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的現代化:一個蘇南村莊的“團隊精神”史(1950~2017)

多樣的現代化:一個蘇南村莊的“團隊精神”史(1950~2017)

《多樣的現代化:一個蘇南村莊的“團隊精神”史(1950~2017)》是2019年6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家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樣的現代化:一個蘇南村莊的“團隊精神”史(1950~2017)
  • 作者:陳家建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定價:86 元 
  • ISBN:9787520146586
  • 字數:215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農村團隊精神”是在農村地區實行的,以社區所有,社區組織控制生產資料,安排生產的社會組織體系。“農村團隊精神”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建立,國家力量的推動徹底改變了農村社會的組織形態和產權關係。農村中以家族為主的傳統自組織變成了村社的國家基層治理單位,生產資料變成了集體所有,農業生產成為集體經營。雖然在不同的時期,集體的範圍和管理的許可權有所變化,但自成立之時起“團隊精神”就成為當代農村社會較為基本的存在形態,而且至今在很多農村影響力都非常大,可以說,“農村團隊精神”是影響中國農村變遷的關鍵因素。但是以往對於團隊精神的研究多是從一個歷史片段和一個維度來進行論述,提出一個普遍的解釋機制,這導致理論分析與農村的實際發展經驗會有很大的分歧。而本文則是嘗試分析一個長時段的村莊歷史經驗,來考察農村團隊精神變遷過程,以此提出農村團隊精神是在組織和產權兩個核心制度規定下的一個不斷建構過程,這個建構過程導致了農村實際發展經驗的豐富面向。
本文所分析的河村是一個具有完整團隊精神歷史線索的蘇南村莊。在合作化運動期間,農村集體在政治運動的浪潮中不斷推進,職能不斷增加。互助組建立了集體組織架構,初級社賦予了集體生產經營權,高級社賦予了集體資產所有權,同時不斷強化對於生活方式和思想動態的政治規訓。伴隨著團隊精神演進的過程,國家權力也不斷在農村得到深入。人民公社時期是國家主導的團隊精神,國家在生產和分配上擁有絕對的權力,集體負責具體的執行和微觀的調控,同時輔以強大的政治動員來維繫國家團隊精神的運作。鄉村工業時期團隊精神轉向了社區為主導,國家的控制放鬆,村社區能夠調動村和地方政府的資源來發展工業經濟,以村集體為核心成為了重要的發展模式,同時建立了差序型的收益分享格局。後鄉鎮企業時代村集體的核心作用仍然存在,但個體合作的因素也發揮著影響力,集體通過吸納個體資本形成了資本運作的發展模式,同時通過福利來維繫集體的合法性和專業性。
所以,通過本文所考察的一個村莊的團隊精神史可以看出,在當前,農村中團隊精神並沒有消失,仍然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只是其具體類型在歷史中不斷建構,展現新的表現形式。這樣一種集產權與行政,並且二者相互強化的體制型塑了中國農村特殊的治理方式,使之區別於單純的行政或經營性組織體系。並且,團隊精神的框架對於中國農村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制約,使得在中國農村,團隊精神不斷與新的市場、制度環境結合而出現超出理論概括的實踐形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論:為什麼要研究團隊精神?
  第一節 團隊精神對中國社會意味著什麼?
  第二節 團隊精神對學術理論意味著什麼?
  第三節 本書如何認識團隊精神?
第二章 蘇南的農村集體:經驗與研究
  第一節 農村團隊精神的概念理解
  第二節 團隊精神與農村基層治理研究
  第三節 產權研究中的農村團隊精神
  第四節 河村:蘇南團隊精神歷程中的個案
第三章 農業合作化運動與農村團隊精神的建立
  第一節 從互助組到合作化:村莊團隊精神的開始
  第二節 “大躍進”:倉促的大集體實踐
  第三節 調整:尋找適當的集體規模
第四章 人民公社:農業計畫經濟下的集體治理
  第一節 農業生產的集體經營
  第二節 集體原則的分配體系
  第三節 政治動員:團隊精神的重要配件
第五章 鄉村工業與集體制的發展
  第一節 包產到戶與去集體化的浪潮
  第二節 鄉村工業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鄉村工業的管理模式
  第四節 集體企業與農村社區的關係
  第五節 地方合作主義:集體企業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第六章 後鄉鎮企業時代的團隊精神
  第一節 蘇南模式轉型的研究敘事
  第二節 轉制:集體企業的私有化改革
  第三節 資本經營:新的集體經濟模式
  第四節 福利型治理:集體與村社區的關係
  第五節 行政化:蘇南集體經濟的新趨勢
第七章 農村團隊精神的類型與歷史演變
  第一節 團隊精神並未“終結”
  第二節 團隊精神的三個核心要素
  第三節 集體制的歷史類型
  第四節 集體制演變的機制
  第五節 團隊精神:中國農村治理的獨特製度
  第六節 團隊精神形塑下的中國農村變遷
檔案文獻
訪談目錄
參考文獻
附錄
探尋中國農村的團隊精神之謎(代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