風易俗
第六節 法定節日
第五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救濟
第二節 優待撫恤
第三節 社會保障事業
第六章 勞動就業與勞保福利
第一節 勞動就業
第二節 勞保福利
第三節 復退、待業的安置
第七章 方言 諺語 歇後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八章 姓氏與宗祠
第一節 姓氏
第二節 分布
第三節 遷徙情況
第四節 宗祠
第二十三編 人物
第一章 明、清時期人物
第一節 明、清時期進士、舉人、秀才
第二節 社會聞人
第二章 民國時期人物
第一節 共產黨人
第二節 國民黨人
第三節 社會聞人
第三章 建國後大冶籍局營級以上人員
景大省
劉學對
王紹卿
楊得潤
張江松
田素英
謝永亮
劉振傑
吳同慶
鄭浴春
吳先玉
劉書堂
吳保恩
吳長寶
孫洪濤
孫連功
孫林川
李福聚
溫乾
李國鈞
吳春
劉學問
趙松木
吳金永
景雲鵬
楊全喜
吳西漢
燕德泉
景永和
吳慶和
董漢傑
馮雙海
吳海成
吳懷慶
景文治
趙天中
王金合
景相臣
王雪雲
景春彥
景中央
郝鳳英
李菊
吳國群
馮得升
馮盈
馮躍坤
董延斌
董桂香
弋見
王鸞
李萬
胡宏斌
吳央
劉雲長
李松振
景廷林
秦文川
馮銀釗
許增壽
張松枝
張文拴
張誠
梁天佑
馮自榮
孫有計
趙松義
閆保銀
劉海龍
吳愛芬
馮長富
劉春林
溫志欽
劉合群
吳萬義
景保順
胡國標
張道鴻
李文正
第四章 革命烈上及殘廢軍人
第一節 革命烈士英名錄
第二節 殘廢軍人名錄
第五章 建國後社會聞人
第一節 科技、文藝、醫療工作者
第二節 企業家名錄
第三節 大冶籍科技人員情況表
第四節 捐資助教名錄
第五節 尊老愛幼典範
第六節 旅台人員
附錄:大冶地區民間傳說
修志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