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佛教著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
- 性質:佛教著述
- 收錄:宋子璿
- 卷數:十五卷(或二十卷)
《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佛教著述。
《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佛教著述。簡介宋子璿錄。十五卷(或二十卷)。是唐法藏撰《大乘起信論疏》的注釋書。書前有作者注,據石壁(行紹)之作刪削而成。此記將《起信論》分為五部分加以注釋。第一部分稱序分,又稱因緣分,敘論起之由...
《大乘起信論疏》,①簡稱《起信論疏》或《海東疏》。佛典註疏。唐新羅僧元曉撰。二卷。是南朝陳真諦譯《大乘起信論》的注釋書。設三門:初標宗體,次釋題名,再依文顯義。與隋慧遠的《義疏》、唐法藏的《義記》並稱為“起信論三疏”。②又名《起信論註疏》或《起信論疏注》。佛典註疏。唐宗密注。
1844 44 起信論疏 2卷 新羅‧元曉撰 1845 44 大乘起信論別記 2卷 新羅‧元曉撰 1846 44 大乘起信論義記 5卷 唐‧法藏撰 1847 44 大乘起信論義記別記 1卷 唐‧法藏撰 1848 44 起信論疏筆削記 20卷 宋‧子璇錄 1849 44 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 1卷 新羅‧太賢作 1850 44 大乘起信...
《起信論疏筆削記》,佛典註疏。宋子璿錄。二十卷。是唐宗密撰《起信論疏》的刪節整理本。內容簡介 作者感其繁緩不宜,故削減添改,“取其得中”。內容首述《大乘起信論》之宗旨,其後隨文解釋《註疏》。注釋詳盡,善於領會、融入法藏之意。此外,子璿還撰有《起信論疏科文》一卷(系目錄),置於《註疏》...
起信論疏筆削記2 《起信論疏筆削記2》是一本武俠小說,作者是子璇。
起信論疏筆削記1 《起信論疏筆削記1》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武俠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子璇。
疑執是佛教術語,指疑惑之執念。於見道之時斷除。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一(大四四·二九七中):“起信謂用者,以此論中能破疑執,生正信故。”(成唯識論樞要卷上本)p5843 FROM:【佛光大辭典】(術語)疑惑之執念。斷於見道者。唯識樞要上本曰:‘遠離疑執,起處中行。’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就大乘起信論之法門而言,不變即心真如門,隨緣即心生滅門,即將眾生之心,自一心之兩面來彰顯其相成之二義。[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二、華嚴五教章卷四、華嚴玄談卷四](二)‘隨緣不變’之對稱。謂諸法雖由因緣而生起,然其體則為不變。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大四六·七○九下):‘心性二字,不異而異,...
。故善緣為順緣,惡緣為逆緣。據釋摩訶衍論卷七載,遇順緣,則進向善趣;遇逆緣,則退失道心,趣入惡道,此一情形,猶如羽毛之隨風飄動,而轉向西東。此外,在日本,晚輩為已故長輩所修之佛事稱為順緣或順修;反之則為逆緣或逆修。【新譯華嚴經卷七十五、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五】
(一〇三)《大乘起信論》(一〇四)《大莊嚴論經》(一〇五)《菩薩本生鬟論》(一〇六)《修行道地經》(一〇七)《舍利弗阿毗曇論》(一〇八)《成實論》第二部分 中國漢地佛教著述中的妙語 (一)《理惑論》(二)《西方辭體論》(三)鳩摩羅什《維摩詰所說經疏》(四)《肇論》(五)僧肇《維摩...
是亦權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筆削記》三曰:“權教以無種性人為邪,以菩薩為正,以不定性人為不定。終教以一切異性為邪,三賢為正,十信為不定。”《探玄記》三曰:“若依地論,見道已上,方名正道。”佛光大辭典 《佛光大辭典》給出的解釋:三定聚 梵語 trayo rāśayah,巴利語 tayo rāsī。...
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三(大四四·三○九中):“於中有根本枝末之異,枝末復有三細六粗。”此謂依根本無明生起業相、能見相、境界相等三細,及依境界緣生起智相、相續相等六粗,總稱為枝末無明。[大乘起信論、勝鬘寶窟卷中末、起信論疏卷上(元曉)、大乘起信論講記(印順)](參閱‘根本無明’4135)枝...
一朝被蛇咬拼音yī zhāo bèi shé yǎo,出自《起信論疏筆削記》卷十九,比喻遭過一次傷害以後就害怕遇到同樣或類似的事物或事件。信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拼音: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釋:比喻遭過一次傷害以後就害怕遇到同樣或類似的事物 事件。同“一年被蛇咬,三年怕...
如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卷十九:“知法如幻,故無所怯。繩蛇非毒、杌鬼無心,何所怯耶!”佛家認為,凡夫誤認假相為實有之物,這叫“遍計所執”,喻如認繩為蛇。又《續傳燈錄》卷二九:“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後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解釋 同“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直譯 井繩就是水井軲轆上的繩子.引申義:一旦受過傷害就對類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懼怕 由來 佛家原有“繩蛇”的比喻。如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
一遭被蛇咬,漢語詞語,拼音是yī zāo bèi shé yǎo,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後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解釋 井繩就是水井軲轆上的繩子,引申義:就是一旦受過傷害就對類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懼怕 由來 佛家原有“繩蛇”的比喻。如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