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發石關亭

《夜發石關亭》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所作的五言古詩。此詩僅有六句,前兩句點明了行路的里程,舟行的時間以及連夜進發的安排,後四句描繪晨景,並於不經意之中流露出詩人淒涼寂寞的心情和孤苦無依的處境。這首詩詩描寫細膩,語言流暢,使人覺得天然本色,毫無繁累生硬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發石關亭
  • 作者謝靈運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出處:《謝康樂集》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發石關亭
隨山逾千里,浮溪將十夕。
鳥歸息舟楫,星闌命行役。
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

注釋譯文

詩句注釋

⑴石關亭:《一統志》載:浙江“桐廬縣東北二十里有石關。入關步許,曲折而東,忽曠然空明”。疑亭即在此。此詩寫旅途在石關亭暫息後,又出發繼續前行的情況。顧本雲“當有闕文”。
⑵隨山:沿山路行走。《尚書·禹貢》:“隨山刊木”,《史記·夏本紀》作“行山表木”,是“隨”含有“行”意。浮溪:在水上漂行。十夕:十個晚上,代表十天。
⑶鳥歸:傍晚的時候。楫(jí):船槳。“息舟楫”意即停船休息。星闌:星星漸隱漸稀,指拂曉時分。蓋用《樂府詩集》古辭“月落參橫,北斗闌乾”意。命行役:下令出發繼續跋涉。
⑷亭亭:高遠孤懸的樣子。張衡《西京賦》:“乾雲霧而上達,狀亭亭以苕苕。”李善註:“亭亭,高貌。”泠泠(líng):清涼爽人的感覺。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沿著山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在水上漂行了將近十天。
傍晚的時候停船休息,拂曉時分下令出發繼續跋涉。
月亮倒影顯得高遠孤懸的樣子,早晨的露滴給予清涼爽人的感覺。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永初三年(422)秋赴永嘉郡途中。大概詩人抵桐廬後,作短暫逗留,乘興遊覽了石關亭之後所作。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全詩僅六句,前兩句點明了行路的里程,舟行的時間以及連夜進發的安排,後四句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描繪出曉月高懸,朝露盈盈的晨景,並於不經意之中流露出詩人淒涼寂寞的心情和孤苦無依的處境。景隨行遷,時共行移,既有“千里”、 “十夕”之旅,又有“曉月”、“朝露”之景。時空跨度大,描寫卻不乏細膩,加之語言流暢,景中之情、行中之意寓含其間,反映出詩人的行旅之樂。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
這首詩是謝靈運剛剛開始把視角轉向自然風光的詩作之一,而且苦悶和憂愁一時還不能全然摒棄,所以,詩中也流露出些許淒涼和強自排遣憂愁的心情。
從修辭上說,不可謂不工,但卻缺乏自然的韻味。作者無意在對偶上求工,而是一切順從抒情遣興的需要,無論對偶與否都使人覺得天然本色,毫無繁累生硬之感。

名家點評

明·王夫之《古詩評選》:“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神理流於兩間,天地供其一目,大無外而細無垠,落筆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