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岸所著的《夢裡見洛神》收錄《守口如瓶》、《卡》、《零點有約》、《溫城之戀》等小說,小說語言精煉,文筆細膩,情節生動,形象鮮明。小說語言以樸實見長,而少華麗辭藻。作為表現主人公婚外戀題材的小說,竟然通篇找不到性愛情節的描寫,無論在情節和語言上都很乾淨,而這些正是小說成功的獨到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夢裡見洛神
- 作者:小岸
- 類別:小說集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1日
- 頁數:411 頁
- 定價:26.0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5709605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關於寫作,
編輯推薦
“晉軍新方陣叢書”,這次收錄有十位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說集。這批作家比較年輕,但創作經歷卻很豐富,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在特色,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用手中的筆表現出對社會、對人生的思索與反思,能夠比較深層地揭露社會中底層人民以及青年人的困惑和矛盾,從而喚醒大家對他們的關注。他們的作品是虛構的,又是寫實的,在藝術表現上是突破的,在對現實的挖掘中又是繼承發揚的。從而形成了新的山西味道,新的山西風格。
小岸所著的《夢裡見洛神》為《晉軍新方陣》叢書之一。無論在題材的提煉還是藝術技巧的運用上,作者小岸都達到了一定水平。
作者簡介
女,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現居山西陽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各類文學期刊,並多次被選刊轉載及收入年選。出版有小說集《桌上的咖啡已冷》《溫城之戀》,散文集《水和岸》,長篇小說《在藍色的天空跳舞》。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等。
目錄
山西新銳作家創作實力的新展示
——序《晉軍新方陣叢書》 張明旺
守口如瓶
卡
零點有約
溫城之戀
夢裡見洛神
車禍
楊楊的理想
你知道什麼
後記:關於寫作
序言
山西新銳作家創作實力的新展示
——序《晉軍新方陣叢書》
張明旺
在地域文學的意義上,山西一向被視為“文學大省”。其中的標誌性文學現象,一是“十七年”期間趙樹理與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這一批“山藥蛋派”作家在農村題材創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二是1980年代更具現代意識的“晉軍崛起”一代作家的出現。但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們卻不難發現,真正以其創作實績活躍於當代山西文壇者,實際上已經是一批大抵出生於1970年代左右或者1980年代以後的新銳作家。雖然他們各自文學創作的思想藝術風格不一,目前創作成就的高低也不夠整齊,但能夠有三位作家先後斬獲魯迅文學獎,能夠有不少作品頻繁不斷在全國各大文學期刊發表或選載,都充分說明,這批晉軍新銳作家正在全國文壇產生著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假若將他們放置在全國文壇的坐標系中加以考察,我們就不難發現,除了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少數省市之外,如同山西這樣一下子出現這么一個創作潛力巨大且已產生了不小影響力的青年作家群體,其實是相當少見的一種文學現象,無論如何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我們之所以要盡心竭力地組織出版這樣一輯《晉軍新方陣叢書》,一方面固然是要儘可能全面地展示這些新銳作家的創作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在以組織化的手段堅定有力地助推新銳作家在現有基礎上向更高的思想藝術高峰攀登。無可置疑的一點是,入選的王保忠、孫頻、楊遙、閆文盛、手指、小岸、張樂朋、楊鳳喜、陳克海、李心麗這十位新銳作家,皆一時之選,他們近年來所取得創作實績可謂有目共睹。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輯十冊《晉軍新方陣叢書》的集中推出,僅僅是省作協助推計畫的第一步,入選者是清一色的小說家。今後,我們不僅會陸續推出第二輯、第三輯,而且還將把關注視野由小說而漸次擴展到其他文學文體。
儘管說這批晉軍新銳作家年齡尚且相對年輕,思想藝術也仍然處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但在實際上已經不算短的寫作歷程中,事實上他們已經形成了若干較為引入注目的思想藝術特點。
首先,是對正處於急劇變化中的現實生活的熱切關注與深度思考。應該看到,以文學的形式關注表現變動不居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乃是山西文學界自打趙樹理和“山藥蛋派”以來傳承日久的優秀藝術傳統。令人倍感欣喜的一點是,已然經歷過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洗禮的山西新銳作家,不僅沒有背棄山西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反而還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有所發揚光大。王保忠近年來專心致志於鄉村世相的觀察與描寫。他的中篇小說《萬家白事》,題名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當年陳源斌的那部後來被張藝謀改編為《秋菊打官司》的《萬家訴訟》。福生因為礦難而不幸去世,本來應該引發一種發自內心的親情悲傷,沒想到的是,面對著那一點賠償費,一家人居然陷入到了瘋狂“內戰”的狀態之中。人性在威權資本時代的被極度扭曲於此可見一斑。小岸的《車禍》藉助於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所真正呈現著的,實際上也同樣是親情人性在強硬的金錢面前的一敗塗地。從這種一敗塗地出發,小岸對於當下時代的社會倫理進行著可謂是格外沉潛的思考。孫頻的《月煞》,書寫表現的是三代女性的悲劇命運。只有在母親自殺之後,生活與命運的真相方才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在不知情的女兒面前漸次打開。小說的一大成功處,在於對強悍無比的外婆形象的塑造。惟其如此,批評家何向陽才會認為,“小說中的外婆形象,是我近年來讀到的小說中最難忘的,她的哀哀無告一下子變作了一往無前,當她坐在欠債入門口六天六夜,當她啃著冷饅頭鐵下了心,當她用火爐子上的熱水澆下自己的面目時,我的心為之震顫。這個人物讓我想起魯迅《鑄劍》中的那個黑衣人,她要舉起閘門,讓孫女出去。1983年出生的女作家能如此從容地寫出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個性的人物,令人感嘆”。陳克海《搭台唱戲》的價值,突出地體現在對於中國社會現實複雜豐富現狀的有力揭示上。通過民營實業家王擁軍的發跡及敗落史的細緻描摹,陳克海對於當下時代原始資本的積累,對於經濟、權力與文化以及人性、欲望之間的複雜纏繞關係都有著足稱透闢的尖銳審視。
其次,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山西有著深厚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但也須得承認,這批新銳作家所置身於其中的,畢竟已經是新世紀之初的中國。一種現代主義影響的存在,對於這批經受過現代主義洗禮的新銳作家來說,其實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也正因此,以一種形式上大膽的實驗探索而尖銳切入到當下時代人們一種普遍的精神困境之中,也就順理成章地構成了晉軍新銳作家的一個突出特點。楊遙的《在圓明園做漁夫》書寫表現著一個被現實生活嚴重戕害的底層青年,被迫在那個著名的圓明園裡如同野人一般地與世隔絕地孤獨生存達數月之久。其中,一種存在主義層面上強烈荒誕意味的存在,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手指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說習慣於通過“我們”這樣一種複數第一人稱敘事方式的合理徵用,而對於一代人無以擺脫的生存焦慮加以深度的透視與表現。閆文盛的《只有大海蒼茫如暮》一篇,看似展示的是一次看似尋常的相約出遊活動,但在日常場景中所透露出的卻是現代人一種精神上的茫然狀態。楊鳳喜《固若金湯》的故事起因,只是一把毫無來由的鑰匙。但就是如此一把沒有來由的鑰匙,卻最終導致了人物的精神行為失常。以上種種,皆可以被看做是這一方面的切實例證。
第三,是文體上對於短篇小說的格外偏愛與堅守。重視短篇小說創作,是山西當代文學史一以貫之的一種文學傳統。無論是趙樹理和“山藥蛋派”中的其他幾位作家,抑或還是“晉軍”中的李銳、張石山以及稍後一些的王祥夫、曹乃謙等,都在短篇小說的寫作上表現不俗,頗有生髮。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到了這批新銳作家中,仍然有幾位在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短篇小說的藝術探求。王保忠、楊遙、手指、楊鳳喜、張樂朋、李心麗,這一方面的表現都特別搶眼。張樂朋的《快錢兒》意在展示礦工的不幸命運遭際。作家重點描寫表現永年和鎬頭兩位礦工對金錢的追求和對女人的饑渴。除此之外,他們的精神世界可謂一片荒涼,沒有任何的亮光,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李心麗的《懸著的願望》,由一個普通農戶劉翠花一家關於住房的困境而最終切入到了關於鄉村政治生態問題的思考之中,雖然只是一個短篇的有限篇幅,但作家的現實批判意識和人道悲憫情懷卻都得到了強有力的凸顯。尤其不容忽視的是,這些作家不僅堅守短篇陣地,而且在短篇這一特定文體的寫作方面也有所探索。無論是對於生活橫斷面的巧妙切選,抑或還是對於更具藝術張力的現代心理結構的大膽實驗,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切的印象。人們都說當下時代是一個長篇小說的時代。在一眾作家都趨之若鶩地競相創作長篇小說的時候,山西的這些新銳作家能夠耐得住寂寞,執著堅守短篇小說陣地,誠屬難能可貴。
在充分肯定晉軍新銳作家創作實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他們的創作仍然難稱完美,仍然有著進一步提升的思想藝術空間。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僅要紮根於生活的厚土之中,而且還要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對於生活有更深入透闢的理解和把握。“風物長宜放眼量”,真心希望這批新銳作家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夠以一種海納百川的開放姿態,以他們更其豐碩的創作成果,使得山西“文學大省”的稱號更加名實相符。
2014年8月
關於寫作
我常對自己說,你是個幸運的傢伙。因為你幾乎算得上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若干年前,當我愛上文學,嘗試寫作,就幻想有一天,我筆下的文字能夠變成鉛字,發表出版。但那實在比九天攬月還要遙不可及啊,沒想到,若干年後,這些願望竟然實現了。
總有人稱我“作家”,每次聽到這樣的稱呼,我都有異樣的感覺。一顆心“撲兒撲兒”跳,仿佛蜻蜓掀動翅膀,幽微的,不易察覺。我知道,那是忐忑,惶惑,還有不安,羞怯,不自信,更有悄密密的得意。然而,我從不覺得自己是作家,“作家”的稱謂太大,太明亮,太耀眼,我遠遠夠不上。我只是一名“寫作者”,我喜歡這樣定義自己。寫作者,對,就是這樣,我願意做一名孜孜不倦的寫作者。離塵世遠一些,再遠一些。靠靈魂近一些,再近一些。與文學結緣,與文字相伴,這就是我理想的人生狀態。
我與許許多多的“寫作者”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傾訴的欲望,有太多話想說。那么,除了寫作,沒有更好的途徑。寫作對我來說很簡單,就像餓了要吃飯,渴了想喝水一樣。心裡有了想法,便急切地要表達出來。我喜歡捕捉生活中倏忽一逝的細節,某個人,某張臉,某件事,某句話,不經意觸動我,成為我作品的源頭。在我面前,寫作的豐富性和戲劇性常常呈現數十個道路,數十種可能。它們從無到有,由生髮到結束。我慢慢打磨,給這些人和事,加以時間和空間的定位。順著它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循序漸進完成創作。
我筆下的每一個小說就像形狀各異的容器,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渾,有的殘缺。我在不同的容器里裝進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有溫暖的愛,尖銳的痛,殘酷的絕望和悲傷。當然,也有歡欣與喜悅,還有如同陽光黎明一般美好的夢想和希望。
這本書收錄了八部中篇,它們就是我製作的八件容器,安靜排列,集結成書,等候檢閱。對一個寫作者來說,這是幸福的時刻。我看著它們,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
感謝文學,感謝這個時代施予文學的種種。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每一位師長和朋友。感謝這本書的閱讀者,因為你們,它們才有了意義。
2014.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