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稼橋

多稼橋,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郊區田邊水村(又名接龍橋),瀕臨凌江。據《直隸南雄州志》記載:“多稼橋舊名接龍,城北2里。明成化元年(1465年)南雄新千戶譚以總建,久圮。道光三年(1823年)南雄知州戴錫綸倡捐重修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稼橋
  • 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郊區田邊水村
  • 又名:接龍橋
  • 總長:60米
傳說,資料,

傳說

相傳在古代,角灣附近的老百姓一直過著舒適的生活,可是出行卻很不方便。你看呀,東出鄧坊要爬過南嶺山坳,山高路陡,行走很不方便;西走則要蹚過梅嶺水走古驛道直到雄城或南安府(今大余縣城)。可是一旦到了雨季時,河水暴漲,這裡的老百姓要西行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別無它法,老百姓決定築橋。可是那時條件那么差,要築橋談何容易呀!他們砍伐幾株大樹,把樹幹架在河水的上面做木橋。可是架好的木橋最終還是被兇猛的洪水沖走了。於是老百姓想到築石橋。可是巨石比樹幹更大更重,沒有起重機談何容易呀。所以困難讓他們感到很憂慮。
多稼橋多稼橋
這一天,有隻南遷的老黃龍飛翔經過這裡。它看到這裡的百姓為了一座橋而個個憂心忡忡的,心中很是同情。它覺得寧可自己損耗一些功力也要幫助一下這裡的老百姓。於是它決定助老百姓一臂之力-----給他們築好石橋。不一會兒,它就用它鋒利的爪子抓起巨石,很快就幫助這裡的人們築好了這座石橋,然後悄然地離開了.......這裡的老百姓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他們對黃龍的幫助是非常感激涕零的。為了表達對神龍的感謝和敬仰,老百姓決定把這座石橋喚作“接龍橋”。

資料

多稼橋為八拱墩式石築平橋,總長60米,橋面寬3.6米,拱寬7米,拱高2米多,橋面用137塊長3.5米,寬0.44米的青石鋪砌而成。現保存完好。
因時代變遷,當地村民將凌水改道,圍堤造田,橋下游廣闊的河道,現成了陂水農田,多稼橋成為旱路橋。1997年列為南雄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