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的一種地方類型。因甘肅省臨夏縣大何莊遺址而得名。 [1] 參考資料 1. 王魏總主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3,...
與秦魏家遺隔著一條苦水溝相望的大何莊遺址,遺址的年代和商代早期相接近;位於南部蓮花城的張家咀與姬家川遺址,都以辛店文化為主,包含齊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兩種性質...
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蓮花城的西南部,與大何莊遺址隔溝相望。1959~196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由謝端琚主持兩次進行發掘,清理出138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這是保存較好...
齊家文化的主要農作物是粟,在大何莊遺址出土的陶罐中曾發現了這種糧食。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其次為骨角器。農業生產中挖土的工具主要是石鏟和骨鏟。有些石鏟已經...
在同一個地區的大何莊遺址,共發現 5 處石圓圈遺蹟,5 處均是利用天然的扁平狀礫石排列而成,直徑一般在 4 米左右,有的還帶有一個寬 1.5 米的缺口。在這些石...
如辛店文化姬家川遺址M2,有一屈肢葬者,其足根已靠近臀部,屈度特甚。在齊家文化永靖大何莊遺址中的屈肢葬也與辛店文化和春秋秦文化的表現相同,下肢向上彎曲緊貼...
發掘報告主要有:《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合著),《考古學報》(1973年,2期);《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4年,2期);《1979年裴李崗遺址...
邊緣地區的紡織業也有很大進步,如黃河上游齊家文化遺址、墓葬中普遍發現大量陶紡輪、石紡輪及骨針等紡織工具,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陶罐上布紋保存完好,布似為麻布,有...
發掘報告主要有:《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合著),《考古學報》(1973年,2期);《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 (1974年,2期);《1979年裴李崗...
簡析齊家文化大何莊遺址和秦魏家墓地 從蛇神的分類、演變看華南文化的發展 中圍古代髮飾研究——以新石器時代一早期青銅時代資料為主 ...
大何莊遺址“分段”研究商榷——與張忠培同志討論/121夏代文化/128商文化/144考古發現的商周文明/198試論陝南城固、洋縣地區商時期文化遺存/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