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行為改變理論指導下的新媒體戒菸干預研究

《多重行為改變理論指導下的新媒體戒菸干預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鄭頻頻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重行為改變理論指導下的新媒體戒菸干預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頻頻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幫助吸菸者戒菸,是降低目前吸菸導致高疾病負擔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遍套用,為行為干預技術在衛生領域的套用提供了機遇。本研究以行為改變階段為主軸,在各個不同的變化階段,整合計畫行為理論、自我規範理論和社會支持理論,建立戒菸干預的綜合理論框架,作為整個研究的基礎。在問卷調查和定性訪談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語境,通過行為干預技術開發APP與建立微信平台,從個體和人際兩個水平開發適合我國人群、行之有效的戒菸方法,並通過在職業人群中開展群隨機對照實驗評價干預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從而探索適合國人的新媒體戒菸模式,探討提升戒菸意願、提高戒菸行為的機制和途徑,為我國今後探索創新型戒菸方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結題摘要

控煙是健康中國行動的主要組成。微信等新媒體的普遍套用,為我國吸菸者的戒菸干預提供了新的途徑。本研究在分析不同行為改變理論特點的基礎上,將計畫行為理論和健康行為程式模型進行整合,該整合模型包括無意向期、準備期與行動期三個階段,在每一階段又包括自我效能、行動態度、主觀規範、社會支持,行動控制等要素,彌補了以往的單個行為改變理論的不足。本研究通過708名吸菸人群問卷對於該模型進行驗證,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整合模型有較好的擬合度(SRMR=0.041, CFI=0.992)。在無意向期,行動自我效能可以直接預測行為意向(0.141, P<0.001),而主觀規範則通過態度預測行為意向。行動計畫、應對計畫和行動控制在戒菸後的1-3月內顯著地提升。維持自我效能在戒菸6個月後達到最高。同時,本研究在國內首次將理論與行為改變技術相結合,將認知重建等40個行為改變技術匹配到整合模型的9個理論變數中,解決了以往對於理論套用的缺陷,為今後以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提供了整合途徑和解決辦法。通過65名吸菸者的定性訪談,本研究從個體、環境兩個層次分析影響吸菸者戒菸意向和戒菸行動的阻礙和促進因素。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建立了戒菸干預的信息框架並開發了適合中國文化特點的戒菸信息庫,並建立了智慧型微信戒菸平台。本研究通過在職業人群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隨機干預實驗評價微信戒菸干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干預結束後3個月,干預組的7天戒菸率達到20%,高於對照組。干預組干預後平均每日吸菸量下降4支,證實了干預效果。本研究深入探討提升戒菸意願、提高戒菸行為的機制和途徑並開發相關干預平台,對於今後的控煙研究與實踐具有良好的借鑑作用,也為其它健康行為的干預研究提供了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