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賦此以寄東田隱士》是明代德祥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歸賦此以寄東田隱士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此以,東田,隱士,觸熱,尋訪,東野,林叟,月明,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觸熱嫌尋訪,閉門如路窮。手持東野集,思與何人同。
候雨坐檐樹,聽蟬得晚風。因之過林叟,歸步月明中。
作品注釋
此以
猶是以,因此。《禮記·大學》:“《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墨子·修身》:“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東田
(1). 秦 漢 對 陝 東六國田畝的總稱。別於 商鞅 變法後的 秦 田。《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古者百畝,當今東田百四十六畝三十步。”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王制〉東田名制解義》:“謂之‘今東田’者, 漢文帝 時, 洛 濱以東, 河 北 燕 趙 及南方舊井地。 武帝 以後即無之。《史記·秦本紀》云:‘ 商鞅 開阡陌,東地渡 洛 。’言‘開阡陌’者,改井田以二百四十步為畝;言‘東地渡 洛 ’,則盡 秦 地井田皆改,而六國仍以步百為畝;故謂之東田,對 秦 田言之也。”
(2). 南朝 齊 文惠太子 所建樓館名。《南史·齊紀下·廢帝鬱林王紀》:“先是, 文惠太子 立樓館於 鐘山 下,號曰‘東田’,太子屢游幸之。”《南齊書·文惠太子傳》:“後上幸 豫章王 宅,還過太子 東田 ,見其彌亘華遠,壯麗極目,於是大怒。”
(3).泛指農田。 唐 儲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詩之九:“我念天時好,東田有稼穡。” 明 皇甫汸 《奉答子安兄》詩:“暫就北山招,轉愜東田稅。”
隱士
(1).隱居不仕的人。《莊子·繕性》:“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 宋 陸游 《初到榮州》詩:“廢台已無隱士嘯,遺宅上有高人家。”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 綺色佳 真美!美在深幽,喻人如隱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
(2).善說隱語的人。俳優之屬。 漢 劉向 《說苑·正諫》:“ 咎犯 對曰:‘臣不能為樂,臣善隱。’ 平公 召隱士十二人。”參閱“隱語”。
觸熱
(1).冒著炎熱。 漢 崔駰 《博徒論》:“﹝博徒﹞乃謂曰:‘子觸熱耕耘,背上生鹽。’” 唐 杜甫 《送高書記》詩:“借問今何官,觸熱向 武威 ?” 清 無名氏 《燕台口號》之十六:“往來觸熱人告許,一晌心涼恐未能。”
(2).比喻煩躁易怒。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從今後無倒斷嗟呀怨咨,我去這觸熱也似官人行將禮數使。”
尋訪
訪求尋找。《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曾誤遺火延及他舍, 鴻 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獨所謂家乘者,倉忙間為人竊去,尋訪了不可得。”《紅樓夢》第九八回:“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 碧野 《山城燈火》:“我路過山城 重慶 ,尋訪一位多年被禁錮在圖書館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
東野
(1).東郊。泛指鄉野。《晉書·庾峻傳》:“知足如 疏廣 ,雖去列位而居東野,與人父言,依於慈;與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許之,而聖人貴之。”
(2).“齊東野人”的縮語。指道聽途說之人。《世說新語·言語》“ 潁川 太守髡 陳仲弓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按 寔 ( 陳仲弓 之名)之在鄉里,州郡有疑獄不能決者,皆將詣 寔 ……豈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衛,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謂東野之言耳。”參閱《孟子·萬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魯 季孫氏 的采邑。《左傳·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東野 。” 杜預 註:“ 東野 , 季氏 邑。”
(4).複姓。 春秋 時有 東野稷 。見《莊子·達生》。
(5).猶東序。《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仰《南風》之高詠,餐東野之秘寶。” 李善 註:“《典引》曰:‘御東序之秘寶。’然野當為杼,古序字也。”
林叟
居住在山林中的老人。 唐 王維 《終南別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綠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持戒律。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