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池上用簡齋韻》是南宋詩人朱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三聯皆寫詩人夏日納涼時的閒適;尾聯卻筆鋒陡轉,情調變為悲憤,表達了當時憂國志士共同的悲苦無訴的心境。全詩饒有高雅情趣,頗具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坐池上用簡齋韻
- 作者:朱槔
- 創作年代:南宋
- 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坐池上用簡齋韻
落日解衣無一事,移床臨水已三回。
斗沉北嶺魚方樂,月過秋河雁不來。
疏翠庭前供答話,淺紅木末勸持杯。
明明獨對蒼華影,莫上睢陽萬死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簡齋:即陳與義。陳與義在南渡之後,所寫詩多為感憤時事之作。
2.斗,指星斗。魚方樂:《莊子·秋水》:“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此典故多用於別有會心,自得其樂。
3.河:指銀河。雁未來:時值初秋,北雁尚未南飛。
4.木末:樹梢。
5.蒼華:據《黃庭經》,發神為蒼華,字太元。頭髮斑白,亦稱蒼華。
6.睢(suī)陽: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陽。巡每誓師,嚼齒穿齦援乏城陷,巡、遠皆不屈死。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日落之後閒坐納涼解衣臨風,臥床靠近池水已經三次移動。
北斗低沉,夜深人靜,魚兒自得其樂,月亮漸漸轉過銀河,不見歸雁來鴻。
可供說話的是庭院裡的綠樹,還有那枝頭的淺紅花朵勸酒助興。
獨自對著池水映出我滿頭白髮,不能再像那張巡誓死守城。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知。當是詩人於夏日傍晚,在池塘邊閒適納涼時,念及當時南宋政權的抗金意志越發薄弱,詩人心中滿是悲憤,用陳與義之韻作此詩,以勵其節、壯其氣。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節操和他在閒居生活中的心情。
時節是初秋,夜晚還有些餘熱,詩人在池塘邊上乘涼。首兩句:“落日解衣無一事,移床臨水已三回。”點明作者是在日落之後才來的,他解衣當風,移床臨水,床的位置,不覺已換了三回了,可見追涼心切。
第三四兩句,寫他乘涼直到深夜還未回去。星斗已經漸漸低沉了,池裡的魚兒,正在自得其樂,水面上不時可以聽到魚兒唼喋的聲音。因為今晚是有月亮的,所以環境裡所見的事物比較清晰。月亮漸漸地轉到銀河的西邊了,可惜的是雁兒還沒有飛來,這兒顯得很靜。
第五六兩句:“疏翠庭前供答話,淺紅木末勸持杯。”池塘是和庭院靠近的,庭院裡寂靜無人,此時可供答話的,只有院子裡稀疏的碧樹了。在疏翠當中,還間有些淺紅的花朵,想喝上點清酒,也只有這些花朵相勸持杯了。作者在如此幽靜的環境中,不改居貧之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結尾兩句:“明明獨對蒼華影,莫上睢陽萬死台。”是由深夜納涼,陡然興起的感慨。作者和其兄朱松,都是主張堅決抗金的志士。此時已屆老年,夜深的當兒,雖也蕭然自適,但此刻對影清池,深感時光易逝,機會難來,自己已是蒼顏華發了。可是國讎未報,抗金的意志雖未消失,而秦檜等投降派攬有大權,自己也便無門報國,不能像張巡那樣登台誓師,萬死不辭了。“莫上睢陽萬死台”之句,正是在閒適中陡然產生的悲憤,而這種心境,又顯示著當時憂國志士共同的悲哀而無處控訴。
名家點評
徐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朱宏恢:“莫上睢陽萬死台”是一句反話,作者不是不想“上”,而是在當時投降派獨攬大權之時,不能“上”,也無法“上”。全詩先創造種蕭然自適的氛圍,似乎作者已忘卻世事超然塵外;最後二句獨出意表,表明他終究是一個堅決抗金的志士。而以反語寫出,更加深了詩句的感染力。(《宋詩精華》)
作者簡介
朱槔(約1138年前後在世),字逢年,號玉瀾,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朱松弟,朱熹叔。生卒年不詳,舉建州貢元,生平未仕,在朱松去世後,居住在尤溪縣,往來於政和、建陽等地。朱槔負異才,不肯隨俗;又超脫,淡於名利,嘗夢為玉瀾堂之游,甚異,有詩紀之。生平事跡不詳。著有《玉瀾集》一卷,尤褒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