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尼爾桑帶羽葉

多形尼爾桑帶羽葉是一種尼爾桑帶羽葉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形尼爾桑帶羽葉
  • 植物界
  • :尼爾桑帶羽葉屬
  • 拉丁學名:Nilssoniopteris multiformis Deng
形態特徵,時代產地,

形態特徵

羽葉形態變化較大,帶形到卵形。帶形者長 12 cm,寬 2.2 cm~5 cm,卵形者長僅 2.2 cm, 寬 1.5 cm。羽葉中上部最寬,向上、向下漸狹,近頂部收縮加劇,形成圓形頂端,有時在最 頂部具有一尖刺。基部具柄,柄長不詳。中軸細、弱、寬 1~2 mm,上面有長不到 1 mm 的橫 紋。葉膜薄,著生於中軸上,覆蓋中軸的 2/3,全緣。葉脈弱,纖細,與中軸呈 80º~90º 角伸 出,簡單或分叉 1 次,每厘米寬有 18 條左右葉脈。 上角質層較薄,外面觀光滑。脈路、脈間略顯。脈路寬 50 µm,由四邊形、菱形細胞組 成。脈間區細胞以方形為主或不規則形。直徑 30~40 µm,細胞壁“U”形彎曲。“U”字形高 10 µm 左右,寬約 5 µm,頂部略加厚,未見氣孔器,偶見毛狀基痕。毛狀基痕橢圓形、圓形, 由單細胞構成,直徑 20~40 µm。 下角質層較厚,脈路、脈間區分明。脈路寬 50~100 µm,細胞伸長狀、透鏡狀、長方形、 不規則形等,約為 12 µm×70 µm,縱向垂周壁加厚強烈,為繩索狀,橫壁通常不顯。脈間區 寬 300~370 µm,細胞不規則多邊形,直徑 50 µm 左右。細胞壁強烈彎曲為直徑 8 µm 左右的 “Ω”形或環形,加厚不明顯。 氣孔器僅存於下表皮脈間區,略呈 3 排狀,集中於脈間區中部形成氣孔帶。氣孔帶內表皮 細胞形態不清楚。氣孔器近方形或橢圓形,橫寬狀,直徑為 30~50 µm,連唇式。保衛細胞括 號形,下陷,在角質層的內面表現為強烈的角質加厚,明顯凸出。加厚部分形態特別,外邊緣 凸出或略平,表面光滑,在近兩極部位向外突出,而在兩極的位置則向內彎,以至於在氣孔器 兩極兩個保衛細胞的相接合處各出現一個寬 3~5 µm 的“U”形凹缺。兩個保衛細胞的角質加 厚部分呈橫置的啞鈴形。而在上述“U”形凹缺中又各伸出了個長 5~10 µm,寬 2~3 µm 的短 柄狀加厚構造。保衛細胞內緣凹,形成條狀或橢圓形的口孔。口孔方向垂直或斜交於脈路, 少數平行於葉脈。副衛細胞包圍保衛細胞;內緣覆與後者之上,外緣彎曲成“U”形,有時 為刺狀。 氣孔器密度較大,每平方毫米平均有 70~80 個氣孔器,在氣孔帶上可達 100 個以上。下 表皮上見稀疏的毛狀基痕,其形態與上表皮者相同,但密度較大。 軸部上、下角質層均較厚,表皮細胞以方形、長方形、斜方形為主,排列規則,橫向垂周 壁常斜。縱向垂周壁彎曲為寬 2~3 µm 的細齒或波浪形。下表皮分布有個彆氣孔器,其保衛細 胞多特化,形體很大。下表皮分布有較多的圓形,橢圓形單細胞毛狀基痕,其直徑 30 µm 左 右,密度達 40/mm2 (鄧勝徽,1995)。

時代產地

內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組第 14、17 號煤層頂板;早白堊世。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