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者三部曲

夢遊者三部曲

《夢遊者三部曲》(Die Schlafwandler: Eine Romantrilogie),又譯作《夢遊人》,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赫爾曼·布洛赫(1886-1951)於1931年出版的首部重要作品,受到米蘭·昆德拉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高度推崇。小說以三個時代的故事表現1888-1918年間的時代變遷,從價值奔潰歷史觀的角度,藝術地再現了西方傳統文化的死亡過程。

《夢遊者三部曲》中譯本分為《夢遊者:浮生一夢》《夢遊者:浮生二夢》《夢遊者:浮生三夢》,已於 2020 年 4 月由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首發出版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片段,評價,

內容簡介

第一部

浮生一夢【1888 · 帕瑟諾或浪漫主義(1888 · Pasenow oder die Romantik)】
第一個時代的故事發生於1888年,那一年也被稱為德國的“三皇之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登基後雖然標榜維新,但實際上卻固守君主專制舊統。與此相應,出身於傳統容克家庭的小說主人公約阿希姆也受到新舊力量的影響,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傍徨。
根據“長子繼承家業,幼子必須從軍”的容克傳統,約阿希姆在十歲時就被父母強送進庫爾姆軍官學校,從此便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二十年後成為中尉的他,愛上了意外邂逅的陪酒女郎魯澤娜,但在原定的莊園繼承人即其兄赫爾穆特與波蘭地主決鬥身亡後,他面臨著重大的人生抉擇:子承父業接管莊園,向男爵之女伊莉莎白求婚。然而,在抉擇過程當中,父子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最終導致其父精神崩潰。
對應於歷史上三皇更替的戲碼,相當於德意志帝國當時縮影的帕瑟諾家族,最終也落了個父瘋兄死,家族解體的下場。這也象徵著封建社會結構與價值體系或傳統的崩潰。
布洛赫採用二分法來塑造伊莉莎白和陪酒女郎魯澤娜的人物形象。她們的二元對立不僅基於女性的類型學,更象徵著兩種世界觀、價值觀的對立:田園與城市、傳統與現代、有性與無性、理性與非理性、才智與情感、客觀性與內向性、升天前“遊歷人間的聖母瑪利亞”與“罪惡泥淖”里開出的惡之花。
在魯澤娜離開後,約阿希姆選擇了回歸傳統,選擇了伊莉莎白,儘管她新婚之夜對他說:“我們既非素昧平生,我們又非心心相印。”

第二部

浮生二夢【1903 · 艾施或無政府主義(1903 · Esch oder die Anarchie)】
第二個時代的故事發生於1903年。
在歷史上,德國經濟在經歷了上一次經濟危機之後,於1893年開始復甦,但是好景不長,1900 -1903年間又發生了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大量社會底層勞動者失業,激化了勞資雙方的階級矛盾,從而引發了社會危機。
1903年,奧古斯特·艾施因莫須有的賬目錯誤而被老闆解僱,後經朋友馬丁·蓋林介紹,去曼海姆中萊茵航運公司做了會計,在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雜耍劇院經理阿爾弗萊德·蓋納特,由此見到了背對木板張開雙臂迎接飛刀,“看起來就像一個被釘在木十字架上準備處死”的伊洛娜,他“心裡冒出一個幾乎能讓他感到極度快感的念頭”,想通過受難、自我犧牲來拯救世人,拯救面臨飛刀加身之險的伊洛娜,搭救因罷工事件入獄的馬丁,以性愛的方式解放小酒館女老闆亨畋夫人的身體,企圖消除這個世界的“賬目錯誤”,讓世界重歸純真無罪,讓世界重新恢復秩序,並把自己對自由、秩序和新生的希望悉數寄托在美國計畫上。
為了拯救伊洛娜,他放棄了中萊茵航運公司的工作,回到科隆做起象徵著他渴望秩序的劇院生意,卻以蓋納特經理捲款潛逃而告終,後來又“幾乎把自家剩下的所有財產”投資到伊洛娜和特爾切爾在杜伊斯堡的劇院生意中,結果又虧了個精光。之後他回到了盧森堡的老家,在一家大型工業企業中擔任高級會計,結束了他的救世滑稽劇。

第三部

浮生三夢【1918 · 胡桂瑙或實用主義(1918 · Huguenau oder die Sachlichkeit)】
第三個時代的故事發生於1918年,在這一年的年11月11日,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
小說第三部採用復調方式,將主線和支線併線處理,不斷交替,各章像珍珠一樣散落,又藉助歷史和特殊事件等將它們貫穿在一起。
主線為在第三部聚首的三大主人公鎮警備司令官帕瑟諾少校、編輯艾施、逃兵胡桂瑙:原本做生意的胡桂瑙在應徵入伍後擅自逃離戰場,經比利時逃至特里爾選侯國小鎮,因為刊登廣告而來到艾施的報社,然後逐步生出謀奪報社的念頭;他在旅館餐廳巧遇少校,假借愛國之名騙取少校的信任,進而結識小鎮鄉紳,鼓動大家出資收購報社,隨後又騙取艾施簽訂契約,將報社收入自己手中;在逃兵身份暴露之後,胡桂瑙利用報紙大肆傳謠造亂,最終在大亂來臨之日強暴了艾施夫人,謀殺了艾施,挾持了神智不清的帕瑟諾,最終得以安然無恙地回到科爾瑪老家。

片段

支線有五條:
一、小鎮居民漢娜和兒子沃爾特一起住在遠離小鎮的別墅里,她患有頭痛老毛病,而且由於神經衰弱,晚上經常無法安然入眠,在大亂來臨之日的第二天,死於嚴重的肺炎型流感;
二、泥瓦匠戰時後備兵戈迪克被人從塌陷的戰壕挖出來,在救治過程中,靈魂碎片重聚,死而復活;
三、亞雷茨基少尉在戰爭中因毒氣受傷而不得不截去一臂,住院期間,經常醉爛如泥,胡言亂語;
四、救世軍女孩瑪麗和猶太小伙努歇姆·蘇辛之間的故事;
五、哲學隨筆《價值崩潰》
小說第三部由新聞報導、詩歌、哲學隨筆、舞台劇等構成。

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眼中,第一部小說中棄軍從商的生意人,約阿希姆的同學兼好友,第二部小說中中萊茵航運公司主席愛德華·馮·伯特蘭,才是這整部小說的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公。在第一部中,他本身就是局中之人,在第二部中,他是局外之人,只出現於如夢似幻之中,最後以自殺而告終,但在第三部分中,儘管他已不再真正存在,但小說中處處有他的影子,決定了所有與他有關之人的態度(見作者於1929年底寄給德國菲舍爾出版社作為《夢遊者》三部曲第一稿補充說明的《Methodologische Prospek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